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8)
2023(6429)
2022(5294)
2021(4810)
2020(4036)
2019(8825)
2018(8363)
2017(15839)
2016(8861)
2015(9393)
2014(8990)
2013(8903)
2012(8236)
2011(7428)
2010(7296)
2009(6545)
2008(6649)
2007(5633)
2006(4901)
2005(4046)
作者
(28853)
(24209)
(24076)
(22590)
(15492)
(11778)
(10670)
(9430)
(9176)
(8545)
(8460)
(8114)
(7895)
(7596)
(7594)
(7388)
(7266)
(7140)
(7095)
(6919)
(6316)
(5942)
(5791)
(5582)
(5516)
(5365)
(5314)
(5204)
(4950)
(4906)
学科
(33649)
经济(33601)
管理(24680)
(24496)
(18920)
企业(18920)
方法(16311)
数学(14519)
数学方法(14349)
(10096)
(9450)
(9245)
中国(8223)
(7947)
贸易(7947)
(7744)
业经(7548)
农业(7146)
技术(5942)
环境(5938)
(5743)
(5743)
财务(5740)
财务管理(5732)
地方(5639)
企业财务(5495)
(4930)
(4892)
银行(4886)
(4862)
机构
大学(132225)
学院(129826)
(51078)
经济(50240)
管理(48169)
研究(46729)
理学(43341)
理学院(42722)
管理学(41779)
管理学院(41566)
科学(33111)
(32888)
中国(32533)
(27325)
农业(26662)
业大(26433)
(25376)
研究所(23945)
(21599)
中心(20376)
(18449)
财经(18296)
农业大学(18107)
(17039)
(16827)
师范(16701)
(16456)
北京(16286)
经济学(16044)
科学院(15004)
基金
项目(97658)
科学(76477)
基金(73335)
(68344)
国家(67798)
研究(61585)
科学基金(56484)
社会(41156)
基金项目(39773)
自然(39646)
社会科(39048)
社会科学(39037)
自然科(38785)
自然科学(38767)
自然科学基金(38114)
(37694)
(33183)
资助(28789)
教育(28090)
重点(22697)
编号(21744)
(21352)
计划(21286)
(20571)
(20516)
科研(19861)
创新(19344)
科技(18762)
(18332)
国家社会(17948)
期刊
(48803)
经济(48803)
学报(31648)
研究(31611)
(28567)
科学(26578)
大学(22275)
学学(21626)
中国(21049)
农业(19282)
(15364)
管理(15263)
(10487)
业大(9407)
财经(8808)
教育(8799)
经济研究(8762)
(8694)
(8686)
金融(8686)
业经(8375)
农业大学(8089)
(7518)
技术(7495)
科技(7293)
问题(6912)
资源(6585)
商业(6374)
技术经济(5813)
(5804)
共检索到173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丹  边玉芳  陈欣银  王莉  
对北京市密云县896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分别考察父亲与母亲温暖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性,并探究子女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其母亲的温暖教养水平显著高于父亲;母亲温暖教养水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子女的孤独感水平,而父亲温暖教养水平仅能独特影响女孩的孤独感;父亲在母亲温暖与女孩孤独感的关系中起补偿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长芬  王雁  曹雁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子华  
留守初中生是初中生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了306名留守初中生,考察他们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意识对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所以提高留守初中生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减弱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还可以减少同伴关系降低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凡  赵守盈  陈维  
使用家庭适应与亲和评价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110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留守初中生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亲子亲和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亲子亲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均与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0.97%。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莉莉  张福娟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听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效芳  杜秀芳  
以483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中生学校适应现状以及父母教养行为、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3.3%的初中生学校适应不良;女生学校适应总体状况比男生好,独生子女自我接受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在常规、自我接受水平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学生,初一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得分最高;②父亲、母亲情感温暖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③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淑慧  苏春景  
采用问卷法对120名男性未成年犯与120名男性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未成年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内部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未成年犯与高中生在父亲教养方式的多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母亲教养方式的少数维度上差异显著;(3)未成年犯孤独感显著高于高中生;(4)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均可预测其孤独感。结论:未成年犯的家庭教养方式更为消极,并且有在严重的孤独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巍  魏晓宇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文  王志强  邹丽娜  
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而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自身特点直接影响到父母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探索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特点及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与正常儿童的气质在专注性维度上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积极因素是高专注性、低活动性、低社会抑制性,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消极因素是低专注性、高活动性和高抑制性。研究对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路娟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庆华  张蕾  李姗泽  王智  邵景进  
在相互作用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为系统探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对其孤独感和抑郁发展的影响,采用亲子亲合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556名农村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等在一年间存在着显著减少的发展趋势;而亲子亲合水平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亲子亲合与孤独感和抑郁呈互为因果关系。即亲子亲合可以负向预测一年后的孤独感和抑郁状况,而孤独感和抑郁也可以预测一年后的亲子亲合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黄克乐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彩娜  班兰美  
采用问卷法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害羞、孤独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害羞的生源地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在害羞的行为、情绪层面的均分及总均分上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2)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水平较低,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大学生孤独感与害羞的三个层面相关显著,害羞的行为和认知层面是大学生孤独感的显著预测指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玲珑  
本文通过对2240名高职生分别采用青少年社会生活事件问卷和孤独感问卷进行测量,研究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和孤独感的关系。发现:高职男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方面显著低于高职女生;高职男生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显著高于高职女生。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且应激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