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5)
- 2023(11583)
- 2022(10158)
- 2021(9569)
- 2020(7921)
- 2019(18255)
- 2018(18375)
- 2017(35030)
- 2016(19337)
- 2015(21735)
- 2014(21866)
- 2013(21285)
- 2012(19438)
- 2011(17477)
- 2010(17231)
- 2009(15531)
- 2008(14910)
- 2007(12854)
- 2006(11083)
- 2005(9423)
- 学科
- 济(71260)
- 经济(71170)
- 管理(53971)
- 业(49654)
- 企(41291)
- 企业(41291)
- 方法(34161)
- 数学(29483)
- 数学方法(29155)
- 农(19419)
- 中国(18562)
- 学(18258)
- 财(18139)
- 业经(15862)
- 地方(14671)
- 制(13711)
- 理论(13344)
- 农业(12827)
- 贸(12103)
- 贸易(12099)
- 和(11968)
- 技术(11850)
- 易(11714)
- 环境(11669)
- 务(11295)
- 财务(11225)
- 财务管理(11205)
- 教育(10863)
- 银(10812)
- 银行(10761)
- 机构
- 大学(270079)
- 学院(268997)
- 管理(106547)
- 济(99512)
- 经济(97160)
- 理学(93119)
- 理学院(92060)
- 研究(90957)
- 管理学(90369)
- 管理学院(89899)
- 中国(64470)
- 科学(60476)
- 京(57717)
- 农(50524)
- 所(46614)
- 业大(45551)
- 财(45063)
- 研究所(43142)
- 中心(40598)
- 农业(40176)
- 江(38256)
- 财经(36732)
- 北京(36040)
- 范(35554)
- 师范(35116)
- 经(33488)
- 院(33132)
- 州(31214)
- 技术(30723)
- 经济学(28856)
- 基金
- 项目(193914)
- 科学(150732)
- 基金(139109)
- 研究(138489)
- 家(123641)
- 国家(122629)
- 科学基金(103735)
- 社会(84333)
- 社会科(79764)
- 社会科学(79743)
- 省(77049)
- 基金项目(74650)
- 自然(69818)
- 自然科(68184)
- 自然科学(68165)
- 自然科学基金(66897)
- 划(65497)
- 教育(63424)
- 资助(56842)
- 编号(56590)
- 成果(45504)
- 重点(43534)
- 部(41827)
- 发(40905)
- 创(40477)
- 课题(39317)
- 创新(37722)
- 科研(37511)
- 计划(37129)
- 大学(35502)
- 期刊
- 济(104942)
- 经济(104942)
- 研究(75546)
- 学报(50366)
- 中国(49645)
- 农(45885)
- 科学(43309)
- 管理(37653)
- 大学(36252)
- 学学(34274)
- 财(32733)
- 农业(31993)
- 教育(31714)
- 技术(22662)
- 融(19085)
- 金融(19085)
- 业经(18021)
- 财经(16930)
- 业(16754)
- 经济研究(16658)
- 图书(15007)
- 科技(14544)
- 经(14335)
- 问题(13597)
- 业大(13497)
- 版(13322)
- 理论(13275)
- 实践(12372)
- 践(12372)
- 技术经济(12047)
共检索到378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慧 刘景辉 李倩 王林 田自华
试验于2006年在呼和浩特市园艺科技试验中心进行,研究燕麦在内蒙古地区与其他作物间作的生态效应。用 ZF—77型照度计测定光照强度变化,结果表明:科多8号、蒙农青饲一号、农垦四号的间作群体中部和基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大于单作;马铃薯间作群体中部和基部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比单作分别降低了40.6%、66.3%和26.3%、25.4%。在作物生育期间用 CRB 型电子测温仪测定5、10、15、20、25、30cm 土层地温变化,5~30cm土层地温从上到下呈递减趋势,同一土层温度均为间作高于单作;全生育期间作群体5cm 土层平均地温比单作提高了0.7~9.0℃。收获后,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浸提法测定粗...
