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6)
- 2023(5681)
- 2022(4942)
- 2021(4790)
- 2020(4219)
- 2019(10147)
- 2018(10188)
- 2017(19545)
- 2016(10889)
- 2015(12129)
- 2014(12110)
- 2013(11810)
- 2012(10939)
- 2011(9867)
- 2010(10319)
- 2009(9559)
- 2008(9447)
- 2007(8226)
- 2006(7276)
- 2005(6408)
- 学科
- 济(44765)
- 经济(44730)
- 管理(27639)
- 业(26929)
- 方法(24013)
- 企(22813)
- 企业(22813)
- 数学(21720)
- 数学方法(21176)
- 学(12052)
- 农(10638)
- 中国(10536)
- 财(9717)
- 理论(8560)
- 业经(8418)
- 制(7730)
- 地方(7586)
- 贸(7246)
- 贸易(7241)
- 易(7017)
- 农业(6793)
- 务(6264)
- 财务(6230)
- 财务管理(6219)
- 和(6076)
- 融(5943)
- 金融(5942)
- 银(5922)
- 企业财务(5912)
- 技术(5899)
- 机构
- 大学(157360)
- 学院(157120)
- 济(58794)
- 经济(57583)
- 管理(57542)
- 研究(55294)
- 理学(50464)
- 理学院(49820)
- 管理学(48213)
- 管理学院(47948)
- 中国(39735)
- 科学(38425)
- 京(33786)
- 农(31739)
- 所(30017)
- 研究所(27893)
- 业大(27372)
- 财(25887)
- 农业(25300)
- 中心(24059)
- 江(23879)
- 北京(21075)
- 财经(20993)
- 范(20936)
- 师范(20573)
- 院(19974)
- 经(19094)
- 技术(18603)
- 州(18599)
- 经济学(18068)
- 基金
- 项目(109742)
- 科学(85301)
- 基金(79180)
- 研究(73408)
- 家(71845)
- 国家(71347)
- 科学基金(59810)
- 社会(44409)
- 省(44097)
- 自然(42141)
- 社会科(42118)
- 社会科学(42103)
- 基金项目(41251)
- 自然科(41213)
- 自然科学(41198)
- 自然科学基金(40453)
- 划(37968)
- 教育(35747)
- 资助(34620)
- 编号(28482)
- 重点(26090)
- 部(23657)
- 发(23200)
- 成果(23078)
- 计划(22858)
- 创(22829)
- 科研(21672)
- 创新(21427)
- 课题(21059)
- 科技(20211)
共检索到223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清 苏光荣 段柱标 何开红 郭永杰 王正良 孙启祥 彭镇华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生物量 种群结构 回归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维 萧自位 王小李 郑丽 朱兴正 高丽红
根据不同龄级和大小的龙竹个体生物量数据,建立了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不同龄级龙竹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测定了龙竹单株各器官的含水率和林分的生物量,分析了3个不同林龄的人工龙竹林的生物量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龙竹不同器官的含水率均随林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茎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枝次之,而根的含水率变化幅度最小。龙竹林的生物量随林龄而迅速增长,4年生龙竹林的生物量(19905.6kg/hm2)分别为3年生和2年生龙竹林生物量的3.27倍和8.73倍。3个不同林龄的龙竹林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虽有所不同,但均以茎秆所占的比例最大(42.9%~49.4%),根次之(21.6%~24.1%),...
