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4)
2023(4935)
2022(3874)
2021(3780)
2020(3003)
2019(7089)
2018(7044)
2017(11512)
2016(7591)
2015(8684)
2014(8856)
2013(8026)
2012(7432)
2011(7093)
2010(7445)
2009(6642)
2008(6563)
2007(5947)
2006(5496)
2005(5330)
作者
(19214)
(16039)
(16016)
(15525)
(10069)
(7759)
(7403)
(6437)
(6121)
(5941)
(5474)
(5397)
(5291)
(5275)
(5111)
(5026)
(4803)
(4700)
(4697)
(4656)
(4394)
(4040)
(3912)
(3753)
(3741)
(3602)
(3593)
(3585)
(3270)
(3257)
学科
(20027)
经济(19966)
教育(19180)
管理(14879)
中国(13438)
(12052)
(9456)
企业(9456)
理论(8162)
(8035)
(6980)
方法(6797)
(6762)
(6299)
教学(6221)
数学(5476)
数学方法(5301)
(5066)
业经(4739)
(4636)
发展(4586)
(4463)
农业(4411)
技术(3871)
(3822)
金融(3822)
研究(3807)
地方(3754)
(3731)
银行(3722)
机构
大学(104463)
学院(96630)
研究(40471)
(31800)
经济(30831)
教育(28727)
管理(28336)
(24587)
师范(24480)
(24168)
中国(23710)
理学(23661)
理学院(23223)
科学(22627)
管理学(22600)
管理学院(22361)
师范大学(20488)
(20230)
研究所(18136)
(17971)
(17186)
中心(16799)
北京(16521)
(14642)
(14208)
技术(13804)
财经(13224)
(12875)
职业(12823)
业大(12207)
基金
项目(58931)
研究(50674)
科学(47566)
基金(39542)
(34340)
国家(33873)
教育(31856)
社会(30036)
社会科(27942)
社会科学(27937)
科学基金(27427)
(23258)
编号(22746)
成果(22587)
(22466)
课题(19690)
基金项目(19326)
(16685)
资助(15671)
(15312)
自然(15233)
重点(15192)
自然科(14852)
自然科学(14847)
自然科学基金(14562)
规划(14533)
(14283)
(14032)
教育部(13853)
(13585)
期刊
教育(48097)
研究(42837)
(38603)
经济(38603)
中国(33639)
学报(14544)
(14127)
科学(13229)
(13035)
大学(12516)
技术(11614)
职业(11505)
管理(10959)
学学(9947)
农业(8358)
(7759)
金融(7759)
技术教育(7631)
职业技术(7631)
职业技术教育(7631)
财经(7358)
(6386)
(6206)
论坛(6206)
(5869)
高等(5801)
经济研究(5355)
高等教育(5172)
问题(5066)
业经(4931)
共检索到16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理想的教育乃是基于爱的交往的自我丰富,爱与丰富构成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日常教育实践正是在爱的生命体验的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两个层面展开,前者构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后者则是教育实践的具体内涵。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爱与丰富两个层面展开都不够充分,由此而导致学生个体爱的体验肤浅与智识空间狭窄,最终的结果是教育不足以为未来具有持续而深度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个体奠定健全的生命活力与开放而活跃的心智基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切实甄定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低龄阶段重点培育爱,爱中渗透丰富;中学教育阶段重在理智世界的扩展,丰富中渗透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需要以积极的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平  吴仲斌  
(一)现行基础教育供求机制的理论模型解释及其与现实的冲突 一般认为,对于教育,受教育者学到知识、技能后,增加了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它具有消费(体现在收益上)的排他性;但是,个人受了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具有外部性;并且在不拥挤的限度内,教育有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所以教育既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品的属性,称为混合品。基础教育供求由私人决策时,由于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由于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决策决定的最佳基础教育量低于社会最优量,导致效率损失。其逻辑结论是,基础教育因其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如果把其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邱晖  
凯恩斯革命的突破口是凯恩斯对时间维度的处理,这种区分事前和事后以及用预期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处理方法继承自瑞典学派。凯恩斯将这种处理时间的方法融进了自己的有效需求理论,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宏观经济理论。但这种处理时间维度的方法仍然是比较静态的,哈罗德动态化了凯恩斯的理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维德  邱晖  
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在如何解读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这项工作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并导致了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两个剑桥之争涉及广泛的经济领域,但对于解读凯恩斯认识和处理时间的方法却是一个最为核心的争论。通过强调预期的作用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凯恩斯驳斥正统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新古典综合派则试图将凯恩斯的理论重新纳入一般的均衡轨道。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做法是从根本上曲解了凯恩斯的原意,从均衡观走向了历史观正是凯恩斯革命的真正精髓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栋  唐林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是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实施状况的评价,也是对义务教育均衡程度的评价。