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9)
2023(6100)
2022(5107)
2021(4488)
2020(3442)
2019(7830)
2018(7626)
2017(14279)
2016(7818)
2015(8841)
2014(8770)
2013(8780)
2012(8683)
2011(8086)
2010(8244)
2009(7493)
2008(7405)
2007(6811)
2006(6370)
2005(6086)
作者
(24278)
(20142)
(20062)
(18833)
(12868)
(9681)
(9029)
(7767)
(7744)
(7320)
(6945)
(6736)
(6657)
(6522)
(6464)
(6144)
(5948)
(5871)
(5773)
(5767)
(5312)
(5088)
(4943)
(4675)
(4627)
(4521)
(4506)
(4462)
(4128)
(4021)
学科
(39382)
经济(39347)
管理(18500)
(18490)
地方(16379)
中国(14978)
(13531)
(11930)
企业(11930)
业经(10393)
地方经济(9413)
农业(9304)
(8899)
(8371)
金融(8371)
方法(8108)
(7595)
银行(7583)
(7517)
(7150)
发展(6692)
(6669)
环境(6624)
(6619)
贸易(6608)
数学(6540)
(6471)
数学方法(6471)
(6292)
技术(6089)
机构
学院(114575)
大学(110724)
(47726)
研究(47123)
经济(46667)
管理(38120)
中国(36745)
理学(31072)
理学院(30629)
管理学(30100)
管理学院(29881)
科学(28776)
(25550)
(25352)
(24053)
研究所(22567)
(21102)
中心(20721)
(19766)
农业(18605)
(17677)
师范(17477)
(17134)
业大(17063)
北京(16920)
(16224)
(16117)
财经(15569)
科学院(14674)
(14424)
基金
项目(69509)
科学(53795)
研究(53441)
基金(46773)
(41079)
国家(40637)
科学基金(33392)
社会(32891)
社会科(31084)
社会科学(31080)
(29247)
基金项目(24155)
(24135)
教育(23255)
编号(22489)
(22310)
自然(19610)
自然科(19066)
自然科学(19063)
资助(18883)
成果(18698)
自然科学基金(18698)
发展(18164)
(17808)
课题(17026)
重点(16284)
(14403)
(14381)
(13926)
创新(13491)
期刊
(65625)
经济(65625)
研究(39007)
中国(31451)
(24491)
学报(17740)
农业(17340)
教育(17211)
科学(16874)
管理(15985)
(14836)
金融(14836)
(14544)
大学(13396)
业经(13165)
学学(12513)
技术(10812)
经济研究(9939)
(8867)
问题(8502)
财经(7741)
(6704)
世界(6677)
(6258)
商业(6165)
(5976)
农业经济(5943)
经济问题(5927)
(5894)
论坛(5894)
共检索到198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慧  谢友佺  林国文  林小金  陈武  王兴春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随着生活习性的转变,其摄食节律也发生明显变化,稚鱼和幼鱼在营底栖生活方式的阶段,以夜间摄食为主,另一摄食小高峰出现在早晨。进入底栖生活阶段的29日龄稚鱼、40日龄幼鱼的摄食高峰为22∶00和6∶00。鬼鲉仔、稚、幼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9.7%,17日龄稚鱼57.7%,29日龄稚鱼42.3%,40日龄幼鱼17.7%。在饥饿条件下鬼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龚小玲  鲍宝龙  姜秀凤  苏锦祥  段晓英  
本文主要在实际观察值的基础上,利用发育反应方程C=KWY与功能反应Holling、Ivlev方程对2~10日龄的牙鲆仔鱼的摄食能力进行了计算与预测。其结果表明:牙鲆仔鱼在2~6日龄、轮虫饵料密度不超过3000ind· L-1的水体中,摄食强度不超过 17 μg· h-1;随着日龄的增加,摄食强度迅速增强,在 4、6、 10日龄、饵料密度为3000ind·L-1的水体中,摄食强度分别是1.35、1.68、3.89μg·h-1。牙鲆仔鱼的摄食发生率随仔鱼的发育而加大,仔鱼在 2日龄、饵料密度为 15 000 ind·L-1的水体中,其摄食发生率仅为 0.69μg·h-1,而在 10.4日龄时,同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  徐义平  鲍宝龙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和抑制特异性转录因子活性来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鉴于HDACs在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DAC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调查了其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阶段的空间表达。牙鲆HDAC1全长cDNA序列为2 540 bp,包含长度为126 bp的5'UTR,1 470 bp的ORF和944 bp的3'UTR。HDAC1基因在牙鲆变态前以及变态阶段均有表达,这和蝌蚪中仅在变态前表达的现象不同。HDAC1在冠状幼鳍上的表达是随着幼鳍原基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直至冠状幼鳍分化成形后,基因表达减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鲍宝龙  苏锦祥  殷名称  
试验结果表明:(1)2日龄真鲷、牙鲆仔鱼初次摄食,在6~7日龄和5~6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PNR期,而卵黄囊均在此前1~2天已耗尽。混合营养期分别为3~4天和1~2天。(2)真鲷和牙鲆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开始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分别为86.7%和35%。(3)牙鲆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牙鲆仔鱼的存活率与延迟投饵天数的关系也是如此。延迟2天投饵对真鲷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赵金山   王新军   成永旭   吴旭干  
