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3)
2023(5144)
2022(4445)
2021(4264)
2020(3834)
2019(9115)
2018(9098)
2017(17897)
2016(9330)
2015(10598)
2014(10287)
2013(9884)
2012(8809)
2011(7952)
2010(8374)
2009(7701)
2008(7343)
2007(6397)
2006(5773)
2005(5083)
作者
(25781)
(21424)
(21308)
(20424)
(13730)
(10141)
(9724)
(8325)
(8190)
(7776)
(7285)
(7260)
(6956)
(6933)
(6656)
(6508)
(6310)
(6238)
(6072)
(5941)
(5444)
(5279)
(5185)
(5053)
(4850)
(4829)
(4768)
(4663)
(4446)
(4220)
学科
(41785)
经济(41752)
管理(24834)
(23001)
方法(21819)
(21361)
企业(21361)
数学(17715)
数学方法(17192)
理论(10171)
中国(9877)
业经(9512)
(9059)
(8013)
(7495)
(7220)
地方(6492)
(6359)
贸易(6349)
(6146)
(6084)
农业(5758)
技术(5138)
(5093)
教学(5086)
(4991)
(4961)
金融(4961)
(4957)
银行(4950)
机构
大学(126887)
学院(126352)
(49737)
管理(49672)
经济(48687)
理学(43008)
理学院(42562)
研究(41873)
管理学(41300)
管理学院(41082)
中国(31440)
(27246)
科学(25457)
(22991)
(20999)
(19926)
(19357)
中心(19029)
研究所(18990)
业大(18689)
财经(18079)
北京(17292)
(16668)
师范(16493)
(16402)
农业(15438)
(15371)
(15244)
经济学(14673)
技术(14408)
基金
项目(86107)
科学(67893)
基金(62283)
研究(62182)
(54778)
国家(54367)
科学基金(46786)
社会(38875)
社会科(36700)
社会科学(36689)
(34067)
基金项目(32040)
自然(31047)
自然科(30427)
自然科学(30421)
教育(30389)
自然科学基金(29837)
(29033)
资助(26856)
编号(25386)
成果(20563)
重点(19645)
(18856)
课题(18107)
(18084)
(17778)
创新(16752)
科研(16617)
教育部(16412)
大学(16293)
期刊
(52830)
经济(52830)
研究(36871)
中国(28177)
管理(19933)
学报(19720)
科学(18401)
(18307)
教育(18053)
(17865)
大学(15441)
学学(14227)
技术(13680)
农业(11942)
(10221)
金融(10221)
经济研究(9061)
财经(8863)
统计(8660)
业经(8461)
(7777)
(7658)
(7248)
决策(6995)
技术经济(6669)
问题(6566)
图书(6149)
(6063)
科技(5768)
职业(5685)
共检索到189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琦  
在中国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代际关系逐渐成为家庭研究的主题之一,但既有研究对代际关系中父代责任的内涵、结构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分析。文章引入父代压力模型作为父代责任的解释框架,将父代责任与父代能力之间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并对影响模型的相关变量,诸如子女性别与数量、父代责任链条与实现的时空条件,时间跨度与不确定性等进行了分析。进而构建了父代压力综合模型,试图利用父代压力模型展现父代责任的结构性特征与总体性特点,为深入研究父代责任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分析框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洁阳  
家庭责任伦理是指导农民代际互动行为的价值规范,父代是接力行为的行动主体也是子代反馈行为的评价主体,父代责任伦理影响农民家庭代际关系与养老秩序。城镇化背景下父代责任伦理进行了适应性调适,低龄父代延长资源积累时间,高龄父代克制消费需求,父代接力行为扩张。孝道话语在父代责任伦理调适下发生变动,孝道履责主体多元、孝道标准下降、孝道约束力弱化,父代为子代的反馈行为减负。为重塑农民家庭养老秩序,家庭养老法制融合孝道建构起有利于父代的保护话语,然而家庭养老法制保障力度加强却未同步改善农民家庭养老秩序,应然法律话语与实然孝道话语的分离是理解这一悖论的关键。家庭养老法制要立足于父代责任伦理的调适以及孝道话语的变迁,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父代主体意识为原则优化家庭养老法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玉龙  
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分析流动人口父代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低,父代具有外出务工经历提高了子代社会融合水平,并且这种代际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母亲具有外出务工经历对子代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建议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并落实人口流动与家庭化迁移配套政策,帮助女性劳动力摆脱家务劳动的束缚,鼓励其流动并实现就业,提升流动人口及其子代的社会融合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庭内部的代际影响,父代的流迁行为将对子代的居留意愿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子代实现"留城"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雨含   陈茜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中父代退休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代退休的代际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对子代女性的劳动参与、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子代男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则没有显著影响。