关键词:
人工龙竹林 生物量 回归模型 西双版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春花 周小平 王小明
测量75株标准竹,建立各龄级华西箭竹地上生物量、地上各构件生物量关于基径和高度的一元和二元回归方程。运用二元幂函数回归方程,结合野外样线样方法的调查结果,得出卧龙邓生野牛沟区域有竹地华西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基础)为:2005年春10.32t·hm-2,2005年冬10.56t·hm-2,2006年春12.68t·hm-2,3次调查间无显著差异。2005年冬,回归法和称重法算得的生物量除当年生外,无显著差异。2006年春与2005年冬之间相比,各龄级华西箭竹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各地上构件生物量除多年生杆外均无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
关键词:
筇竹 无性系种群 生物量 动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张玮 林振清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振国 黄大勇 郭起荣 李忠国
选择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横州村麻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线形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及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立竹年龄对麻竹竹秆、竹枝的含水率有较大的影响,竹秆与竹叶、竹枝与竹叶的含水率差异显著,不同年龄年麻竹的竹秆与竹叶的含水率差异显著;胸径与竹秆、竹枝生物量的回归分析优化模型分别为:H=2.47+0.86D-0.029D2,R~2=0.94;H=1.48+3.41D-0.11D2,R~2=0.91。本研究建立的竹秆生物量与胸径的数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实践工作,并为麻竹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麻竹 地上器官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申家朋 陈东升 孙晓梅 张守攻
精确地估算林木生物量对于了解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湖北省、辽宁省3个区域共计161株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单木各器官组分(树干、树皮、树叶、树枝、树根)生物量数据为例,基于似乎不相关回归和哑变量的方法,建立了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器官组分的日本落叶松单木通用性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与普通模型相比,构建的3个哑变量生物量通用模型不仅解决了不同器官组分的相容性,还提高了生物量估测精度,复相关系数增加了0.28%~0.44%,均方根误差减少了0.40%~6.61%,绝对偏差减少了1.63%~6.61%。单独引入1个哑变量时,区域哑变量构建的生物量通用模型预估精度高于发育阶段作为哑变量构建的生物量通用模型;而同时引入2个哑变量时,预估精度分别高于单独引入1个哑变量的生物量通用模型,表明同时考虑区域和发育阶段构建的日本落叶松生物量模型为最佳模型。因此,考虑将区域和发育阶段同时作为哑变量并应用似乎不相关法来构建单木生物量模型,可以解决大尺度生物量模型的通用性和不同组分的相容性问题。表5参3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光龙 王俊峰 肖义发 胥辉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清 苏光荣 韩蕾 王正良 孙启祥 彭镇华
用改进的CTAB法,在提取液中加入2%PVP(V/V)和2%β-巯基乙醇,提取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OD260/OD280在1.7~1.9之间,蛋白质、多酚类、色素、RNA等去除较彻底,适于AFLP分析。通过对版纳甜龙竹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过程中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优化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银染指纹图谱,试验结果重复性好。从64对MseI和PstI引物中筛选出8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8对引物对30份材料进行分析,共扩增出256条多态性带,获得32490个扩增位点,有1328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获得4061.25个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律 欧光龙 王俊峰 胥辉
【目的】确定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光饱和点,构建空间全局和局域遥感信息模型反演思茅松林生物量,为思茅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二次项函数和幂函数求解思茅松林生物量光饱和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构建遥感信息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1)普洱市思茅松林Landsat8 OLI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的光饱和点为106.3 t·hm~(-2);2)空间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尤其是GWR模型具有最高的R2(0.373)和最小的AIC(4 577.8),其拟合精度显著高于OLS、SLM和SEM模型;3)独立性样本检验结果表明,GWR模型的预估精度最高,且通过刀切法检验可知GWR模型在高值阶段(≥100 t·hm~(-2))和低值阶段(0~50 t·hm~(-2))的生物量估测能力强于OLS、SLM和SEM模型;4) GWR模型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思茅松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66.496 t·hm~(-2),与实测值偏差23.511%,估测误差低于OLS、SLM和SEM模型。【结论】对普洱市思茅松林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时,GWR模型优于OLS模型和其他空间全局回归模型,且GWR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问题,减小光饱和点对遥感估测精度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志芳 张全胜 潘金华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cm的中潮带和低潮带之间;(2)生物量消长和平均藻体长度消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曲线(7月份和12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最低值);(3)生活周期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休止期、生长期、繁殖期和衰退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有性生殖期;(4)营养生殖贯穿全年,并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5)快速生长期内(5-7月),其大小级层次明...
关键词:
鼠尾藻 大小级结构 生物量 逐步回归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萧自位 王秀华 郑丽 王小李 高丽洪 唐建维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金翼鑫 鲁海波 王占锋 吴耀华
Tobit回归模型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地关注。本文对Tobit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变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对于参数维度随样本量增加的Tobit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随机加权估计量,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推断,并得到了此估计的渐近性质:相合性和正态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所提方法的效果。
关键词:
随机加权 维度增加 渐近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