通过养殖实验和摄食过程摄像技术,首先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早期成蟹,亚成体和成体的摄食行为差异,评价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摄食响应时间和摄食率差异,然后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和螺蛳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可分为探索、定位、试探和摄食这4个阶段,其中探索和摄食耗时较长;就探索阶段的耗时和摄食响应时间而言,幼蟹和早期成蟹的雌体显著短于雄体,而亚成体和成体阶段雄体显著短于雌体;就摄食而言,各发育阶段雌体的摄食耗时均高于雄体;就摄食率而言,中华绒螯蟹摄食率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雌雄蟹间无显著差异;就不同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而言,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饵料的首次摄食频率从高到低顺序均是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螺蛳;雌、雄成蟹对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摄食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玉米和螺蛳。综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亚成体阶段是雌、雄中华绒螯蟹摄食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发育阶段,成蟹优先摄食冰鲜鱼与配合饲料。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志仪  刘华  
为了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基因在牙鲆不同变态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以及甲状腺激素T4和硫脲处理对TRαA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了半定量RT-PCR法测定牙鲆不同发育阶段头部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 mRNA水平。结果显示,牙鲆不同变态发育阶段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从受精卵到变态期TRαA表达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到24日龄出现第一个表达高峰,随后表达量下降,30日龄之后随日龄增加表达量又逐渐增加,至变态高峰期38日龄出现第二个表达高峰,而且高于第一个表达高峰,至成鱼表达量再次下降至较低水平。甲状腺激素T4处理组和硫脲处理组与同日龄正常组相比,TRαA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在甲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李军  
为研究条石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测定了条石鲷仔稚幼鱼(0~5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生长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均符合Cubic函数关系式,其变化曲线呈S型。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全长、体质量生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丽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罗奇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宋娴丽  孙耀  张前前  梁忠秀  陈碧鹃  马志敏  
就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藻液及各组分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及敏感性时期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在同等条件下藻液对牙鲆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毒性最大,其次是藻细胞碎片和藻细胞内容物,去藻过滤液的毒性最小。暴露在高浓度80 000 cells/ml藻液中,96 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47 .6%;而在同浓度的去藻过滤液中, 96 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90%。藻液对牙鲆仔鱼96 hLC50为35 042 cells/ml。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刘建国  李昀  张全启  
垂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相关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牙鲆的脑垂体发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孵化后1d仔鱼的间脑下方可见一实心细胞团,于孵化后3d迁移至间脑后方的漏斗体下,与来自漏斗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结合共同形成脑垂体,前者形成腺垂体,后者则主要形成神经垂体。孵化后8d腺垂体分为中间部(Pars intermedia,PI)和外侧部(Pars distalis,PD)两部分。孵化后14d腺垂体分化为前外侧部(Rostral pars distalis,RPD)、中外侧部(Proxim...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桂梅  鲍宝龙  任大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1  徐义平2  鲍宝龙1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京华  张文兵  麦康森  艾庆辉  王小洁  刘付志国  马洪明  谭北平  徐玮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长琳  刘思玮  赵法箴  陈四清  刘春胜  燕敬平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不同发育阶段的受精卵以及0–10日龄幼体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和谷丙转氨酶5种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囊胚和原肠期(Ⅱ)最高,在初孵幼体(Ⅶ)中最低,含量分别为81.50 mg/g和4.24 mg/g。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谷丙转氨酶比活力的变化趋势相近,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胚胎发育阶段均能检测出这3种酶的活性,说明主要自母体获得,但活力相对较低;在初孵幼体中,这3种酶活性均显著升高,比活力分别为0.51 u/g、1.68 u/mg和3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