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4)
2023(2260)
2022(1697)
2021(1839)
2020(1335)
2019(3220)
2018(3335)
2017(4405)
2016(3668)
2015(4227)
2014(4414)
2013(3518)
2012(3256)
2011(3116)
2010(3406)
2009(2715)
2008(2651)
2007(2484)
2006(2333)
2005(2265)
作者
(7250)
(5852)
(5835)
(5766)
(3664)
(2850)
(2834)
(2496)
(2247)
(2234)
(2034)
(2033)
(1975)
(1898)
(1868)
(1865)
(1847)
(1820)
(1765)
(1753)
(1715)
(1584)
(1548)
(1423)
(1397)
(1389)
(1328)
(1272)
(1264)
(1252)
学科
教育(18230)
中国(8776)
理论(5695)
教学(5427)
(3786)
(3698)
经济(3695)
(3337)
发展(3274)
(3194)
(3152)
改革(3117)
思想(3087)
管理(3030)
高等(2998)
政治(2938)
研究(2924)
思想政治(2815)
政治教育(2815)
治教(2815)
德育(2794)
教育改革(2766)
学校(2497)
学法(2468)
教学法(2468)
(2250)
计算(2218)
教育学(2204)
学理(2195)
学理论(2195)
机构
大学(43376)
学院(38211)
教育(25042)
研究(18060)
(17002)
师范(16974)
师范大学(14312)
(11283)
职业(10211)
教育学(9743)
科学(9640)
技术(8935)
(8680)
北京(8304)
研究所(7873)
(7564)
管理(7189)
教育学院(7136)
(7021)
职业技术(6977)
中心(6689)
经济(6555)
(6528)
中国(6397)
理学(5871)
技术学院(5832)
(5724)
理学院(5673)
管理学(5368)
研究院(5336)
基金
研究(23706)
项目(21029)
教育(20241)
科学(18072)
成果(13404)
编号(12681)
课题(12573)
社会(11864)
基金(11198)
(11189)
社会科(10869)
社会科学(10868)
(10484)
(9634)
规划(8734)
(8685)
国家(8442)
(8017)
研究成果(7441)
项目编号(7390)
年度(7328)
(7073)
(6651)
(6647)
(6623)
阶段(6608)
重点(6499)
科学基金(6482)
教育部(6473)
(6415)
期刊
教育(43452)
研究(23835)
中国(19069)
职业(10464)
(7872)
经济(7872)
技术(7833)
技术教育(6865)
职业技术(6865)
职业技术教育(6865)
高等(4867)
成人(4601)
成人教育(4601)
高等教育(4328)
(4272)
论坛(4272)
大学(4173)
(3700)
学报(3695)
职教(3565)
发展(3482)
(3482)
比较(3297)
科学(3268)
(3119)
教研(2806)
高教(2806)
(2400)
管理(2338)
图书(2180)
共检索到71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任何形式的教育哲学都试图提供教育真理的确定性和终极辩护。任何形式的教育实践也都建基于教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对教育可靠基础诸种裁决的审理最终落实为什么才是对教育的可靠认识,以及这种可靠认识从哪里来。近代教育可靠基础的唯一有效来源是教育学科。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师对其自我本质的认识构成了教师施教的唯一可靠基础。另外一个有待发现的教育哲学传统则表明,爱是知识之母,理性之母。爱是一种关系品质。爱将教师与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存在之中。爱是一种存在论逼问,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良知和敏感在爱的领域探寻教育的明证性和合规律性,引领我们关照内心与生活,处身性地反思我们是否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润洲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动的。新课程改革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自然需要课改理论的指导。因此,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可靠的课改理论既需要有经验事实的支撑,也需要有先验理念的辅佐,还需要有论证逻辑的保证。也就是说,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建立在经验基础、理念基础与逻辑基础之上的。因此,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就需要从经验、理念与逻辑这三重基础着手,而那种仅仅从某一基础出发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的做法,往往难以达成预期的目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学观是基础教育三个最重要的价值观。但是,纵观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追问。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学校的教师?究竟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功能?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理想的教育乃是基于爱的交往的自我丰富,爱与丰富构成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日常教育实践正是在爱的生命体验的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两个层面展开,前者构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后者则是教育实践的具体内涵。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爱与丰富两个层面展开都不够充分,由此而导致学生个体爱的体验肤浅与智识空间狭窄,最终的结果是教育不足以为未来具有持续而深度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个体奠定健全的生命活力与开放而活跃的心智基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切实甄定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低龄阶段重点培育爱,爱中渗透丰富;中学教育阶段重在理智世界的扩展,丰富中渗透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需要以积极的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洪灵  裘宗舜  
在现行的审计基础框架中,独立性一直被视为职业基石。由于独立性概念的不一致及其所导致的运作与执行的不一致,使得对独立性的监管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此,需要以审计可靠性框架替代审计独立性框架,使审计职业重新回归其原本所应该追求的要义——可靠性,并以此减轻独立性所不应该承担的混乱功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Julio Aramberri  谢彦君  