文章提出从实际工作评价和均衡监测评价为两个基本维度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思运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坚持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 :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深化认识的基础 ;在此前提下 ,深化认识应结合实际 ,指导实践 ,解决现实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收入分配。但是,研究收入分配不能忽视存量财富分配,存量财富在客观上决定了流量收入的分配情况。因此,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仅着眼于在流量分配上做文章已略显不足。相关方面可将存量和流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思考,从完善市场的初次分配、再分配机制,发挥公共消费的积极作用,增强税收再分配能力等方面入手,构建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马云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质量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追求,学校课程发展质量是衡量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尺度。课程发展质量的考察应以符合教育目标、执行课程方案与标准、尊重学生差异、教育过程满意为取向,并以学校课程、教师课程、学生经验课程、课程发展影响因素等作为考察维度,重点关注执行课程方案及标准、课程发展水平、使用者满意度、使用者代价、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课程发展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鄢烈洲  陈绍华  
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学校、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理阐释和政策释义,引发职业教育现象级的新热点,达成新法站位高、立意深、观念新、内涵广等跨界共识。但仍有研究偏重实践维度的阐释,理论框架嵌入不足。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二分法理论,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维度对新《职业教育法》进行了剖析解构与理性思辨,并对其价值取向和法律逻辑等进行再认识。据此提出,虽然新《职业教育法》从立法层面是一部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善治良法,但在实施层面,仍需借助地方立法、非均衡赋权政策试验等,重点完善省级层面职业教育中观政策生产供给,消除法律留白和政策叠加,使新《职业教育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落地生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季苹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极为深刻的转型与变革的时代,一个几乎一切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在面临挑战和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是零敲碎打的,而是整个的;不是表面形式的,而是根本的。因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对基础教育的最基本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和理解。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新艳  谢亮冯  刘鸿渊  
基于石油和铁路两个基础行业的组织间合作专利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和QAP方法研究,对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粘性多维认识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关系粘性和结构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发展和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价值粘性具有部分调节作用;不同维度的网络粘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粘性管理理应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正扬  
会通和实学是郑樵全部学术思想的核心命题 ,由此可以演绎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的一般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教育:我们的未来》的方向指引下,赞比亚政府不断完善以国家大型选拔性考试为主体的评价制度,启动了多次国家质量调查,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的评价项目,努力推动学校层面的校本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初步建立起"区域、国家、学校"三重维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赞比亚基础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将更多地立足于促进评价者的能力建设,下沉评价主体,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切实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东平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仍然在强势发展,这在应试训练的强度与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超级中学的崛起、"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有新表现。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对教学效率和课堂的偏重,凸显的是一种新的工具化价值。地方政府对"教育GDP"(升学率、"北清率")的追求和竞争,是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需要文化更新和制度创新,人文主义的价值重建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任何形式的教育哲学都试图提供教育真理的确定性和终极辩护。任何形式的教育实践也都建基于教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对教育可靠基础诸种裁决的审理最终落实为什么才是对教育的可靠认识,以及这种可靠认识从哪里来。近代教育可靠基础的唯一有效来源是教育学科。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师对其自我本质的认识构成了教师施教的唯一可靠基础。另外一个有待发现的教育哲学传统则表明,爱是知识之母,理性之母。爱是一种关系品质。爱将教师与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存在之中。爱是一种存在论逼问,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良知和敏感在爱的领域探寻教育的明证性和合规律性,引领我们关照内心与生活,处身性地反思我们是否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