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9)
- 2023(11430)
- 2022(9649)
- 2021(8748)
- 2020(7290)
- 2019(16106)
- 2018(15816)
- 2017(29800)
- 2016(15932)
- 2015(16843)
- 2014(16224)
- 2013(15948)
- 2012(14824)
- 2011(13262)
- 2010(13065)
- 2009(11815)
- 2008(11706)
- 2007(10577)
- 2006(9032)
- 2005(7732)
- 学科
- 济(59207)
- 经济(59029)
- 业(50070)
- 管理(48850)
- 企(43125)
- 企业(43125)
- 方法(27901)
- 数学(22717)
- 数学方法(22504)
- 技术(17283)
- 中国(17204)
- 财(16665)
- 农(16243)
- 业经(15580)
- 学(14607)
- 技术管理(12571)
- 制(12031)
- 贸(11690)
- 贸易(11685)
- 易(11399)
- 理论(11243)
- 农业(10877)
- 务(10372)
- 财务(10361)
- 财务管理(10342)
- 企业财务(9974)
- 银(9974)
- 和(9964)
- 银行(9928)
- 地方(9849)
- 机构
- 大学(223832)
- 学院(221653)
- 济(90652)
- 经济(88955)
- 管理(85357)
- 研究(78268)
- 理学(75137)
- 理学院(74220)
- 管理学(72867)
- 管理学院(72471)
- 中国(56492)
- 科学(51114)
- 京(46397)
- 农(45755)
- 所(40379)
- 财(40371)
- 业大(38559)
- 研究所(37276)
- 农业(36572)
- 中心(34969)
- 江(32933)
- 财经(32737)
- 经(29994)
- 北京(28346)
- 院(28335)
- 经济学(28158)
- 范(27658)
- 师范(27173)
- 州(25509)
- 经济学院(25423)
- 基金
- 项目(160120)
- 科学(127276)
- 基金(118776)
- 研究(108844)
- 家(107956)
- 国家(107041)
- 科学基金(91048)
- 社会(73376)
- 社会科(68670)
- 社会科学(68647)
- 省(63208)
- 基金项目(63170)
- 自然(61352)
- 自然科(60094)
- 自然科学(60071)
- 自然科学基金(59128)
- 划(54270)
- 教育(49788)
- 资助(46782)
- 编号(39506)
- 创(39374)
- 重点(36639)
- 创新(35923)
- 部(35028)
- 发(33929)
- 业(32558)
- 计划(32122)
- 科研(31411)
- 成果(31003)
- 国家社会(30889)
共检索到31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范翠英 张冬静 杨森 宋娟娟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伴提名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考察了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对其社会创造性和社会喜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可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通过内外向,影响儿童的社会创造性,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2)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与儿童的内外向、神经质一起通过社会创造性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提高儿童的外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性,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和同伴地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周宗奎 王菲
随机选取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一般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水平可正向预测、精神质可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2.低社会创造性的儿童精神质倾向较高,更内向,高社会创造性儿童相反。培养儿童的社会创造性,需要降低其精神质倾向,提高外向性。
关键词:
社会创造性倾向 人格倾向 小学儿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畅 伍新春 邹盛奇
协同教养指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家庭中多名承担教养责任的成人相互协作所构成的联盟。在双亲家庭中,第一个孩子降生后,父母子系统从夫妻子系统中分化出来,形成父母协同教养关系。之后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父母协同教养关系在婴儿期、学步期、童年期、青少年期虽然表现出不同特点,但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均具有独特的贡献,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从良好的协同教养关系中获益。未来研究可关注协同教养的稳定性、协同教养关系的扩展、协同教养与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等重要议题。
关键词:
协同教养 儿童发展 家庭系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贾 张宇霞 吴莞生
本文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视角下分析了父母与子女信息摩擦及父母认识偏差和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信息摩擦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偏差的影响大于父母认识偏差。机制分析表明,父母认识偏差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和教育物质投入;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减少了他们用于学习和做家务的时间并增加了娱乐时间。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即使对于部分富裕家庭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偏离最优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波 王倩
养育倦怠是父母长期置身于养育压力下所形成的由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感、父母角色的无效能感等组成的三维独特综合征。与普通儿童父母相比,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倦怠水平较高,养育倦怠降低了特殊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及养育质量。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文章从社会支持、心理咨询、精准服务和积极情绪培养四个维度梳理了相关干预研究,建议要从加强对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本土化研究以及构建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多维支持体系等方面重视特殊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问题。
关键词:
养育倦怠 特殊儿童父母 养育压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孝义
选取254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测验,考察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得分差异不显著;在创造性思维总分及流畅性、独创性维度上,被试类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对创造性思维总分而言,还存在着性别与年级的显著交互作用;在创造性人格的好奇性维度上,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留守儿童创造性人格对于其创造性思维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的挑战性、想象性、冒险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较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张冬静 Yeh Hsueh Xiangen Hu
