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0)
- 2023(5246)
- 2022(4418)
- 2021(4122)
- 2020(3481)
- 2019(7900)
- 2018(7576)
- 2017(14828)
- 2016(8260)
- 2015(9043)
- 2014(8942)
- 2013(8930)
- 2012(8489)
- 2011(7724)
- 2010(7668)
- 2009(6937)
- 2008(6919)
- 2007(6285)
- 2006(5444)
- 2005(5051)
- 学科
- 济(33307)
- 经济(33264)
- 业(22104)
- 管理(21399)
- 企(18445)
- 企业(18445)
- 方法(15735)
- 数学(13902)
- 数学方法(13731)
- 学(10402)
- 财(10359)
- 中国(8527)
- 制(7557)
- 农(7344)
- 务(6941)
- 财务(6935)
- 财务管理(6918)
- 企业财务(6732)
- 业经(6285)
- 融(6186)
- 金融(6186)
- 银(6005)
- 银行(5870)
- 地方(5738)
- 贸(5711)
- 贸易(5709)
- 行(5583)
- 易(5573)
- 体(5546)
- 结构(5494)
- 机构
- 大学(123902)
- 学院(120380)
- 研究(49026)
- 济(48073)
- 经济(47070)
- 管理(40503)
- 理学(35258)
- 理学院(34754)
- 中国(34602)
- 管理学(33906)
- 管理学院(33703)
- 科学(33161)
- 农(28866)
- 所(27359)
- 京(27157)
- 研究所(25284)
- 农业(23402)
- 财(22540)
- 业大(22292)
- 中心(20731)
- 江(18316)
- 财经(18124)
- 院(17877)
- 北京(16979)
- 经(16713)
- 经济学(15680)
- 省(15677)
- 范(15481)
- 师范(15134)
- 科学院(15115)
- 基金
- 项目(85017)
- 科学(65983)
- 基金(63200)
- 家(59238)
- 国家(58832)
- 研究(54068)
- 科学基金(48080)
- 自然(34219)
- 社会(34184)
- 自然科(33462)
- 自然科学(33444)
- 自然科学基金(32909)
- 基金项目(32807)
- 社会科(32505)
- 社会科学(32492)
- 省(32329)
- 划(29005)
- 资助(27153)
- 教育(25022)
- 重点(20385)
- 部(19118)
- 计划(18584)
- 编号(18577)
- 发(18044)
- 创(17242)
- 科研(17232)
- 科技(16389)
- 创新(16304)
- 教育部(15595)
- 成果(15505)
共检索到179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华波 王哲 刘君 麻丽颖 王斯琪 唐岩 庞晓明
以西伯利亚杏分布的核心区域燕山山脉地区的17个群体为材料,利用9对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在533个个体扩增得到203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2.556个。分析表明燕山山脉西伯利亚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714,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期望杂合度(He)为0.788。根据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3个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为北京八达岭,其次为平泉榆树林子,而最低的群体为崇礼驿马图。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5,总的基因流Nm为3.836。分子方...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尹明宇
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广泛应用于沙漠防护林营造,发挥着重要生态价值;西伯利亚杏仁富含脂肪酸、蛋白质、苦杏仁苷等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植物蛋白资源和药用资源。为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天然群体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多样性,以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对入选西伯利亚杏优良种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胜君 陈建华 刘立新 刘明国 吴月亮 夏泽臻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125个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51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供试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9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27,3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不同种源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0.26)>辽宁(0.25)>俄罗斯(0.17),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辽宁(0.18)>俄罗斯(0.1)。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1.93)大于质量性状(0.67)。相关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效益相关的性状中有23对性状间的相关系数>0.707。单果重与果长等1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受果实性状的影响最大;单核重与核宽等20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仁重与仁宽等22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核重和单仁重受核、仁性状的影响最大。出核率与单果重等7个性状、出仁率与单核重等7个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受单果重、单核重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将12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为6类:A类出核率高;B类出仁率高;C类花冠径小;D类核壳薄,出仁率、出核率较高;E类核壳厚;F类果实大,果肉厚。聚类结果反映出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90%。综合3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1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依次为果长、果宽、果厚、果肉厚度、核长、核宽、核厚、仁长、仁宽、单核重、单仁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我国脉红螺自然资源日趋衰减,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需要对脉红螺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本实验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沿海脉红螺9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8.6~9.5,期望杂合度(HE)为0.705~0.777,观测杂合度(Ho)为0.498~0.626。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012 2~0.093 6,各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DC)为0.212~0.349。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脉红螺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分化。
关键词:
脉红螺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斌 张方秋 潘文 刘有成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的常绿乔木,天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以及福建南部(中国树木志编委,1981;《广东森林》编辑委员会,1990),是我国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生态公益林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红锥为二倍体,2n=2x=24(Http://www.tropicos.org/Name/),单性花、雌雄同株,以风媒传
关键词:
红锥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屈洋 周瑜 王钊 王鹏科 高金锋 高小丽 冯佰利
