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5)
2023(4265)
2022(3809)
2021(3561)
2020(2961)
2019(6593)
2018(6457)
2017(12530)
2016(6464)
2015(7163)
2014(6949)
2013(6674)
2012(6286)
2011(5635)
2010(5788)
2009(5466)
2008(5314)
2007(4867)
2006(4169)
2005(3771)
作者
(18440)
(15661)
(15610)
(14584)
(9853)
(7515)
(7003)
(5950)
(5914)
(5480)
(5184)
(5088)
(5010)
(4869)
(4843)
(4605)
(4535)
(4457)
(4434)
(4318)
(3755)
(3753)
(3718)
(3599)
(3469)
(3452)
(3392)
(3287)
(3109)
(3029)
学科
(27246)
经济(27190)
管理(23667)
(21512)
(18177)
企业(18177)
方法(12463)
数学(10548)
数学方法(10468)
环境(9425)
(7782)
(7635)
中国(7532)
(6969)
(5969)
业经(5646)
农业(5228)
地方(5100)
(5036)
贸易(5033)
(4876)
(4795)
(4595)
(4528)
财务(4524)
(4513)
金融(4513)
财务管理(4512)
技术(4444)
关系(4405)
机构
大学(96266)
学院(93646)
(40329)
经济(39594)
管理(38882)
理学(34452)
理学院(33995)
管理学(33419)
管理学院(33258)
研究(31602)
中国(23304)
(20172)
(18745)
科学(18570)
(15390)
财经(15255)
中心(14473)
(14146)
研究所(14040)
(13989)
(13487)
师范(13374)
(13298)
业大(13005)
北京(12609)
经济学(12321)
财经大学(11484)
(11350)
商学(11258)
师范大学(11185)
基金
项目(66043)
科学(53997)
基金(51198)
研究(47498)
(45697)
国家(44855)
科学基金(38981)
社会(33138)
社会科(31307)
社会科学(31296)
基金项目(27303)
自然(25250)
自然科(24690)
自然科学(24681)
自然科学基金(24296)
(23806)
教育(21542)
(20710)
资助(20326)
编号(17816)
(15336)
成果(14813)
重点(14466)
国家社会(14342)
(13748)
教育部(13542)
(13349)
人文(13301)
(12786)
科研(12777)
期刊
(43058)
经济(43058)
研究(26765)
中国(19499)
科学(14806)
学报(14752)
管理(14653)
(14349)
(12519)
大学(11587)
学学(10958)
教育(9630)
农业(8469)
财经(7831)
(7541)
金融(7541)
经济研究(6834)
(6723)
业经(6553)
技术(6079)
问题(5456)
世界(4896)
资源(4819)
(4814)
图书(4748)
(4677)
(4511)
科技(4470)
商业(4318)
国际(4233)
共检索到13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杨  陈舒洁  袁晓娇  方晓义  
本研究考察父母身份认同行为、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及机制。使用问卷法对来自北京市四所公立学校、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身份认同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家庭环境在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会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产生影响,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会通过家庭环境来影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友富  俞国良  
用自编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27名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矛盾直接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应关心流动儿童的成长,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群勇  李仲武  
本文基于女性赋权的框架探究了女性身份变化与家庭地位的关系。具体而言,利用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NSWSS),研究女性党员身份对其家庭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控制了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因素后,女性党员身份对其家庭地位存在积极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在影响渠道分析中,本文通过使用因果中介效应发现,与传统的收入溢价效应机制不同,党员身份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提升女性自我认同来改善其家庭地位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周佳莹  周楠  高诗晴  李蓓蕾  
父母冲突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适应带来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近年来旨在改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也越来越多。国内外相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针对离婚夫妻的干预项目和针对完整家庭的干预项目。这些干预方案有的侧重于说教和信息分享,有的侧重于技能训练;有的关注夫妻沟通和冲突解决,有的则关注父母共同养育。总体来说现有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但部分方案的研究设计仍不够严谨,或对方案如何起效缺少深入探讨。未来,我国的父母冲突干预研究可以开发更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干预方案,探索和开展对离异家庭的父母冲突预防性干预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更系统地探讨父母冲突干预方案的效果、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晓娇  方晓义  
为探讨亲子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身份认同量表、孤独感问卷和亲子关系问卷调查了464名流动儿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城市身份和老家身份上均感知到亲子身份认同代沟;仅老家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在公立学校中该预测力更强;打工子弟校中,亲子关系在老家身份认同代沟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公立学校中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班永飞  孙霁  
为了解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分析身份、收入对二者的效应,采用亲职压力简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45户自闭症儿童父母开展调研。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社会支持程度一般;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存在负相关;身份在支持利用度上主效应显著,收入在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和客观支持主效应显著,身份、收入在亲职压力三维度交互效应显著;身份、收入是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的显著调节变量,父亲组社会支持对亲职压力的影响高于母亲组,非贫困户组社会支持对亲职压力的影响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雷  钟静芙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史能兴  
社会融入的实质是身份认同的过程,身份认同是个体找寻文化群体并获取归属感的过程。基于身份认同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存在经济身份认同、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三大困境。可通过重构认同观念,确立多元身份观;优化认同结构,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深化认同目标,建构本真性理想确立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自我突破策略;通过社会制度支持以消除群体边界;社会文化支持以澄清社会价值;社会结构支持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形成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外部支持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常淑敏  宋育珊  郭惠  
为考察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流动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及性别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及家庭环境纷杂度量表(confuSion,Hubbub and order Scale),调查了370名5~8年级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结果表明:(1)女生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都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家庭环境纷杂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控制儿童性别对安全感的影响后,家庭环境纷杂度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3)性别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流动儿童人际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简单斜率检验分析表明,高家庭环境纷杂度对女生人际安全感的消极影响更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培材  
基于2015-2016年五个国定贫困县137所农村小学两期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总体上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的"分离效应"会显著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收入效应"会显著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抵消"分离效应"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减少"分离效应"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邓林园  李蓓蕾  靳佩佩  许睿  
为了探讨父母陪伴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及此关系是否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间存在差异,对北京市436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母亲陪伴水平显著高于父亲;(2)城市儿童的父母陪伴水平与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父母陪伴各维度均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养育陪伴和学习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父亲;(4)无论是城市还是流动儿童,父亲、母亲陪伴均可显著预测儿童自我价值感,两组儿童的父母陪伴对自我价值感的总体作用无差异,只是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父母与国家都对儿童的教育享有权利,但又有所区分。父母教育权的内容既及于家庭教育,也及于学校教育,包括教育选择权和学校参与权。承认并扩大父母的教育权已得到各国、地区及国际法的重视,也亟需我国教育立法的正面回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华山  吕文慧  黄姗姗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和2014年的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了因父母外出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健康差异。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非留守儿童,表明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同时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而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对比发现,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对城镇留守儿童的影响,对6岁及以下留守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对6岁以上留守儿童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宫秀丽  刘长城  魏晓娟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