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1)
2023(7917)
2022(6625)
2021(6226)
2020(5193)
2019(12025)
2018(11700)
2017(22991)
2016(11846)
2015(13285)
2014(12841)
2013(12181)
2012(10778)
2011(9488)
2010(9007)
2009(7869)
2008(7367)
2007(5855)
2006(4606)
2005(3741)
作者
(29195)
(24579)
(24293)
(23175)
(15603)
(11627)
(11039)
(9673)
(9430)
(8385)
(8367)
(8105)
(7703)
(7390)
(7276)
(7259)
(7257)
(7084)
(7009)
(6903)
(5750)
(5729)
(5697)
(5688)
(5518)
(5509)
(5163)
(4970)
(4793)
(4790)
学科
(49325)
经济(49278)
管理(35821)
(33981)
(29869)
企业(29869)
方法(27958)
数学(24448)
数学方法(24115)
(13473)
中国(11124)
(10982)
业经(10682)
理论(9733)
(9421)
财务(9390)
财务管理(9375)
(9048)
企业财务(8953)
(8166)
贸易(8164)
(7948)
(7717)
技术(7669)
农业(7425)
环境(7108)
地方(6921)
(6737)
(6524)
教育(5962)
机构
大学(160866)
学院(158717)
管理(67747)
(67719)
经济(66618)
理学(60618)
理学院(60050)
管理学(59108)
管理学院(58773)
研究(44388)
中国(31913)
(31212)
(30232)
财经(25685)
科学(25195)
(23671)
经济学(22256)
中心(21777)
(21373)
业大(21350)
师范(21209)
(20600)
经济学院(20248)
财经大学(19683)
(18600)
(18580)
商学(18512)
北京(18360)
商学院(18356)
经济管理(18111)
基金
项目(117590)
科学(95928)
基金(88956)
研究(88259)
(76109)
国家(75489)
科学基金(67565)
社会(59057)
社会科(56109)
社会科学(56097)
基金项目(47339)
(44813)
自然(43208)
教育(42432)
自然科(42257)
自然科学(42249)
自然科学基金(41495)
(38015)
资助(35131)
编号(35001)
(27493)
成果(26722)
重点(26476)
(25637)
国家社会(25262)
教育部(24795)
(24632)
人文(24251)
创新(23821)
大学(23117)
期刊
(62375)
经济(62375)
研究(42678)
(24751)
管理(24174)
中国(22600)
学报(20354)
科学(20106)
教育(19374)
大学(17261)
学学(16203)
技术(15884)
(14928)
财经(12961)
(11121)
农业(10478)
经济研究(10377)
业经(10221)
(9861)
金融(9861)
问题(8627)
财会(7766)
技术经济(7738)
理论(7542)
商业(7021)
统计(7003)
(6928)
实践(6860)
(6860)
科技(6578)
共检索到20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晓宏  
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人们实存的心态与样式。舍勒的理论研究视角从经验的财富世界转向先天的情感——价值世界。舍勒关注生活共同体中的爱与同情,其研究成果为重新理解学校德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开辟了新的视域。尤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中,要关注孩子在共同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教师之爱是教育之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于爱的实质内涵的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之爱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舍勒将爱视为人的一种精神意向性行为。教师之爱就是指教师的心始终向着孩子,师爱构成了教师意向生活与情感生活的最高阶段。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出于"心向孩子"的意向比"出于义务"有着更高的价值,这也正是爱的逻辑或心灵的逻辑。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拥有"心向孩子"的意识品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阮朝辉  
马克斯·舍勒的现象学态度直观的价值理论、教育理论,不仅对哲学伦理学具有奠基作用,而且也为教育价值及其评价理论提供了现象学审视的全新视角。舍勒认为价值分为感官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相应地,作为存在范畴的教育的价值也可分为教育感官价值、教育活力价值、教育实用价值和教育神圣价值;教育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的生命价值这一较低的层级,因为人是生命和精神的同构的在者,因此,教育评价应基于人和教育本身,对教育进行生命和精神同构的价值判断。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胥志强  
现代神话学的基本立场是对神话的否定,这一理论偏见来源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现代性观念中的一些基本预设,尤其是主体与客体或内在经验与外在世界的划分这一二元论。但现代性观念未能取消神话,神话一直潜藏在现代性内部,甚至在其核心如现代物理学之中。斯卡伯勒的神话研究,在胡塞尔、梅洛-庞蒂等人的现象学及迈克尔·波兰尼的知识论基础上,超越了现代理论偏见,提出了一个"面向神话本身"的现象学神话理论方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维民  
本文概括了内隐学习理论的一些重点观点 ,并且从内隐学习的角度分析了“灌输”式德育方法消极面 ,提出要注意使用内隐教育方法发展学生的品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康平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德育思想体系包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反映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德育原则方法,加强青少年教育的德育重点,指导德育创新的新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完整的德育视野,既要在德育过程之中,也需在德育过程之外,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德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属性具有价值性,存在样态具有动态平衡性。德育生态环境通过支撑与制约、熏染与陶冶、引发与导向、检验与反馈等作用机制发挥其德育影响。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中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其生态建构需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彦  
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意识、教育,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一崭新的历史转型期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它怎样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积极改革并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向东  
香港学校德育评介许向东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近几十年创造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第三黄金市场、第一集装箱港等经济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香港政府确立“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