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
2023(1734)
2022(1678)
2021(1546)
2020(1267)
2019(2639)
2018(2622)
2017(4301)
2016(2751)
2015(3120)
2014(3170)
2013(3192)
2012(3030)
2011(2999)
2010(3000)
2009(2947)
2008(2775)
2007(2646)
2006(2374)
2005(2231)
作者
(13657)
(11598)
(11571)
(10818)
(7635)
(5777)
(5211)
(4546)
(4383)
(4184)
(4133)
(4064)
(3968)
(3965)
(3851)
(3749)
(3707)
(3533)
(3461)
(3409)
(3253)
(3137)
(3011)
(2744)
(2688)
(2607)
(2588)
(2543)
(2531)
(2503)
学科
(7792)
(6431)
经济(6426)
管理(6035)
(4792)
(3790)
企业(3790)
生态(3194)
方法(3090)
生物(2833)
水产(2771)
环境(2726)
数学(2366)
(2323)
数学方法(2274)
(2242)
(2220)
(2214)
资源(2076)
动物(1992)
及其(1909)
虫害(1806)
(1793)
中国(1767)
理论(1678)
防治(1664)
(1659)
动物学(1657)
病虫(1587)
病虫害(1587)
机构
大学(46231)
学院(45183)
研究(22288)
(21339)
科学(20921)
农业(17571)
业大(15417)
中国(15038)
(14907)
研究所(14269)
(11777)
农业大学(11408)
实验(11403)
(11278)
实验室(10960)
管理(10890)
(10448)
重点(10293)
(9688)
(9619)
经济(9223)
理学(9142)
中心(9111)
技术(9111)
理学院(8918)
(8503)
管理学(8366)
(8338)
管理学院(8321)
科学院(7842)
基金
项目(36097)
(25754)
国家(25600)
科学(24978)
基金(24212)
科学基金(18992)
研究(16631)
自然(16456)
自然科(16049)
自然科学(16033)
(15949)
自然科学基金(15745)
(14023)
基金项目(12580)
科技(12382)
计划(11608)
资助(11155)
重点(9336)
专项(8808)
(8344)
科研(8024)
(7773)
(7625)
教育(7335)
社会(7130)
(7093)
技术(7018)
创新(6840)
社会科(6673)
社会科学(6672)
期刊
学报(21778)
(18760)
科学(15183)
大学(14560)
学学(14211)
农业(13068)
中国(10649)
(10379)
经济(10379)
研究(8399)
业大(7954)
(6863)
农业大学(6634)
林业(5663)
(4888)
管理(4675)
自然(4527)
技术(4179)
科技(4053)
自然科(4051)
自然科学(4051)
中国农业(3972)
农林(3288)
(3288)
水产(3288)
(3059)
科技大(3011)
科技大学(3011)
(2897)
渔业(2760)
共检索到67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悦欣  邵华  刘长发  SCHNEIDER Oliver  晏再生  尹丽丽  孙丽丽  
从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移动床生物滤器载体生物膜上获取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样本。异养细菌用平板涂布法计数,其代谢活性以培养8h的氧吸收速率表示。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氧化细菌(NOB)用MPN法计数,其代谢活性分别以培养24hNH4+-N浓度的增加、NH4+-N浓度的减少和NO2--N浓度的减少表示。结果表明,生物膜成熟之后,4种生理类群细菌的数量和代谢活性基本保持稳定。异养细菌数量为107~108CFU-·-m-2(载体),氨化细菌、AOB和NOB数量分别为107~108MPN-·-m-2(载体)、105~106MP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悦欣  许兵玲  何洁  杨凤  雷衍之  
: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自净式养殖槽水层和过滤沙层的异养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及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 ,测得装有循环过滤装置的水槽水中和沙粒上异养细菌平均数量分别为 2 .32× 10 4 CFU /ml和 2 .89× 10 6 CFU/ml(湿沙 ) ,亚硝酸细菌分别为 3.0× 10 2 ml- 1和 2 .0× 10 4 ml- 1(湿沙 ) ,硝酸细菌分别为2 .0× 10ml- 1和 3.0× 10 3ml- 1(湿沙 )。水和沙粒的氨氧化速率平均分别为 0 .0 32mg/ (L·d)和 7.59mg/ (L·d) (湿沙 ) ,亚硝酸氧化速率分别为 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滨  马腾  刘宝良  刘滨  洪磊  梁友  翟介明  张丽丽  
本文通过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臭氧,研究其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活性及其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氧化还原电位(ORP)小于450 m V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去除率达39.9%,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28.2%,生物膜菌群的平均存活率为88.1%,生物膜对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良好;当氧化还原电位为500 m V时,经过臭氧24 h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36.5%、28.1%降到12.2%、8.4%,而臭氧4 h处理后,生物膜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47.5%、32.1%降到5.0%、3.3%,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生物膜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悦欣  洪明煜  何洁  杨凤  雷衍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左言明  朱明远  张杰东  荆世锡  毛兴华  