本文通过对瓦丽妮·史密斯主编的新作《重访主人与客人 :2 1世纪的旅游问题》一书的评述 ,比较全面地涉猎了过去 2 0多年来本文旅游学研究尤其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当前的某些主流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 ,并阐明了作者的这样一种见解 :对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的判断要坚持动态的、辨证的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儿童的天性起点非零,儿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向上性,它集中表现为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感悟的、情感的、自调节的和创造的高级本能。作为人之集约化和职能化的成长环境的学校教育,为了要发挥其功能的最大值,其任何行为均应是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依靠学生的学。故应建立"当其无"的中空式课程,区分成长期与成熟期,对成长期的教育教学方式重新进行研究,课堂教学从虚体设计走向实体设计。如此实践,将最经济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从而在宏观领域解决教育的动力不足问题,以借助生命能量的新思路建立教育均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邵鸿烈  吴娇  
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邓小平财政思想初探邵鸿烈吴娇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国务院(当时叫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邓小平兼任财政部长。对于1954年的财政工作,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六条方针。[1]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以生命活动的名义否弃真正的生命活动,以模拟生命活动来控制生命活动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表现为拜分主义、指标累积、舍本逐末、系列的单向传输等,违背了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拆解性和生命活动的不可重复性、非二元性。仿生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成为基础教育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必须突破旧有思维惯性的束缚,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不教"。相信生命的蕴含,依托生命,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把大自然所赐的全部教育资源调动和发挥出来,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自从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欧洲进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相较于法国依靠绝对王权的建构导致专制和革命的现代困境,装斯泰洛齐立足于德意志虔信派思想脉络和日耳曼封建制的传统,通过重新建构人性、社会和信仰,为保有欧洲中古封建传统的瑞士地区探索出一条塑造现代国家的新道路。裴斯泰洛齐认为,在重塑社会和政治之前,必须认识人类的本性,人正是由于感到自然匮乏,才会寻求结成社会、彼此相爱,教育的目的正是调动起人们的灵魂之爱的需求,培育整全的人格与和睦的共同生活。在他看来,人们必须从宗教和政治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教育的领域,一是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士保,陈金华,唐海波  
目前,在中国农村地区,尤其在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困难是比较大的。贫困人口通常因为经济困难,使小病拖成大病,急性病不治转成慢性病或死亡,劳动力身体素质大大下降,继之又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误病,因贫病重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有效办法,这种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贫困地区筹集到卫生资金。贵州省独山县设立的乡镇卫生事业基金是贫困地区可借鉴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平  吴仲斌  
(一)现行基础教育供求机制的理论模型解释及其与现实的冲突 一般认为,对于教育,受教育者学到知识、技能后,增加了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它具有消费(体现在收益上)的排他性;但是,个人受了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具有外部性;并且在不拥挤的限度内,教育有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所以教育既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品的属性,称为混合品。基础教育供求由私人决策时,由于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由于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决策决定的最佳基础教育量低于社会最优量,导致效率损失。其逻辑结论是,基础教育因其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如果把其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杨阳  
音乐认知作为一个多成分复杂认知系统,需要大脑整体的皮层网络支持。认知发展指的是主体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的过程与现象。音乐认知发展研究涉及音乐认知和音乐发展,其中音乐认知和音乐学习有关。李小诺的《音乐的认知与心理》一书以音乐分析(乐谱文献、手法技法、风格等)为切入途径,以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实践活动为对象领域,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佐证,以实证数据分析为最新依据,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音乐学之诸分支学科(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分析学、音乐表演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平  
民族基础教育政策不仅是国家意志在民族基础教育中的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民族基础教育政策在目的上是为了提升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在导向上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是民族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