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共检索到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生安志  鞠辉明  李贵阳  李杰  莫照兰  
利用qPCR方法,检测HsP90α和HsP90βm RNA在不同月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在不同温度刺激、鳗弧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HsP90α和HsP90β在不同发育期的13种组织(肝脏、脾脏、头肾、后肾、心、肌肉、背皮、胃、肠、鳃、腹鳍、脑和血液)中均有表达。HsP90β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sP90α;8月龄牙鲆在肝、鳃、背皮、背肌、腹鳍的HsP90α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1月龄、12月龄、24月龄)同组织的表达量(P<0.05),而HsP90β在不同月龄牙鲆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在肝和肠的表达量较高,在鳃、背肌和腹鳍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纳宇  曹丹丹  王志刚  张全启  齐洁  王旭波  于海洋  
本研究分析了CD59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前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感染前,CD59基因在检测的4种免疫器官中均不表达;感染后,该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脏的表达量最高。对牙鲆CD59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D59,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约为29 kDa的重组蛋白pET-32a-CD5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增新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刘权  
采用MiSeq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工厂化人工育苗模式下仔稚幼鱼阶段6个不同发育时期18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共获得7462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类为42个菌门972个菌属。对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多样性变化分析显示,牙鲆初孵仔鱼的菌群组成多样性丰富,体内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妮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李晓晓  张金勇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雌性性成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Ⅴ时期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性成熟雌性牙鲆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牙鲆卵巢成熟时期的第Ⅴ时相卵母细胞,mPRα mRNA的表达量最高,表明mPRα介导孕激素参与了牙鲆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组织定量定位结果显示,在牙鲆的卵巢、脑、头肾、肾、肝脏组织中均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俊玲  施志仪  程琦  贾亮  
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是细胞内主要的伴侣蛋白,在激素信号转导、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形态发生与进化、变态发育及应激防御等多重调节路径中发挥关键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牙鲆两种HSP90基因在仔鱼发育和在成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HSP90α在成鱼骨骼肌、肠和胃中有较高的表达,而HSP90β在成鱼脑、脾脏和肾脏中有较高的表达。HSP90αmRNA水平在仔鱼变态期间迅速增加,至变态高峰G期达到最高水平;相反,HSP90β转录在仔鱼整个变态期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鉴于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在牙鲆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妮  史宝  柳学周  徐永江  常亚青  陈圣毅  臧坤  
通过统计学、酶联免疫学等方法研究3个池塘中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生长状况、血清四碘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Ⅰ)和温度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365 d的养殖过程中,3个池塘牙鲆体重和体长持续增长且体重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出现较高值。3个池塘牙鲆血清中T3、T4含量变化整体趋势一致,血清T4浓度在夏末出现最高值,T3浓度在秋初出现最高值,滞后于T4。IGF-I水平最高值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滞后于GH最高值夏初。牙鲆血清中T3、T4、GH和IGF-I 4种激素含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宝  柳学周  徐涛  李晓妮  徐永江  张金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孙春晓  李宝山  丛超  宋志东  柳旭东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常志强  李东利  李健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