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3)
2023(10714)
2022(9179)
2021(8315)
2020(7040)
2019(16422)
2018(16039)
2017(30812)
2016(16902)
2015(19219)
2014(19536)
2013(19625)
2012(19120)
2011(17679)
2010(17945)
2009(16736)
2008(16798)
2007(15502)
2006(13684)
2005(12725)
作者
(53944)
(45055)
(45017)
(42686)
(28619)
(21841)
(20624)
(17683)
(17146)
(16223)
(15368)
(15114)
(14493)
(14453)
(14418)
(14167)
(13847)
(13424)
(13123)
(13114)
(11510)
(11276)
(11233)
(10396)
(10370)
(10314)
(10107)
(10059)
(9301)
(9150)
学科
(79424)
经济(79341)
(43580)
管理(43034)
(32325)
企业(32325)
方法(30664)
数学(26784)
数学方法(26541)
中国(24436)
(23448)
地方(22523)
(17156)
业经(17114)
(16776)
农业(16004)
(14709)
贸易(14697)
(14201)
(14153)
(13477)
(13448)
金融(13446)
银行(13431)
(12997)
地方经济(12554)
(12127)
环境(11764)
(11707)
技术(10697)
机构
大学(253558)
学院(253232)
(105183)
经济(102813)
研究(96722)
管理(90285)
理学(75994)
理学院(74960)
管理学(73575)
管理学院(73092)
中国(72905)
科学(61302)
(56518)
(52547)
(52124)
(47503)
研究所(47205)
中心(43634)
农业(41594)
(40981)
业大(40843)
财经(36634)
北京(36589)
(35520)
师范(35076)
(34342)
(33058)
(32679)
经济学(32250)
(31308)
基金
项目(161377)
科学(124616)
研究(115578)
基金(113758)
(101022)
国家(100089)
科学基金(82837)
社会(71294)
社会科(67351)
社会科学(67330)
(64479)
基金项目(59606)
(55087)
自然(53504)
教育(52739)
自然科(52199)
自然科学(52179)
自然科学基金(51241)
资助(47653)
编号(47335)
(40947)
成果(39569)
重点(37450)
(35267)
课题(34256)
(32961)
发展(32316)
(31775)
科研(31112)
计划(30998)
期刊
(124649)
经济(124649)
研究(78028)
中国(57316)
(49130)
学报(45046)
科学(40109)
(36146)
农业(33248)
管理(33218)
大学(32914)
学学(30865)
教育(29936)
(26629)
金融(26629)
技术(22000)
业经(21279)
经济研究(19984)
财经(18282)
(17959)
问题(16712)
(15765)
(13194)
技术经济(13127)
(12960)
图书(12935)
世界(12362)
商业(12253)
国际(11744)
理论(11738)
共检索到399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武玮  李佳丽  
探索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使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分析父母参与对本地和流动青少年认知能力、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亲子沟通、父母监督和家校联系显著影响青少年发展,家庭间联系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亲子沟通和家校联系对本地和流动青少年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三,父母参与可以通过改变子女和父母的未来信心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在父母参与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向弱势家庭尤其是流动家庭提供教育补偿计划,并努力完善配套改革以提升青少年和父母的未来信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灿灿  兰岚  
为探讨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元分析的方法,选取了1994~2011年间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量的24个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独立样本共7819名被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三维度外,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余维度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犯罪青少年积极维度分数显著低于普通青少年,其消极维度的分数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2)文献出版类型可以调节两类青少年在情感温暖和关系理解维度上的差异,被试类型可以调节两类青少年在偏爱被试维度上的差异。(3)年代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两类青少年在情感温暖、关系理解和...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唐逸文   邹盛濠   李蓓蕾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密集型育儿”已成为当代社会主流的育儿范式和理想标准,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本文以密集型育儿的态度与行为作为框架,对密集型育儿给儿童青少年发展带来的复杂影响进行了研究综述。已有实证证据表明,当密集型育儿达到一定水平时,父母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不仅不会带来更多增益,还可能在多个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且这些影响也会受到阶层、性别和文化的调节。密集型育儿给儿童和父母自身都带来了一定风险,未来研究可以从中国本土化的视角对密集型育儿的影响机制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保中  张月云  李建新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所收集的10~15岁青少年样本,本文考察了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教育期望"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通过父母参与这条路径间接作用于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分城乡来看,本文所关注的父母参与的两个维度——学业期待和日常关怀——有效解释了城市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而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参与也部分解释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本文还对父母参与在城乡样本中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林园  刘丹  徐洁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中学768名学生为被试,探讨父母监控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同时考察父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比高中生更好。(2)父亲、母亲监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母亲行为和心理监控水平均高于父亲;父亲行为监控在子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父亲对男孩的行为监控水平高于女孩;父、母行为监控在子女年级上有显著差异,父亲和母亲对初中生的行为监控高于高中生。(3)父、母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自我控制能力高于父亲自我控制能力;父、母亲自我控制能力在子女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父母自我控制能力高于高中生父母自我控制能力。(4)父母行为监控、父母自我控制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心理监控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呈显著负相关。(5)父母监控、父母自我控制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预测关系强弱依次为,母亲自我控制、母亲行为监控、父亲自我控制。父亲自我控制对父亲监控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向伟  肖汉仕  王玉龙  