代际经济转移和代际时间转移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退休制度代际影响的研究,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后续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厚莲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在子女数量基本确定的情形下男孩偏好对父代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男孩能够激励父代更努力工作,并获取更多收入,但父代并不会随着男孩增多而形成更大的激励效应;男孩对年轻一代的父代的激励效应小于年老一代的父代;男孩对父亲的收入激励效应强于母亲;男孩偏好对三类人口家庭的父代激励效应由弱至强依次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尽管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值范围,但男孩偏好对父代的经济行为仍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对我们认识男孩偏好的长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厚莲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在子女数量基本确定的情形下男孩偏好对父代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男孩能够激励父代更努力工作,并获取更多收入,但父代并不会随着男孩增多而形成更大的激励效应;男孩对年轻一代的父代的激励效应小于年老一代的父代;男孩对父亲的收入激励效应强于母亲;男孩偏好对三类人口家庭的父代激励效应由弱至强依次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尽管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值范围,但男孩偏好对父代的经济行为仍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对我们认识男孩偏好的长期影响具有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玲  赵静  薛澜  
通过对2005~2009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制定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政策共同体、思想库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政策过程的行为和作用,提出了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共识框架和决策模型。由于缺乏方案竞争的政治基础和决策舞台,达成共识是政策出台的唯一标准。共识程度受到政策目标多元化、政策风险程度和政策方案多样性的综合影响。目标越复杂、风险越高和备选方案越多的政策,越难达成共识。参与共识决策的同级行政部门越多、利益相关者越广泛,最终的政策方案就越倾向于模糊和笼统。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改进公共决策机制的方向和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文喆  李斌  
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我国PPI同比涨幅持续为负,CPI涨幅与PPI涨幅间的差值也不断扩大,到2016年下半年两者才重新收敛,这些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商的生产函数、市场竞争、定价行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试图为这些现象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微观解释。模型结果显示,这段时间物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不是国内需求不足;CPI涨幅与PPI涨幅差值扩大主要源自工业品和消费品在产品价格粘性和对劳动依赖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后,物价走势自然会恢复正常。鉴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没有必要过度反应,更应以稳为主、适当微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一花  张芳洁  亓艳萍  
地方债规模增长是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方面。治理地方债规模的过快增长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识别其形成机制。本文首次从地方财政能力的视角建立了解释地方债规模增长的理论框架,克服了以往研究集中于需求方面的局限。本文研究发现,财政能力对地方债务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东部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对债务规模增长不可小觑。对地方债规模增长成因的解释,意味着政策导向应立足于策略性调整财政分配关系,并从地方债管理的角度,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和制度法律约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一花  张芳洁  亓艳萍  
地方债规模增长是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方面。治理地方债规模的过快增长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识别其形成机制。本文首次从地方财政能力的视角建立了解释地方债规模增长的理论框架,克服了以往研究集中于需求方面的局限。本文研究发现,财政能力对地方债务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东部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对债务规模增长不可小觑。对地方债规模增长成因的解释,意味着政策导向应立足于策略性调整财政分配关系,并从地方债管理的角度,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和制度法律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宁宁  
战略人力资源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结论,但相应的实证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只能解释某一个层面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此,提供一种思路,来整合实证中获得的已有结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实证研究中的已有基本关系,文章从因果关系解释特征来分析不同实证理论模式的区别。认为不同研究在分析两者因果关系时隐藏的层次和范围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角度。文章将从因果关系解释的维度分为内部/外部维度,短期/长期维度,并据此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来分析不同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小龙  谭清美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凌  黎玉兰  马雪香  符仲芳  
本研究的目的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尊在二者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中文版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798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自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显著相关;(2)父母心理控制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抑郁症状,还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尊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尊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