关键词:
燕麦 间作 光照强度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怀英 王上 杨亚东 冯晓敏 曾昭海 任长忠 臧华栋 胡跃高
为筛选出最佳的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模式,基于2011—2014年大田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燕麦‖绿豆、燕麦‖花生与燕麦‖大豆3种间作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与碳足迹。研究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其中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6,比燕麦‖绿豆高18.5%和22.7%。与燕麦‖绿豆和燕麦‖花生相比,燕麦‖大豆在年际间具有更高的产量稳定性。在3种间作模式中,燕麦与绿豆、花生和大豆3种作物间作的竞争力分别为0.13、0.65和-0.96。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 703.2和1 661.2kg/hm~2,比燕麦‖绿豆低18.6%和20.6%。燕麦‖绿豆、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当量产量碳足迹分别为0.59、0.35和0.31kg/kg。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2 015和13 673元/hm~2,分别比燕麦‖绿豆高59.5%和81.5%。综合分析认为,燕麦‖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碳足迹较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燕麦 豆科作物 间作 经济效益 碳足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希
对苏北麦田野燕麦(AveuafatnaL.)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混生在一起的麦类作物与野燕麦,在初始群体基本相同的公平竞争条件下,麦类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超过野燕麦,两者的生存有竞争现象自分蘖开始时已出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日趋尖锐,至拔节抽穗期达到高峰,麦类作物的相对竞争力在出苗分蘖期是野燕麦的1~2倍,返青拔节期是野燕麦的2~3倍,至抽穗成熟期达到3~4倍。作者还发现,麦类作物的种内生存竞争大于与野燕麦的种间竞争,而野燕麦则相反,其与麦类作物的种间竞争大于其种内竞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向高 王爱玲 秦向阳 李志民
春玉米与生姜间作是根据二者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与营养生态位相协调而设计的。本试验以行比为处理,研究了间作后春玉米与生姜的生理特性变化及互补与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间作的春玉米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较单作都有提高;而生姜的生理特性则随配置方式及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配置方式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得出1:2式为春玉米与生姜间作的最优模式。
关键词:
春玉米 生姜 间作 生理效应 综合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晓杰 芦悦 宋书宏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附加值高的鲜食毛豆品种辽00128和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辽单565进行间作,比较玉米和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光合速率变化,计算各处理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没有太大的差异,而间作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但最终相同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玉米单作(SM)处理和大豆单作(SSB)处理。玉米/大豆2∶1间作(I2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为每公顷39194.48元,比SSB处理增加1097.81元,比SM处理增加605.13元。I21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显著高于SM处理,I2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王保平
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的对比研究表明,开花期和灌浆期系统内外各点小麦旗叶的最大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成熟期小麦旗叶的最大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并且系统内低于系统外,西冠下低于东冠下.系统内外各点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其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开花期系统内外各点小麦群体总光合差异不明显,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较明显,其中灌浆期系统内各点仅为对照的40%~66%,且冠外点明显高于冠下各点,西冠下点又稍高于东冠下点;成熟期总光合量较小,系统内各点仅为对照的20%~55%.系统内外各点小麦产量与开花期至成熟期群体光合量关系十分密切.各点干物质产量与作物产量比值(ξ)在0.52~0.77之...
关键词:
泡桐,小麦,产量,光合有效辐射,群体光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素娟 刘爱芝 茹桃勤 武予清 韩松
应用群落生态学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小麦与油菜、荷兰豆间作和单作麦田3种栽培模式条件下对麦田麦蚜及主要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的丰盛度和昆虫群落的稳定性,麦套荷兰豆最高,其次为麦套油菜田、单作麦田最低;麦套荷兰豆田麦蚜亚群落稳定性较好,单作麦田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较好。麦蚜亚群落主要特征值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麦套荷兰豆>单作麦田>麦套油菜,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为:麦套油菜>单作麦田>麦套荷兰豆;主要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单作麦田>麦套油菜>麦套荷兰豆,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为:麦套荷兰豆田>麦套油菜田>单作麦田。
关键词:
小麦 套作 麦蚜 捕食性天敌 群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茅雁 傅晓峰 齐秀丽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关键词:
燕麦 RAPD标记 遗传差异 类群划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艳丽 王纪华 李少昆 谢瑞芝 高世菊 马达灵
选择株型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并通过部分品种不同密度试验,分析了冠层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叶向值(LOV)与叶面积指数(LAI)与光谱特征参量的关系,同时对20个不同处理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株型指标LOV和群体大小指标LAI对光谱的贡献是不同的,前期(以拔节期为主)LOV对光谱的影响要大些,后期主要受LAI的影响;对拔节期包括品种和密度在内的共20个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株型和群体大小的不同组合4个(A-株型直立,群体较小;B-株型直立,群体较大;C-株型披散,群体较小;D-株型披散,群体较大);拔节期不同类组冠层光谱反射率在400~700nm范围内反射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B...
关键词:
冬小麦 株型 冠层结构 高光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雁鸣 张永丽 肖凯
为明确群体水平上化杀型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表现特征及其生理机制 ,以 2个化杀型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为材料 ,推广品种冀麦 38号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杂种小麦 1F1和 2F1的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都表现平均优势和超标优势。 1F1起因于其LAI和光合势优势较大 ,2F1则是由于净同化率优势较大。 1F1和 2F1的子粒产量都高于亲本和对照 ,与亲本相比 ,1F1和 2F1的产量优势是由产量构成三因素综合提高所致 ,与ck相比 ,1F1和2F1的产量优势则主要来自千粒重的提高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群体 产量 光合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 6%;距梨树0 0~7 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 0~25 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 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 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 6%,土地当量值可达1 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云南 梁名志 夏丽飞 王丽 蔡丽 杨盛美 陈玫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间作 茶园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敏 杨永 任长忠 胡跃高 曾昭海
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燕麦/豆科不同间作组合和单作处理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单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间作系统中,除灌浆期差异显著外,间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比较稳定。在整个生育期,间作豆科作物相对于其单作,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间作系统中作物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稳定,变化幅度小,或趋于一致,尤其在燕麦/大豆间作系统中表现更为突出。DGGE条带测序可知,燕麦的根际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变形菌门,主要为α-变形菌纲的慢生根瘤菌属、β-变形菌纲的AzohyDRomonAs和少数其他菌属。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种类较丰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俞益 周良炎
以二倍体燕麦Avenastrigosa为材料,进行染色体C-分带方法研究,确定了最佳分带流程。以Giemsa与Wright混染效果最好,A.strigosa的7对染色体C-带差异明显,各对染色体带型互异,但都有两条端带。对每对染色体的C-带特征作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C-分带效果的因素及燕麦染色体C-分带的意义。
关键词:
糙毛燕麦,染色体C-分带,细胞遗传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宋兆民 孟平 辛学兵 陆光明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
关键词: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 水分效应 热量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