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特质社会创造性问卷、自尊量表(SEI)和父母养育方式简式量表(S-EMBU)考察了他们特质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自尊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儿童特质社会创造性高于美国同龄儿童;总体上自尊和父母养育方式均可以预测儿童的特质社会创造性,但自尊水平对中国儿童社会创造性的预测作用较大,而父母养育方式对美国儿童社会创造性的预测作用较大。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提高儿童的自尊,改善父母养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创造性。
关键词:
特质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周宗奎 胡靖宜
以整群取样的方式,从小学3-6年级选取411名城市儿童和189名农村儿童,用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城乡差异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小学儿童在威信或同伴影响力、出众性、坚毅进取性、主动尽责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农村儿童在各维度上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城市小学女生在威信或同伴影响力、出众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可以对儿童进行创造性生活教育,并对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正 韩悦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Piers-Harrie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1 4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母亲养育方式对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保护上得分低于本地儿童,在母亲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上得分高于本地儿童;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期望、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期望在母亲养育方式和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母亲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刘鑫梅 韩子荷
超常儿童作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父亲支持对提升其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水平具有独特作用。本研究选取了177名10-13岁的超常儿童为调查对象,考察父亲自主支持与超常儿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求和自尊在二者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介模型中,父亲自主支持对超常儿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基本心理需求在父亲自主支持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量为20.455%;自尊在父亲自主支持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量为35.227%;基本心理需求和自尊在父亲自主支持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量为12.500%。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父亲积极参与超常儿童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为提升父亲参与教养的主动性以及完善家庭支持结构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韩梅 谷传华 王慧 薛雨康
逆反心理是一种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自由或自主权受到逆反对象威胁或被剥夺时所产生的不顺从的内在心理倾向。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大五人格量表、逆反心理量表对26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考察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与其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男生的逆反心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和初三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神经质在父亲和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初中生逆反心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开放性、外向性在父亲过度保护与初中生逆反心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会通过初中生的人格倾向对其逆反心理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宫秀丽 刘长城 魏晓娟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唐逸文 邹盛濠 李蓓蕾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密集型育儿”已成为当代社会主流的育儿范式和理想标准,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本文以密集型育儿的态度与行为作为框架,对密集型育儿给儿童青少年发展带来的复杂影响进行了研究综述。已有实证证据表明,当密集型育儿达到一定水平时,父母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不仅不会带来更多增益,还可能在多个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且这些影响也会受到阶层、性别和文化的调节。密集型育儿给儿童和父母自身都带来了一定风险,未来研究可以从中国本土化的视角对密集型育儿的影响机制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荆智 张菲菲 孙超奇
随机选取187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青少年社会创造性与评价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评价条件下青少年的社会创造性高于有评价条件下的青少年;评价与成就动机在社会性问题解决的流畅性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评价条件下避免失败型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流畅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解决社会性问题的内部动机,避免不适当的外部评价,对避免失败型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关键词:
社会创造性 评价 成就动机 青少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雨佳 颜廷睿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和父母倦怠理论模型为基础,考察养育倦怠和心理控制在养育完美主义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对江苏、湖北两省的304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完美担忧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完美努力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父母养育倦怠的中介作用显著,完美努力与完美担忧均通过提高养育倦怠而间接增加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出现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可能性;(3)养育倦怠和心理控制在完美努力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间的链式中介路径显著,且养育倦怠和心理控制能遮掩完美努力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这些结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