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
2023(21)
2022(14)
2021(28)
2020(21)
2019(47)
2018(39)
2017(78)
2016(30)
2015(46)
2014(33)
2013(40)
2012(29)
2011(24)
2010(21)
2009(31)
2008(18)
2007(17)
2006(16)
2005(18)
作者
(95)
(82)
(82)
(71)
(45)
(43)
(43)
(30)
(29)
(29)
(27)
(26)
(23)
(21)
(20)
(20)
(19)
(19)
(18)
(18)
(18)
(18)
(17)
(17)
(16)
(16)
(16)
(16)
(15)
(15)
学科
教育(61)
(38)
(37)
(34)
中国(32)
家庭(31)
(31)
管理(31)
(30)
经济(29)
(28)
1949(25)
(25)
企业(25)
作品(24)
(24)
(24)
婚姻(24)
当代(24)
恋爱(23)
思想(17)
问题(17)
(16)
社会(16)
(15)
少年(15)
理论(15)
(15)
青少年(14)
(13)
机构
大学(434)
学院(366)
研究(184)
师范(146)
(146)
教育(130)
理学(124)
师范大学(122)
中国(117)
(117)
理学院(117)
经济(114)
(113)
管理(112)
科学(104)
管理学(94)
管理学院(94)
中心(91)
北京(87)
(83)
研究所(74)
(66)
教育学(66)
(66)
研究中心(61)
(60)
(55)
研究院(54)
(53)
农业(52)
基金
项目(264)
研究(208)
科学(202)
基金(182)
(164)
国家(151)
社会(138)
科学基金(133)
教育(126)
社会科(122)
社会科学(122)
(107)
资助(103)
基金项目(88)
(87)
成果(80)
编号(79)
自然(79)
自然科(79)
自然科学(79)
自然科学基金(78)
(76)
教育部(73)
课题(67)
青年(64)
规划(61)
重点(60)
中国(58)
科研(58)
(56)
期刊
教育(207)
中国(162)
研究(131)
(113)
经济(113)
学报(88)
国特(79)
(79)
特殊(79)
特殊教育(79)
大学(77)
科学(75)
(65)
管理(63)
学学(59)
(59)
(46)
图书(45)
农业(42)
(39)
书馆(38)
图书馆(38)
世界(30)
社会(29)
人口(28)
会计(28)
社会科(28)
社会科学(28)
(24)
业大(23)
共检索到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英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孟育群  宋学文  
一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1996年南京市对2000多个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现出母亲单独承担家庭教育的趋势,另据调查,湖北省8所中小学的9个班级学生家长调查,359个家庭,有178个家庭中(占总数的49.7%)是由母亲负责教育子女的,学校召开家长会,有185个家庭(占总数的51.1%)经常是由母亲参加会议的,有的学校则更多。分析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秋玲  郑娅荣  丘致远  李喜鹏  
近年来收费公路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而现有研究鲜见专门从"父爱主义"视角对收费公路行业问题矛盾根源的探讨。通过分析认为:收费公路行业国有经济适宜等级为"二级父爱主义",该等级下政府对收费公路行业国有经济适宜"父爱"程度基本模型应涵盖"父爱主义"政策决策者理性、政策抵消错误决定的得益、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政策执行成本、信息获取成本与整体行业利润改观。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从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两个维度实现"二级父爱主义"有效供给。现实中常会出现国家和国有经济主体就一定数量的"帮助"进行讨价还价,因此,需要设计外部舆论监督、内部有效制衡的机制进行预防博弈,并通过形成一个无限期博弈的环境解决决策时滞和"父爱"冲动问题。此外,可以通过提高收费公路行业国有经济主体租金的贴现因子和合理化每个时期得到的租金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阳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成员主导型合作金融的代表,既有农村内生优势,又有外在多重政策支持,但目前却发展困扰重重,表现为束缚太紧、发展缓慢、呈被"挤出"之势,资金来源受限、资金供需矛盾凸显,治理结构僵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这种困扰的直接诱因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失当,根源却在于规制背后隐含的法律父爱主义——强管控的不当干预。要破除现有困局,应重塑理念,由"父爱主义监管"走向"包容性监管";明晰资金互助社特性,尊重其独立自主性;重构制度,为资金互助社发展提供直接的依据和准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振铎  李新春  叶文平  
"扶上马、送一程"的谚语寓意着,权威缺乏、经验不足的继任者不仅需要前任的大力提携助其上位,还需一路保驾护航以平稳渡过交接班动荡期。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父子共治过程中,这一类似的帮扶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遗憾的是,现有理论研究对这一现象及其所蕴含的战略动机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基于父爱主义逻辑,本文区分开父辈帮扶之下家族企业传承的不同阶段,分析在不同时期企业的战略变革水平。利用2006~2015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父辈主导之下,二代接班准备阶段会发生显著的战略变革,但二代接班上位后的战略变革则明显放缓;同时,两代亲缘关系越近,接班准备阶段的战略变革越显著,而两代认知差异则削弱了二代上位后战略变革水平的下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父辈完全退出企业,二代自治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尽管接班准备阶段尚未掌权的二代难以主导企业的战略决策,但父辈会采取积极的战略变革措施为二代接班上位搭桥铺路,且这一具有"父爱主义"的战略变革也是有代价的,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企业绩效折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振铎  李新春  赵勇  
