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4)
- 2023(5716)
- 2022(4721)
- 2021(4268)
- 2020(3517)
- 2019(7679)
- 2018(7215)
- 2017(13881)
- 2016(7515)
- 2015(7991)
- 2014(7518)
- 2013(7481)
- 2012(6722)
- 2011(5977)
- 2010(5760)
- 2009(5180)
- 2008(5208)
- 2007(4447)
- 2006(3810)
- 2005(3187)
- 学科
- 济(29682)
- 经济(29652)
- 管理(24989)
- 业(24513)
- 企(19640)
- 企业(19640)
- 方法(14573)
- 数学(13131)
- 数学方法(13066)
- 财(9508)
- 农(8710)
- 中国(7615)
- 贸(6970)
- 贸易(6969)
- 业经(6848)
- 易(6810)
- 务(6639)
- 财务(6638)
- 财务管理(6634)
- 企业财务(6404)
- 农业(6292)
- 学(6142)
- 人事(5458)
- 人事管理(5458)
- 制(5333)
- 技术(5278)
- 融(4803)
- 金融(4803)
- 银(4736)
- 银行(4705)
- 机构
- 大学(109641)
- 学院(108460)
- 济(46363)
- 经济(45678)
- 管理(43366)
- 理学(38954)
- 理学院(38514)
- 管理学(37882)
- 管理学院(37704)
- 研究(35712)
- 中国(26321)
- 农(25202)
- 科学(23637)
- 京(21671)
- 业大(21127)
- 农业(20349)
- 财(19743)
- 所(18462)
- 研究所(17328)
- 财经(16733)
- 中心(15989)
- 经(15412)
- 经济学(14744)
- 江(14387)
- 农业大学(14198)
- 经济学院(13590)
- 北京(12884)
- 财经大学(12718)
- 商学(12590)
- 院(12525)
- 基金
- 项目(80923)
- 科学(63923)
- 基金(61583)
- 家(56566)
- 国家(56092)
- 研究(51775)
- 科学基金(47710)
- 社会(36061)
- 社会科(34251)
- 社会科学(34243)
- 基金项目(33520)
- 自然(32789)
- 自然科(32086)
- 自然科学(32073)
- 自然科学基金(31568)
- 省(30921)
- 划(26748)
- 资助(24008)
- 教育(23229)
- 重点(18172)
- 编号(18072)
- 部(17715)
- 创(17479)
- 发(16747)
- 计划(16726)
- 创新(16337)
- 科研(16247)
- 国家社会(15862)
- 业(15783)
- 教育部(14970)
共检索到143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皓辰 秦雪征
在早期人力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文献中,对家庭内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却较少关注教养方式。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数据,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力资本形成状况的影响,主要的因变量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两个变量。我们借鉴心理学主流文献,从"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衡量父母的教养方式,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方式类型。我们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程度和反应性程度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正向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则只与父母的反应程度正相关。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而言,在四种教养方式类型中,权威型都是最好的教养方式,在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控制后结果仍稳健。且分别以性别和城乡为依据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发现教养方式对男孩作用更显著,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受父母要求和反应性的双重影响,城市子女的心理健康受教养方式影响显著。
关键词:
教养方式 人力资本 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钟奇 刘国雄 王鸢清
采用鲍姆林德教养方式调查表、班杜拉道德推脱问卷和Zoll共情问卷探讨了512名普通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共情水平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初中升入高中,中学生报告的父母要求、关怀程度都出现显著下降,而道德推脱水平则显著上升,其认知共情有明显提高、情感共情并无变化。中介作用分析显示,父母对青少年的关怀程度以青少年的情感共情为部分中介,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推脱。这些结果充分显示出情感与关怀、而非认知与要求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道德推脱 教养方式 共情 青少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菁
采用EPQ成年人量表及EMBU量表对青少年罪犯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罪犯人格表现特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全国常模组表现有所不同,其中的相关因素对人格中的神经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形成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青少年罪犯 人格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灿灿 兰岚
为探讨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元分析的方法,选取了1994~2011年间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量的24个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独立样本共7819名被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三维度外,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余维度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犯罪青少年积极维度分数显著低于普通青少年,其消极维度的分数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2)文献出版类型可以调节两类青少年在情感温暖和关系理解维度上的差异,被试类型可以调节两类青少年在偏爱被试维度上的差异。(3)年代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两类青少年在情感温暖、关系理解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皓乙 胡南燕 宁满秀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互联网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数据,运用工具变量(Ⅳ)法实证研究了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本文按照“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忽视型。研究发现,(1)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呈倒U型,其阈值为平均每天使用1小时,农村青少年长时间使用互联网通过“时间挤压效应”“健康损失效应”等途径恶化其学业表现;(2)相较于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其他三种教养方式都可以正向调节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和学业表现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权威型的调节效果最为明显,溺爱型次之,而专制型相对较弱。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等都有利于积极引导农村青少年合理使用互联网,避免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卢勤 亢旭东 李旭
以809名来自初高中的男性青少年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 34.4%的男性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来自农村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男性青少年;有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显著高于来自无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2性别角色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晓娥 张伟鑫
采用Rokeach价值观量表(RVS)对2590名青少年开展了问卷调查,从父母学历、工作性质、教养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工作性质均对青少年价值观有显著影响,父母工作性质对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影响,而父母学历程度显著影响父母工作性质及教养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于志涛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 进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莉莉 张福娟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听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初中生 教养方式 自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效芳 杜秀芳
以483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中生学校适应现状以及父母教养行为、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3.3%的初中生学校适应不良;女生学校适应总体状况比男生好,独生子女自我接受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在常规、自我接受水平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学生,初一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得分最高;②父亲、母亲情感温暖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③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真 王永军
基于家长同群效应视角,本文研究了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家长具有提高子女学业成绩的强烈动机,在由家长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家长之间可能互为参照,因此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相互影响。子女随迁入学有助于重构农村家长的参照对象,从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sobel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结构方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农村家庭相比,随迁家庭面临的教育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所在班级的其他家庭期望子女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随迁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研究表明,在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总效应中,14%~32%经由家长的同群效应(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渠道驱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会 曹冉 王琳
研究随迁早晚对农村青少年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年龄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并探究这一影响在不同成长阶段、居住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下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农村青少年随迁时的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其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相比于学龄期随迁,学龄前随迁的青少年人力资本提升更为明显;早随迁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需要建立在父母双方陪伴的基础上;相较于富裕家庭,早随迁更能促进非富裕家庭子女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家庭和政府层面提出了提升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的参考路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许睿 方晓义
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探讨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重庆、石家庄三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亲子三角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父母冲突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冲突解决越差,青少年就会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也更高;(3)亲子三角
关键词:
父母冲突 应对方式 亲子三角关系 青少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周佳莹 周楠 高诗晴 李蓓蕾
父母冲突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适应带来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近年来旨在改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也越来越多。国内外相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针对离婚夫妻的干预项目和针对完整家庭的干预项目。这些干预方案有的侧重于说教和信息分享,有的侧重于技能训练;有的关注夫妻沟通和冲突解决,有的则关注父母共同养育。总体来说现有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但部分方案的研究设计仍不够严谨,或对方案如何起效缺少深入探讨。未来,我国的父母冲突干预研究可以开发更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干预方案,探索和开展对离异家庭的父母冲突预防性干预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更系统地探讨父母冲突干预方案的效果、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志航 王娜 田宝
采用问卷法,以268名年龄在12-15岁的正常学生和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及其与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方面与智力正常学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