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
- 2023(1702)
- 2022(1582)
- 2021(1519)
- 2020(1364)
- 2019(2983)
- 2018(3019)
- 2017(5832)
- 2016(3461)
- 2015(3983)
- 2014(3914)
- 2013(3983)
- 2012(3950)
- 2011(3680)
- 2010(3806)
- 2009(3520)
- 2008(3469)
- 2007(3174)
- 2006(2787)
- 2005(2753)
- 学科
- 济(12944)
- 经济(12936)
- 土地(7603)
- 业(6089)
- 管理(5665)
- 学(5489)
- 农(4624)
- 企(3738)
- 企业(3738)
- 问题(3539)
- 经济学(3524)
- 中国(3431)
- 方法(3215)
- 农业(2956)
- 贸(2715)
- 贸易(2714)
- 地方(2657)
- 易(2636)
- 制(2632)
- 数学(2469)
- 数学方法(2432)
- 业经(2304)
- 发(2271)
- 和(2090)
- 资源(2047)
- 财(2018)
- 银(1909)
- 银行(1898)
- 麦(1874)
- 行(1854)
- 机构
- 学院(50090)
- 大学(49290)
- 研究(24712)
- 农(19335)
- 中国(18036)
- 济(17538)
- 科学(17358)
- 经济(16985)
- 农业(15922)
- 管理(15415)
- 所(15381)
- 研究所(14169)
- 京(12824)
- 理学(12406)
- 业大(12341)
- 理学院(12160)
- 管理学(11855)
- 管理学院(11773)
- 中心(11069)
- 省(10131)
- 科学院(9757)
- 农业大学(9731)
- 业(9161)
- 江(8657)
- 院(8449)
- 北京(8227)
- 部(7621)
- 资源(7410)
- 室(7377)
- 范(7058)
共检索到84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良斌 周杰 马怀英 臧华栋 靳建刚 薛志强 杨亚东 曾昭海
为探究北方半干旱地区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开展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燕麦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产量效应以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和边行效应。结果表明: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3年试验期间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1.07和1.17。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其他边行和单作行,2019—2021年,间作边1行产量对间作燕麦籽粒产量贡献率为35.6%~38.5%。产量构成分析显示,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是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提高的决定因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间作边1行马铃薯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重均降低,导致间作马铃薯产量下降1.0%~26.2%。综上所述,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燕麦边行效应是间作产量优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燕麦‖马铃薯 产量 土地当量比 边行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世杰 李惠霞 王斌 何文寿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显著降低小薯率,产量提高了23.3%,其中,施钾9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45 122.5 kg/hm~2;2种耕作方式下均以施钾90 kg/hm~2时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6.0%、55.0%;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的提高了29.7%~39.8%。可见,粉垄耕作结合适宜钾肥用量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世杰 李惠霞 王斌 何文寿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显著降低小薯率,产量提高了23.3%,其中,施钾9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45 122.5 kg/hm~2;2种耕作方式下均以施钾90 kg/hm~2时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6.0%、55.0%;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的提高了29.7%~39.8%。可见,粉垄耕作结合适宜钾肥用量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平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的建议梁平(云南省玉溪地区土地管理局)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占用大量耕地搞建设,城镇建设用地外延迅速扩展,且规划缺乏科学性、超前性和长期性,土地利用率不高,同时,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率及建筑容积率低下,土地配置不合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红 曾路生 李俊良 房增国 梁斌 魏福龙
针对当前高产马铃薯普遍存在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农民传统灌溉施肥处理CF(沟灌+复合肥1 5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即Ck(不施肥)、D1(缓释肥1 245 kg/hm~2)、D2(复合肥1 500 kg/hm~2)和D3(水溶肥675 kg/hm~2)对马铃薯生长、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促进马铃薯株高、根长、根体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植株鲜质量的增加,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试验同时表明,与传统沟灌施肥比较,膜下滴灌的D1、D2和D3处理促进了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肖厚军 王正银 李振轮 赵伦学 赵平英 何佳芳
为贵州一熟区马铃薯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2种来源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和适当减钾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一熟区马铃薯基施等钾量硫酸钾和氯化钾,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高肥力黄壤钾肥用量可降低10%,硫酸钾宜作马铃薯追肥分期追施,氯化钾宜分期基施和追施;低肥力黄壤维持常规钾肥用量(150 K_2O Kg/hm~2),施用氯化钾产投比更高(为3.79);高、低肥力地块钾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利用率均较高,分别达25.98~33.34,46.80~78.85 Kg/Kg和41.74%~56.70%。
关键词:
马铃薯 钾 高效施肥技术 贵州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长红 林光美 刘伟平
研究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意义,原于其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禀赋稀缺的现状;发展厚朴林和杜仲林间作玉米与大豆系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林农集约经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娜 杨娜娜 刘吉利 杨亚亚
在宁夏南部山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对照,研究了4种马铃薯‖燕麦(Avena sativa)间作行数比(2∶2、2∶4、4∶2、4∶4)对马铃薯氮、磷、钾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开花期至收获期,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马铃薯地上茎、叶中的氮、磷、钾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块茎中氮、磷、钾素含量呈现上升态势。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从开花期至收获期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而收获期钾和磷的分配积累中心转移为块茎。马铃薯、燕麦间作可以提高马铃薯氮素、钾素含量
关键词:
间作 马铃薯 燕麦 氮、磷、钾含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师承瑞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措施师承瑞工作研究王业龙扫尾,并与省建委联系尽快组织专家论证后上报省政府审批。其次,加快编制详细规划。我们根据建设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了鲁中大街等五条道路和一些街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商业中心区和芳馨园等三个住宅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志忠
中国土地利用率较低既有技术方面的因素,更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土地集体所有制虚置,土地分配方面的平均主义和福利色彩,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排除在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率 制度影响 制度安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 6%;距梨树0 0~7 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 0~25 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 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 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 6%,土地当量值可达1 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绍松 李永梅 周敏 郑毅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邢颖 梁潘霞 廖青 黄太庆 潘丽萍 江泽普
【目的】探讨外源有机硒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硒素利用的影响,为有机硒肥调控下富硒马铃薯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马铃薯种植期基施不同用量有机硒肥,综合分析对比马铃薯硒含量、有机硒转化率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基施不同用量有机硒肥条件下,总薯重、单薯重及商品薯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总薯数差异不显著。马铃薯硒素吸收量随硒肥施用浓度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有机硒含量趋势与总硒一致,但有机硒转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0.27 g/kg的硒肥施用量既可保证有机硒转化率达到最佳值,又能保证马铃薯硒含量在安全
关键词:
有机硒肥 马铃薯 吸收转化 有机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亮 黄婷苗 郑险峰 顾炽明 王朝辉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产量 冬小麦 水分利用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文刚 巩秀峰 王林萍 赵秀艳 张惠敏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对卷叶和花叶病毒抗性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性与群体产量没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抗病性主要通过保证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而间接保持群体的高产稳产性能.马铃薯对卷叶病毒抗性、株高、茎粗、有效株率和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主要由亲本的累加基因效应决定,且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较大.因此,抗病高产育种中各目标性状的协调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群体有效株率和茎粗的选择可使抗病性和丰产性同步提高.马铃薯对花叶病毒的抗性、加性和非加性作用同时存在.群体抗病性、有效株率和产量的遗传进度高,选择潜力大.
关键词:
马铃薯 抗病毒性 产量性状 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