【目的】了解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苦荞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苦荞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温室内培养苦荞资源,于3叶期,每个资源选取10株新鲜叶片,采用CTAB方法提取苦荞基因组DNA,结合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并照相保存,根据SSR检测位点构建[0,1]矩阵,最后利用PoweR MARkeR3.25和STRuCTuRe2.3.4软件对83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8个植株性状分布较分散,大部分植株性状间呈现显著相关,植株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22%,基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黄志鑫 张天祥 丁建红 高云云 付雅君 胡德夫 刘刚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个林麝繁育基地共检测到96个变异位点,均为简约信息位点,突变形式为转换和颠换,未出现插入和缺失现象;共获得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57 8和0.039 5,单倍型多样性以片仔癀麝场最高,为0.953 9,留坝群体最低,为0.842 8;饲养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中,太子岭麝场和逢春麝场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37 7)最高,而太子岭麝场和片仔癀麝场的FST(0.077 2)最低。【结论】饲养林麝种群较之众多濒危有蹄类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但林麝饲养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少,建议实施基于非损伤取样的粪便mtDNA分析技术对群体内和群体间进行遗传管理,保护饲养林麝种群现有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广 陈少瑜 付玉嫔 尹艾萍 司马永康 祁荣频 周云 王绍昌
【目的】揭示黑老虎5个群体7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17对引物进行所有样本SSR-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采用Gen Alex v6.502、Ntsys V2.2及Structure 2.3.4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7对引物的70份样本中共检测到14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647个等位基因。17个位点的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1.421,期望杂合度(H_e)平均值为0.648,多态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612。5个群体中马关群体(MGH)的遗传多样性最高,I和H_e分别为1.070和0.544。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值为0.323,有32.3%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间方差分量比为28.8%,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28.8%。17个位点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的平均值为0.161(F_(is)>0),黑老虎存在较强的近亲交配,5个群体中只有广西群体(GXH)F_(is)<0。基因流(N_m)为0.876,属中等水平。UPGMA聚类和STRUCTURE分析将70份黑老虎种质资源划分成了3个类群:类群Ⅰ由来自于MGH的样本资源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屏边群体(PBH)的样本资源组成,类群Ⅲ主要由GXH、贵州群体(GZH)及湖南群体(HNH)的样本资源组成。【结论】黑老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极高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大部分种质的遗传背景比较单一,同一群体的不同种质遗传组分基本相同。在黑老虎育种及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应在尽量涵盖全部群体类别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群体以及各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选择、保存和利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伟 高天翔 王俊 宋娜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俊丽 王海岗 陈凌 王君杰 曹晓宁 王纶 乔治军
【目的】糜子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了解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今后糜子杂交育种、种质创新、挖掘抗旱基因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表型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对糜子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糜子种质的株高、主穗长、叶片长、叶片宽、主茎节数、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和千粒重9个表型性状的分布情况。利用DPS7.05软件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糜子种质资源的优劣。利用CTAB法提取糜子嫩叶基因组DNA,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96份糜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后经8%聚丙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章秋平 刘冬成 刘威生 刘硕 张爱民 刘宁 张玉萍
【目的】研究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在不同地理来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结构差异。【方法】应用21对SSR引物对67份华北生态群普通杏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1个SSR位点在67份华北生态群的普通杏材料中共检测出301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8—24个,平均为14.33个。每个位点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变异范围为0.65—2.67,平均为1.934。通过不同地理来源间比较,发现来自西北黄土高原区域的杏种质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不同地理群间存在较多的互补等位变异;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变异。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显...
关键词:
普通杏 华北生态群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方炎明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19个省市的97株古银杏雄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银杏雄株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选用的13个引物共扩增出114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83条,占72.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17,基因多样度为0.4374,Shannon信息指数为0.6253;利用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97株古银杏雄株分为2大类,一类表现出较强的地理相关性,另一大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远近不完全相关。
关键词:
银杏 雄株 I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福亮 花喆斌 汪贵斌 张往祥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湖北大洪山区、重庆金佛山区和福建武夷山区等5个群体150个银杏Ginkgo biloba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2个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194个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66.67%。用PopGen 32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群体水平是0.431 7,Shannon信息指数(I)的群体水平是0.621 1,基因分化系数(Gst)是0.288 2。Shannon信息指数(I)分析揭示的银杏群体遗传分化水平[(Isp-Ipop)/Isp]=0.190 3,AMOVA分析结果得出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倚剑 刘卫东 柳李旺 王倩 崔群香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70份茄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扩增出375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7.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72个,多态性比例为19.2%,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8 9~0.958 3,平均值为0.705 3,表明参试材料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群体结构分析则得出84.29%的材料遗传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仅15.71%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从材料划分类群来看,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遗传背景复杂的材料类群划分有些差异。
关键词:
茄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RA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