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1)
- 2023(13411)
- 2022(11554)
- 2021(10778)
- 2020(9060)
- 2019(20658)
- 2018(20266)
- 2017(39254)
- 2016(21634)
- 2015(24048)
- 2014(23761)
- 2013(23641)
- 2012(21408)
- 2011(19137)
- 2010(18695)
- 2009(17010)
- 2008(16407)
- 2007(14391)
- 2006(12392)
- 2005(10569)
- 学科
- 济(81459)
- 经济(81359)
- 管理(59801)
- 业(58899)
- 企(47494)
- 企业(47494)
- 方法(40176)
- 数学(35063)
- 数学方法(34726)
- 农(23176)
- 中国(21569)
- 财(20405)
- 学(20026)
- 业经(18038)
- 贸(16295)
- 贸易(16284)
- 农业(15841)
- 易(15794)
- 地方(15328)
- 制(14042)
- 务(13445)
- 财务(13384)
- 财务管理(13364)
- 技术(13264)
- 理论(13067)
- 环境(13030)
- 和(12708)
- 企业财务(12678)
- 银(12073)
- 银行(12006)
- 机构
- 大学(307637)
- 学院(304643)
- 管理(121435)
- 济(118354)
- 经济(115888)
- 理学(106442)
- 理学院(105228)
- 研究(103390)
- 管理学(103327)
- 管理学院(102805)
- 中国(75232)
- 科学(68252)
- 京(65199)
- 农(59035)
- 所(53327)
- 业大(52872)
- 财(51942)
- 研究所(49227)
- 农业(47042)
- 中心(46129)
- 财经(42946)
- 江(42659)
- 北京(40751)
- 经(39243)
- 范(38608)
- 师范(38055)
- 院(37176)
- 经济学(35140)
- 州(34568)
- 财经大学(32230)
- 基金
- 项目(218717)
- 科学(170503)
- 基金(159715)
- 研究(151532)
- 家(142629)
- 国家(141473)
- 科学基金(120174)
- 社会(94613)
- 社会科(89647)
- 社会科学(89622)
- 基金项目(86053)
- 省(85276)
- 自然(82200)
- 自然科(80292)
- 自然科学(80268)
- 自然科学基金(78836)
- 划(73011)
- 教育(68642)
- 资助(65233)
- 编号(60142)
- 重点(48873)
- 部(47166)
- 成果(46922)
- 发(45839)
- 创(45667)
- 科研(42914)
- 计划(42632)
- 创新(42629)
- 课题(40915)
- 大学(39968)
- 期刊
- 济(123317)
- 经济(123317)
- 研究(84456)
- 学报(58769)
- 中国(55157)
- 农(52754)
- 科学(50726)
- 大学(42614)
- 管理(42277)
- 学学(40669)
- 财(38175)
- 农业(36206)
- 教育(27885)
- 融(24457)
- 金融(24457)
- 技术(23283)
- 业经(20869)
- 财经(20803)
- 经济研究(19893)
- 业(18565)
- 经(17676)
- 科技(16437)
- 问题(16296)
- 业大(16119)
- 版(15725)
- 理论(15177)
- 图书(14901)
- 技术经济(14199)
- 实践(13940)
- 践(13940)
共检索到42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雨含 陈茜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中父代退休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代退休的代际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对子代女性的劳动参与、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子代男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则没有显著影响。代际经济转移和代际时间转移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退休制度代际影响的研究,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后续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退休政策 劳动力市场表现 代际转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庭内部的代际影响,父代的流迁行为将对子代的居留意愿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子代实现"留城"行为。
关键词:
流迁行为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代际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
关键词:
流迁行为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代际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管政豪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面临着延迟退休的选择。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对待业者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会产生挤占效应,对老年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会使退而不休问题更加突出。但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劳动力供给困境,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延迟退休意见并不统一,主要是围绕着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否有利,是否会加剧当前劳动者就业难局面。但当延迟退休已是不可避免的全球趋势时,应该放下争论,通过加强就业引导、转变劳动者培养思路、加快相关劳动政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劳动力市场 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玉龙
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分析流动人口父代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低,父代具有外出务工经历提高了子代社会融合水平,并且这种代际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母亲具有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建议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并落实人口流动与家庭化迁移配套政策,帮助女性劳动力摆脱家务劳动的束缚,鼓励其流动并实现就业,提升流动人口及其子代的社会融合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谢志伟 吕有吉 韩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中老年慢性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中老年慢性病对配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罹患慢性病会改变其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劳动参与概率提高2.3个百分点,劳动时长增加16.1%,劳动收入上升22.9%;从影响机制看,慢性病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劳动时长、增加家庭健康支出、增加配偶照料时长等三条路径影响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健全中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应对慢性病风险冲击的能力;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群众对慢性病问题的主要后顾之忧。
关键词:
慢性病 患者配偶 劳动供给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宏彬 孟岭生 施新政 吴斌珍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 工资溢价 代际间传递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箴薇 宋德玲
为分析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整体就业率及年轻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均为正,其中,对年轻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延迟退休会通过影响消费以及就业密度等中介机制促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更多的岗位需求,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因此,为优化就业结构,延迟退休的方案要在正确估计其政策效应的基础上实行,以此降低改革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性,减少各类劳动力群体的福利损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 劳动力 就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封进 胡岩
文章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的提前退休行为。结果表明,失业或下岗可能性越大的个体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高;失业可能性增加1个百分点,男性提前退休的概率增加约0.25个百分点,女性提前退休概率增加约0.32个百分点。另外,健康状况是女性提前退休的一个动因,但并不是男性提前退休的原因;对女性而言,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更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文章指出当前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失业保险的功能,因此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政策,同时加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力度,完善就业保障政策。
关键词:
提前退休 失业风险 养老保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本文首先利用Welch指数计算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职业替代性。结果表明,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职业替代性较差。进一步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总体上老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有助于促进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且该促进作用主要是来源于高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低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职业替代性 就业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我国当前劳动供给形势的根本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总量相继出现下降,这些变化意味着在需求总量不减的条件下,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已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借助新兴产业优化就业结构,让高质量经济孵化出更多高质量岗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工业4.0”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2018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4-12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航
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存在着长期性、短期性、正面性与负面性的多方面影响。正面影响是延长人力资本回收期,增加适龄劳动人口;负面影响是阻碍就业进程,不利于供给市场的良性发展;长期影响在于缓解劳动力不足;短期影响在于弱化老年劳动者地位。因此,需要从"弹性"角度、权利保障角度与统筹兼顾角度,推动延迟退休政策发展,促进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 延迟退休 劳动力 供给市场 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广州
文章利用全国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劳动力理想退休年龄的均值为54.88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总体呈略微提前退休的倾向;(2)劳动力延迟退休意愿普遍不高,具有延迟退休意愿的比例仅为15%左右,其中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白领"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典型特征的中产阶层延迟退休意愿最低;(3)男性65岁和女性60岁是当前各自意愿延迟退休年龄的上限,推行男女同龄退休的时机尚不成熟;(4)在影响延迟退休意愿的诸多因素中,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会抑制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而良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家庭福利水平则会对延迟退休意愿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退休制度 延迟退休 理想退休年龄 养老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