- 年份
- 2024(6124)
- 2023(8752)
- 2022(7574)
- 2021(6924)
- 2020(6100)
- 2019(13925)
- 2018(13942)
- 2017(26873)
- 2016(15090)
- 2015(17101)
- 2014(17712)
- 2013(17338)
- 2012(16434)
- 2011(14799)
- 2010(15097)
- 2009(13953)
- 2008(14107)
- 2007(13094)
- 2006(10997)
- 2005(9907)
- 学科
- 济(60221)
- 经济(60144)
- 管理(41076)
- 业(38950)
- 企(30821)
- 企业(30821)
- 方法(29482)
- 数学(26070)
- 数学方法(25806)
- 农(17013)
- 财(16906)
- 中国(15661)
- 学(15501)
- 制(13605)
- 地方(11872)
- 业经(11518)
- 贸(10983)
- 贸易(10983)
- 农业(10877)
- 银(10662)
- 易(10644)
- 银行(10627)
- 务(10432)
- 财务(10398)
- 财务管理(10368)
- 理论(10258)
- 融(10159)
- 金融(10151)
- 行(10125)
- 体(10091)
- 机构
- 大学(221505)
- 学院(220633)
- 济(86915)
- 经济(84841)
- 管理(80103)
- 研究(77507)
- 理学(68611)
- 理学院(67776)
- 管理学(66396)
- 管理学院(65991)
- 中国(57708)
- 科学(50395)
- 京(47642)
- 农(45291)
- 所(41318)
- 财(41309)
- 研究所(37798)
- 业大(37023)
- 农业(36107)
- 中心(35880)
- 江(34312)
- 财经(32715)
- 北京(29822)
- 经(29614)
- 范(29250)
- 师范(28858)
- 院(27654)
- 州(27094)
- 经济学(26862)
- 技术(25139)
- 基金
- 项目(146898)
- 科学(113557)
- 基金(104828)
- 研究(104097)
- 家(93391)
- 国家(92642)
- 科学基金(77025)
- 社会(63708)
- 社会科(60240)
- 社会科学(60220)
- 省(58254)
- 基金项目(55281)
- 自然(50977)
- 自然科(49619)
- 自然科学(49595)
- 划(49581)
- 自然科学基金(48729)
- 教育(48637)
- 资助(43776)
- 编号(42480)
- 成果(35470)
- 重点(33802)
- 部(32584)
- 发(31425)
- 课题(30130)
- 创(29888)
- 科研(28686)
- 计划(28377)
- 创新(28043)
- 性(27742)
共检索到324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永新 朱以美 刘英杰 高磊 方辉 韩刚 王玉芬 姜秀凤 刘海金
为分析牙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能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实验收集了渤海流域74尾野生个体组成实验群体。选择牙鲆24个连锁群上不同区域的7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分析,其中,近着丝粒区域包含17个标记,连锁群中部包含19个标记,远着丝粒区域包含36个标记。结果显示:在连锁群不同区域上等位基因数(A)介于6.400~7.389,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介于4.469~5.12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介于1.565~1.683;观测杂合度(H o)、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H 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568~0.593、0.738~0.753和0.70...
关键词:
牙鲆 自然群体 微卫星 着丝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晓冰 王桂兴 刘海金 姜秀凤
用18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采自秦皇岛海域的90尾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遗传分析。1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7~11个,平均为8.9;有效等位基因为3.7~8.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5.9;各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69~0.86,平均值为0.80;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观测杂合度(Ho)值为0.33~0.87,平均值为0.64;期望杂合度为0.74~0.8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χ2检验表明,18个位点中有9个的等位基因分布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野生牙...
