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
- 2023(536)
- 2022(502)
- 2021(485)
- 2020(456)
- 2019(791)
- 2018(797)
- 2017(1034)
- 2016(931)
- 2015(1043)
- 2014(930)
- 2013(1026)
- 2012(986)
- 2011(998)
- 2010(978)
- 2009(900)
- 2008(947)
- 2007(830)
- 2006(662)
- 2005(609)
- 学科
- 学(2947)
- 害(2443)
- 虫(2214)
- 虫害(2014)
- 病虫(1904)
- 病虫害(1904)
- 生物(1505)
- 防(1484)
- 防治(1376)
- 治(1375)
- 水产(1293)
- 及其(1198)
- 病害(1020)
- 微(1013)
- 微生(1000)
- 微生物(1000)
- 动物(996)
- 生物学(937)
- 动物学(846)
- 微生物学(782)
- 鱼(772)
- 各种(747)
- 物(742)
- 类(591)
- 菌(566)
- 植(518)
- 植物(516)
- 病(513)
- 草(510)
- 传(499)
- 机构
- 学院(14947)
- 大学(14938)
- 农(12561)
- 农业(10450)
- 科学(9854)
- 研究(9351)
- 业大(7590)
- 所(7144)
- 研究所(6895)
- 农业大学(6631)
- 室(6545)
- 实验(6423)
- 实验室(6252)
- 业(6078)
- 重点(5856)
- 省(5530)
- 中国(4792)
- 生物(4442)
- 科学院(4294)
- 技术(4191)
- 京(3526)
- 中心(3473)
- 部(3321)
- 农业科学(3089)
- 林(2987)
- 院(2908)
- 植(2903)
- 江(2814)
- 科学研究(2810)
- 工程(2792)
共检索到2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云国 陈松林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通过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获得。利用61对AFLP引物组合扫描了牙鲆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各20个个体,结果共扩增出3 200条带,8条AFLP带在2个群体中显示了极大的差异(P<0.01),其中有2条带是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高显性基因频率的标记,另外6条带是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高显性基因频率的标记。这些标记很可能是与抗病性相关的候选标记。这些抗病性候选标记的获得为实现牙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55-159]
关键词:
牙鲆 鳗弧菌 AFLP标记 抗病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田永胜 王磊
2007年以从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筛选出的抗病选育群体、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以及从黄海捕捞的野生群体为基础,进行各种组合方式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2008年又建立了30个家系。对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和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进行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抗病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从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中筛选出4个抗病家系,鳗弧菌感染后存活率达到50%以上;2008年的30个家系中5个家系抗病力较强,鳗弧菌感染后的存活率达到60%以上。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其4月龄...
关键词:
牙鲆 杂交组合 家系 鳗弧菌 抗病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磊 陈松林 张英平 范彩霞 刘洋 田永胜 邓寒 刘寿堂 孙德强 谢明树 李文龙
为了培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病的品系或品种,2009和2012年利用中国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牙鲆群体以及2007年和2009年从大量牙鲆家系中选留的优良家系为亲本,通过巢式杂交、三元杂交及雌核发育等方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建成牙鲆家系43个和65个,选取2009年的33个家系和2012年的43个家系进行鳗弧菌感染实验,共筛选出13个抗病家系,其中3个家系的存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10个家系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13个家系包含F3家系、雌核发育一代和二代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彩霞 陈松林 王磊 刘洋 张英平
为了筛选出中国牙鲆群体的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实验采用分群分析法对102个牙鲆个体(感病56个,抗病46个)进行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抗、感基因池(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各15个),并利用17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了扫描;对于在抗、感池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引物,用构建基因池的30个个体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单个体验证;对于在第一次单个体验证中差异显著的引物用102个个体进行了第二次验证。结果显示,有4对引物(scaffold440_22585、scaffold826_5003、scaffold703_4284和scaffold185_597)在抗、感基因池间扩增出了差异条带;...
关键词:
牙鲆 淋巴囊肿病 微卫星标记 分群分析法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群
制备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的全细胞疫苗 ,腹腔注射接种牙鲆 ,50d后进行第 2次免疫。利用自制的兔抗鱼血清的抗血清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受免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 ,并通过攻毒实验 ,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分别达 1∶51 2、1∶2 0 4 8、1∶1 0 2 4 ;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用鳗弧菌攻毒后 ,免疫保护率分别达81 2 5%、87 50 %、93 75% ,而且发现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也表现了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46.1 5%、53.85 %、53.8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玉顶 陈妍婕 钟其旺 齐洁 张全启
本研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 differentid display,DD-PCR)分离得到20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诱导前后差异表达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DNA片段。通过对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再扩增、克隆、测序、序列比对以及验证分析后,得到9个阳性片段,其中2个片段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一个与牙鲆C3补体高度同源,同源性98%,另一个与牙鲆TEGT(睾丸增强基因转录子)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98%;其余7个为新的cDNA片段。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这9个差异片段均在处理组、对照组的不同器官和时间段差异表达,而且多数片段经鳗弧菌诱导...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彦 李健 王群 刘淇
用鳗弧菌腹腔注射牙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感染牙鲆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观察描述患病牙鲆的外观症状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达氟沙星在健康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1)每公斤体重腹腔注射鳗弧菌2.0×107~3.0×107cells可复制出疾病模型;(2)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Cl-、Na+等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苷(Cr)、K+极显著增加,说明经鳗弧菌感染后,牙鲆在药物吸收、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3...