在中国家族企业主流的代际传承模式之下,"父子共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独特现象,但鲜有研究关注该现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基于父爱主义理论研究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决策,并将父辈为帮扶子女顺利接班进行的企业创新"布局"刻画为代际传承中的深谋远虑效应。这一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否有利于创新,转向对代际传承中如何创新及其微观机理的研究。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样本实证发现,父子共治显著促进家族企业的创新投资,同时这种影响在两代亲缘关系越近、二代年龄越小以及二代具有丰富社会资本时更为明显。拓展检验发现,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资源更多配置到低风险领域,这一创新决策不仅反映了父辈为二代未来接班自治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长远规划,更需规避当前的创新风险。进一步地,本文发现风险承担能力是父子共治企业创新投资的重要影响机制,但二代决策权力并未显著增强父子共治企业的创新并且创新投资呈现先强后弱的趋势,以及通过创新显著提升了父子共治企业的价值。本文的研究框架将父子共治、创新决策及其父爱主义的深谋远虑效应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创新的理论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竞  
介绍了陈誉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做人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自从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欧洲进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相较于法国依靠绝对王权的建构导致专制和革命的现代困境,装斯泰洛齐立足于德意志虔信派思想脉络和日耳曼封建制的传统,通过重新建构人性、社会和信仰,为保有欧洲中古封建传统的瑞士地区探索出一条塑造现代国家的新道路。裴斯泰洛齐认为,在重塑社会和政治之前,必须认识人类的本性,人正是由于感到自然匮乏,才会寻求结成社会、彼此相爱,教育的目的正是调动起人们的灵魂之爱的需求,培育整全的人格与和睦的共同生活。在他看来,人们必须从宗教和政治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教育的领域,一是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雁  
本文通过讨论"学习型家庭"和"书香校园"的人文内涵,阐述了两者与"书香中国"之间的关系,提出要切实把握全民阅读的人文精神主旨,积极撒播"读书种子",努力提高阅读,尤其是读好书名著、经典佳作的价值情意,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通过种种接地气、联文脉、扬书香的阅读推广活动,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实行全民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国储  
据深交所发布的《2016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16年,散户亏损比例高达73.2%。笔者认为频繁交易、短线操作是散户亏损的主要原因。之所以频繁交易,是因为大多数散户资金实力有限,投入本金少,他们希望通过追涨杀跌、快进快出,在每笔交易收益一定的前提下,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资本收益率(ROE)。散户投资模式看似合理,实则可嗟可叹。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如果不懂风险管理,即使机构投资者,不管你杜邦分析如何熟练,也难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许多年前,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教育研究所的负责人跑到领导那里讨要办公经费,领导甚是不悦,对所长大加指责,认为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研究所这样可有可无的地方还不在考虑之列。所长听后,仅用一句话进行了反驳:养猪的猪场还要有一个养猪研究所,难道培养人的学校不应该有一个研究机构好好研究一下人的成长规律吗?领导闻听此言,竟一时语塞,随即签字放款。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每每想起来总让人五味杂陈。无独有偶,日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高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龙  杜时忠  
当前我们对教师德性存在着"底线崇拜"的认识误区,即以拔高论、相对论、无效论来推理教师德性,认定教师不应该去爱"好",可事实上教师爱"好"行为本身与异己的境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通过疏解教师受教与施教间的张力关系,从受教于"己"、施教于"众"、群己得兼等方面来把握教师爱"好"德性的理论内涵,进而通过证成爱"好"、行动爱"好"、社会爱"好"等方式,来推动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好"德性的有效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