关键词:
牙鲆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海金 朱晓琛 孙效文 杨立更 薛玲玲 毛连菊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0.2200~0.8000;杂合度期望值(He)0.2061~0.8187。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从小到大依次为丹东、北戴河、威海、青岛、荣成。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0.672,df=4,P=0.955)则说明,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991,各群体之间存在...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吴志昊 李桢 朱香萍 尤锋 宋宗诚 李军 胡金伟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鹏飞 刘萍 柳学周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引进群体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子一代4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的4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25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22个,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2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29±0.36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84±0.1843,Shannon信息指数是0.4651±0.2574。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关键词:
漠斑牙鲆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司飞 孙朝徽 于姗姗 赵雅贤 宋立民 王树亮 王青林 姜秀凤 王玉芬 于清海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_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_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_a最少,为11.917。
关键词:
牙鲆 回捕群体 增殖放流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三磊 徐冬冬 楼宝 辛俭 耿智 程国宝
通过高温刺激(32℃)获得褐牙鲆的耐热群体和热敏感群体,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微卫星技术筛选与褐牙鲆耐热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分析了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81对AFLP引物组合和42对微卫星引物进行耐热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结果表明:1个AFLP位点(A3)在热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耐热群体,与耐热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453;4个AFLP位点在耐热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热敏感群体,与耐热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微卫星引物Po25A和205TUF扩增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峰 陈松林 王磊 田永胜 刘寿堂 孙德强 邓寒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病群体(RS)、RS(♂)与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交配建立的群体(RJ)、日本群体(♂)与RS(♀)交配建立的群体(JR)、以及韩国群体(KS)为基础群体,通过随机交配建立牙鲆家系,研究了4个群体作为亲本的育种性能。待所建立的家系生长至19月龄左右时,测量家系生长性状,包括全长和体质量,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及DMU软件中的REML算法和BLUP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表型参数可以看出KS(♂)×RJ(♀)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19月龄牙鲆全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01、0.295,都属于中等遗传力。因此,牙鲆群体具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长伟 廖小林 田永胜 陈松林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Fst)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易乐飞 刘楚吾 吕立强
约氏笛鲷 (Lutjanusjohni)样品 10尾 ,取自湛江近海自然种群。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6个引物 ,采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6个引物共检测到 2 15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为 78.6 0 % ,遗传相似系数 (S)为 0 .72 70 ,遗传距离 (D)为 0 .2 730 ,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2 0 85。目前湛江近海约氏笛鲷自然群体种质资源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 ,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关键词:
约氏笛鲷 自然群体 RAPD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田永胜
为了检测由3个牙鲆基础群体组合交配建立的4个选择性繁育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其遗传结构信息。计算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3~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1.3571~4.59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9832,各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2083~1.0000,平均期望杂合度0.2081~0.7956,多态信息含量0.1671~0.7501,其中中度多态位点两个,高度多态位点7个,各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亲鱼与抗病亲鱼杂交后代群体、抗病亲鱼自繁后代群体、抗病亲鱼与黄海野生亲鱼繁殖后代群体、日本亲鱼自繁后代群体。分析结果表明,4个...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智超 廖梅杰 徐永江 柳学周 王印庚 张正 刘洋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适合漠斑牙鲆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共获得43条序列,其中完美型26个,占60.5%;非完美型14个,占32.6%;复合型3个,占6.9%。选取其中14对特异性好且扩增效率高的微卫星引物,对采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沿海的漠斑牙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其中7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两个群体中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和0.57。9个位点在整个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偏离遗传平衡(P<0.05),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明霞 强巴央宗 李齐发 商鹏 谢庄
通过19对微卫星引物对西藏不同地区的藏鸡群体(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藏鸡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F-统计量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法构建群体的聚类图,比较藏鸡不同地方鸡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试验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多态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个,藏鸡群体PIC值分布在0.223 2~0.823 1之间,H值在0.256 8~0.846 0之间,PIC和H平均值分别为0.615 1和0.694 3。在所检测的4个地方群体中,各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杂合度。哈代-温伯平衡检测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大部分微卫星标记均...
关键词:
藏鸡 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伟 高天翔 王俊 宋娜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