目的:探讨父母关爱缺乏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的关系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父母关爱缺乏问卷、消极情绪量表和学校联结量表测量633名留守青少年。结果:①父母关爱缺乏对留守青少年自伤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消极情绪在父母关爱缺乏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③学校联结对消极情绪的中介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父母关爱缺乏通过消极情绪的中介和学校联结的调节对留守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周佳莹  周楠  高诗晴  李蓓蕾  
父母冲突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适应带来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近年来旨在改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也越来越多。国内外相关的父母冲突干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针对离婚夫妻的干预项目和针对完整家庭的干预项目。这些干预方案有的侧重于说教和信息分享,有的侧重于技能训练;有的关注夫妻沟通和冲突解决,有的则关注父母共同养育。总体来说现有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但部分方案的研究设计仍不够严谨,或对方案如何起效缺少深入探讨。未来,我国的父母冲突干预研究可以开发更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干预方案,探索和开展对离异家庭的父母冲突预防性干预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更系统地探讨父母冲突干预方案的效果、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皓辰  秦雪征  
在早期人力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文献中,对家庭内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却较少关注教养方式。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数据,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力资本形成状况的影响,主要的因变量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两个变量。我们借鉴心理学主流文献,从"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衡量父母的教养方式,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方式类型。我们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程度和反应性程度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正向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则只与父母的反应程度正相关。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而言,在四种教养方式类型中,权威型都是最好的教养方式,在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控制后结果仍稳健。且分别以性别和城乡为依据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发现教养方式对男孩作用更显著,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受父母要求和反应性的双重影响,城市子女的心理健康受教养方式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钟奇  刘国雄  王鸢清  
采用鲍姆林德教养方式调查表、班杜拉道德推脱问卷和Zoll共情问卷探讨了512名普通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共情水平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初中升入高中,中学生报告的父母要求、关怀程度都出现显著下降,而道德推脱水平则显著上升,其认知共情有明显提高、情感共情并无变化。中介作用分析显示,父母对青少年的关怀程度以青少年的情感共情为部分中介,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推脱。这些结果充分显示出情感与关怀、而非认知与要求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菁  
采用EPQ成年人量表及EMBU量表对青少年罪犯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罪犯人格表现特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全国常模组表现有所不同,其中的相关因素对人格中的神经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形成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艳  陈红  谷传华  
探索五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干预方式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因果关系。采用手机成瘾量表和手机使用感知父母干预问卷对977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的二次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五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干预与手机成瘾在一年内均呈现出相对稳定性;(2)积极干预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内容限制、父母监控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共同使用与手机成瘾无相关;(3)T1积极干预负向预测T2手机成瘾;T1内容限制和父母监控均正向预测T2手机成瘾;T1共同使用不能预测T2手机成瘾,T1手机成瘾可以正向预测T2共同使用;时间限制与手机成瘾没有相互预测关系。结论:积极干预是减少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有效策略,但内容限制和父母监控会增加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景欣  孙萍  丁彬彬  刘萌  
采用父母支持、自尊和生活目的感量表对444名服刑青少年进行测评,探讨父亲支持、母亲支持对服刑青少年生活目的感的预测作用,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支持、母亲支持能够显著正向地预测服刑青少年的生活目的感;(2)自尊水平越高,服刑青少年的生活目的感越高;(3)自尊在父亲支持与服刑青少年生活目的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在母亲支持与服刑青少年生活目的感之间则不存在中介作用。这表明,父亲支持、母亲支持均为服刑青少年发展生活目的感的重要资源,但是对青少年生活目的感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晓娥  张伟鑫  
采用Rokeach价值观量表(RVS)对2590名青少年开展了问卷调查,从父母学历、工作性质、教养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工作性质均对青少年价值观有显著影响,父母工作性质对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影响,而父母学历程度显著影响父母工作性质及教养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林园  方晓义  阎静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许睿  方晓义  
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探讨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重庆、石家庄三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亲子三角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父母冲突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冲突解决越差,青少年就会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也更高;(3)亲子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