综合介绍了世界牙鲆属鱼类的主要特征及种类 ,主要介绍了养殖品种褐牙鲆、犬齿牙鲆、漠斑牙鲆以及实验研究品种北美牙鲆、多耙牙鲆、小眼牙鲆、黑斑牙鲆、巴南牙鲆和巴塔戈尼牙鲆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热带牙鲆、四斑牙鲆、河口牙鲆和伍氏牙鲆等生物学有关知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俊超  李轩  韩茵  陈吉祥  张晓华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洁  刘长发  张红霞  
通过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变化研究了沙子、活性炭和沸石3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载体上异养菌、亚硝化菌及硝化菌的性能。结果表明,附着于3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熟化过程相似,熟化时间相近。载体沙子、活性炭和沸石上附着生物膜的氨化作用速率(以N计)分别为20.12g/(h·m3)、34.49g/(h·m3)和42.90g/(h·m3),亚硝化作用速率(以N计)分别为5.46g/(h·m3)、11.03g/(h·m3)和11.65g/(h·m3)。附着于载体沙子上生物膜的硝化作用速率(以N计)为43.20g/(h·m3),而附着于活性炭和沸石上的生物膜的硝化作用随时间增加而趋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思行  
牙鲆(Paralichthys olioateus)系高档鱼类,肉白,在鲆鲽类中味最佳,尤其是冬天肉味尤鲜美,深受日本人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日本自江户时期(17~19世纪)以来,牙鲆已成为主要的水产品,在全国沙质和泥底构成的海区用围网、刺网、帆船围网、延绳钓、竿钓和拖网等渔具捕捞。70年代至80年代初,牙鲆年产量在8000吨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仇天雷  王旭明  高敏  海热提  王晓慧  李媛  韩梅琳  
利用自制的硝化细菌菌剂促进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挂膜启动,分析不同载体氨氮负荷、碳氮比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草金鱼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自制硝化菌剂能够完成整个移动床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在接种15 d后使循环出水氨氮稳定在1 Mg/l以下。单位体积载体氨氮负荷实验表明,Mbbr能够在100 Mg tan/(l填料·d)条件下,使出水满足一般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氨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长伟  廖小林  田永胜  陈松林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Fst)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威  曲克明  朱建新  王海增  崔正国  夏斌  
采用微生态净水剂作为菌种,对3种生物滤料(陶环、弹性毛刷和爆炸棉)构建的生物滤器进行生物膜培养,并以3种生物滤器为基础构建简易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陶环生物滤器、弹性毛刷生物滤器和爆炸棉生物滤器的生物膜成熟时间分别为25 d、32 d和28 d。黑鲷幼鱼经过40d的饲喂,3个实验组鱼的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实验组鱼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和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体消化道内菌群数量及其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仰真  杨英明  刘洋  卢昇  吴垚磊  赵玉柱  马腾  程向明  程佳禹  陈松林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 (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秋芬  傅雪军  张艳  马绍赛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金珊  王国良  薛良义  钱云霞  陆彤霞  
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对浙江奉化、象山海水网箱养殖水域采用MPN法进行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7~9月份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网箱内菌数高于网箱外菌数。从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看,细菌数量变化与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菌数的高峰期也是鱼病的频繁发生期。利用检测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可预测鱼病的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谢骏  郁二蒙  余德光  夏耘  魏南  
为了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形成过程固着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特征,以生态基为生物膜载体材料,以草鱼养殖池塘为生物膜培养环境,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第0、15、30、45和60天)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在培养168 h后达到稳定,并且5个采样时间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15、30、45 d时最强,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与AWCD值相同的规律,15、30和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