关键词:
牙鲆 药物动力学 模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三磊 徐冬冬 楼宝 辛俭 耿智 程国宝
通过高温刺激(32℃)获得褐牙鲆的耐热群体和热敏感群体,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微卫星技术筛选与褐牙鲆耐热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分析了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81对AFLP引物组合和42对微卫星引物进行耐热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结果表明:1个AFLP位点(A3)在热敏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耐热群体,与耐热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453;4个AFLP位点在耐热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热敏感群体,与耐热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微卫星引物Po25A和205TUF扩增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生安志 鞠辉明 李贵阳 李杰 莫照兰
利用qPCR方法,检测HsP90α和HsP90βm RNA在不同月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在不同温度刺激、鳗弧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HsP90α和HsP90β在不同发育期的13种组织(肝脏、脾脏、头肾、后肾、心、肌肉、背皮、胃、肠、鳃、腹鳍、脑和血液)中均有表达。HsP90β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sP90α;8月龄牙鲆在肝、鳃、背皮、背肌、腹鳍的HsP90α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1月龄、12月龄、24月龄)同组织的表达量(P<0.05),而HsP90β在不同月龄牙鲆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在肝和肠的表达量较高,在鳃、背肌和腹鳍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彦 李健 王群 刘淇
牙鲆随机分为3组,单剂量静注(健康)和口灌(健康对照和鳗弧菌感染)达氟沙星,进行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比较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采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牙鲆静脉注射达氟沙星(5mg.kg-1)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10mg.kg-1)健康及感染牙鲆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肝脏和肾脏中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与健康牙鲆药动学参数相比较,达氟沙星在鳗弧菌感染牙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由256.07mg.h-1.L-1降为209.18mg.h-1.L-1,最大...
关键词:
达氟沙星 牙鲆 鳗弧菌 药物代谢动力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英平 陈松林 孙何军 王磊 范彩霞 于洋 张文婷 杨英明 张永珍 田永胜 邓寒 陈红林 刘肖峰 吴娅红
为筛选出抗迟缓爱德华菌的牙鲆家系,实验以已经选育出的牙鲆抗病和快速生长家系以及从韩国引进的选育群体为亲本建立了牙鲆家系56个,并对其中32个家系进行了迟缓爱德华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迟缓爱德华菌对牙鲆家系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3.69×105CFU/mL后,从每个家系中随机抽取75尾,按照0.2 mL/10 g体质量腹腔注射半致死浓度的菌液,并设置1次重复。人工感染时水温控制在(19±1)℃。从32个家系中共选取4 800尾5月龄牙鲆幼鱼进行感染,16 d实验结束后统计各家系存活率为8.2%~66.1%,平均存活率为31.2%。不同家系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感染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菌 家系 抗病力 选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何军 陈松林 郑卫卫 马佳璐 王文文 田永胜 邓寒 陈红林 高进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病害日益严重,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牙鲆养殖中的主要致病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培育出对该病抵抗能力强的牙鲆新品种,2014年4–6月间,利用我们长期以来建立和筛选出来的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亲鱼,通过杂交,自交,雌核发育建立47个家系,9–10月间,对其中39个家系进行感染实验,先用少量鱼进行预实验摸索出半致死浓度,然后再进行正式感染实验,感染数量为每个家系80尾。各家系的存活率范围为1.19%~51.19%,最终平均存活率为20.29%,认为存活率高于30%的7个家系为抗病力强家系,存活率在20....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抗病性 家系筛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俊超 李轩 韩茵 陈吉祥 张晓华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菱鲆 牙鲆肠弧菌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文政 纪荣兴 义家波 鄢庆枇
病原菌对粘液的趋化作用在其对粘液层定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趋化作用是病原菌的毒力机制之一。为了解病原性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作用,本文采用改良的毛细管法研究了细菌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pH、NaCl浓度、碳水化合物等对河流弧菌趋化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趋化量随着菌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室温下河流弧菌的趋化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0 min趋于饱和;孵育温度在4~15℃范围内趋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15℃时达最大值;pH为8时细菌的趋化性最强;NaCl浓度超过0.8%,河流弧菌的趋化性随着浓度升高而显著减弱(P<0.05);8种碳水化合物...
关键词:
河流弧菌 牙鲆 表皮粘液 趋化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顺峰 邓灯 张毅 姜有声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2种方法提取秦皇岛弧菌HQ010712-1(Vibrio qinhuangdaora sp.nov.)外膜蛋白,结果显示Sarkosyl法提取效果较好,且所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为102kD、45kD、39kD、36kD、30kD、28kD、24kD、22kD;为比较该菌株与弧菌属其他细菌外膜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异同,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对照,电泳图谱显示4种弧菌外膜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
关键词:
秦皇岛弧菌 外膜蛋白 抗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