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0)
2023(2917)
2022(2575)
2021(2435)
2020(1976)
2019(4794)
2018(4642)
2017(8067)
2016(5263)
2015(5787)
2014(5827)
2013(5447)
2012(5048)
2011(4672)
2010(4708)
2009(4035)
2008(3889)
2007(3469)
2006(3007)
2005(2639)
作者
(16727)
(14193)
(14035)
(13158)
(9124)
(6995)
(6332)
(5497)
(5300)
(5240)
(4824)
(4759)
(4748)
(4719)
(4646)
(4641)
(4248)
(4155)
(4098)
(4054)
(3850)
(3821)
(3680)
(3234)
(3232)
(3174)
(3157)
(3149)
(3059)
(2988)
学科
(16715)
经济(16705)
(8932)
管理(8619)
方法(7378)
数学(6897)
数学方法(6691)
地方(6232)
(5955)
(5670)
企业(5670)
(5519)
中国(4737)
理论(4620)
教学(4595)
教育(4177)
农业(4152)
地方经济(3611)
(3452)
学法(3272)
教学法(3272)
学理(3023)
学理论(3023)
业经(2917)
环境(2521)
研究(2507)
(2433)
贸易(2432)
技术(2371)
(2364)
机构
学院(69436)
大学(67760)
研究(27560)
(21442)
科学(21333)
经济(20860)
(20693)
管理(18914)
中国(17181)
农业(16491)
(16368)
理学(16286)
理学院(15950)
业大(15892)
管理学(15290)
研究所(15281)
管理学院(15187)
(14797)
技术(11756)
中心(11531)
(11486)
(11042)
农业大学(10948)
(10324)
师范(10119)
(10082)
(9717)
(9384)
北京(9173)
(9103)
基金
项目(51245)
科学(37041)
研究(33491)
基金(33394)
(31855)
国家(31600)
科学基金(24701)
(22716)
(18966)
基金项目(17803)
教育(17803)
社会(17747)
自然(17702)
自然科(17286)
自然科学(17272)
自然科学基金(16940)
社会科(16673)
社会科学(16666)
资助(14672)
编号(13659)
重点(12694)
计划(11816)
科技(11774)
(11671)
课题(11194)
成果(11173)
(10856)
(10328)
创新(10167)
科研(10135)
期刊
(23188)
经济(23188)
学报(20819)
(19539)
研究(18244)
中国(16740)
大学(14840)
科学(14752)
教育(14342)
学学(14292)
农业(13400)
技术(7424)
(7063)
业大(6999)
管理(6892)
(6785)
农业大学(5808)
林业(5365)
(5121)
职业(4926)
科技(4202)
自然(4067)
(3847)
金融(3847)
业经(3729)
财经(3699)
经济研究(3665)
自然科(3508)
自然科学(3508)
中国农业(3331)
共检索到103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迪迪  郭素娟  孙小兵  秦天天  
【目的】明确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板栗菌根真菌侵染机理研究以及菌根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氮源(蛋白胨、KNO3、(NH4)2HPO3、酵母浸出液)对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Pers.)Fr)、黄丝膜菌(Cortinarius turmalis Fr.)、淡紫红菇(Russula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翠  杨艳  张茹琴  唐明  
【目的】明确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美丽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bellus)、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pH(3.0,4.0,5.0,6.0,7.0,8.0,9.0)、碳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及氮源(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硝酸钾、蛋白胨、麦芽浸膏)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碧林  王政  罗周瑜  武卉  郑贺元  郑永良  
【目的】为了解中国板栗主产区(罗田)的板栗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罗田地区80年以上的代表性板栗园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共采集到300份板栗根系样品,根据形态、颜色和分叉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后获得55个外生菌根类型。每种类型选取3个重复根段制备混合样品,对混合样品进行ITS分析。【结果】前50位的OTU分属于34属、15个未分类种和其他类群。其中丰度前20的类群占95.99%:Basidiomycota约占60%,包含Lactarius、Guehomyces、Inocybe、Russula和未分类Thelephoraceae 5个主要属;Ascomycota约占30%;Mortierellomycota约占5%,其余5%则属于未分类的真菌。在分离得到的22种外生菌根真菌中,Trichoderma物种丰富度最高(6种),其次是Fusarium (4种)、Penicillium(3种)、Talaromyces(3种)、Pestalotiopsis(2种),Ilyonectria、Castanediella和Leptodontidium各1种。其中与Fusarium、Trichoderma、Talaromyces和Penicillium等4种真菌同源性较高的11株菌已被报道具有生防功能,分离得到11株菌也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中国板栗主产区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离得到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菌根真菌,为进一步提高板栗抗性奠定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福强  刘远开  杜春梅  杨峰山  
红松是濒危的珍稀植物,同时又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论文对小兴安岭红松林内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响应面法筛选优化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培养基的组分。经对小兴安岭红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采集调查与分类鉴定,初步确定有5个科、8个属2、1个种的真菌为红松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其中常见的有厚环粘盖牛肝菌、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赭盖红菇(Russula mustelina)等。以改良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筛选确定S.grevillei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KH2PO4 0.3 g、Peptone 16 g、Glucose 12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全  雷增普  
苗木菌根化能够提高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本试验证明菌根技术具有提高板栗苗木抗干旱性能的作用 :提高苗木束缚水含量 12 .0 8%~ 57.4 9% ;在干旱胁迫下叶片推迟 2 4~ 4 3.2 h出现萎蔫 ,重新复水后提前 4 .8~ 2 8.8h恢复正常 ,萎蔫系数降低 2 1.95%~ 58.0 4 % ,有效光合强度提高 3.84 %~ 2 30 .72 %。菌根化提高宿主耐旱力的机理部分在于菌根化能影响到植物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 :叶肉质化程度提高 0 .0 9%~ 7.88% ,比叶面积增大 2 .6 7%~ 18.83%。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理特性的变化 :叶保水力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多根硬皮马勃9215、彩色豆马勃9216及西澳粘滑菇E4070菌株是广东地区应用较多、效果也较好的菌根真菌,为摸清其培养条件,分别进行了适温范围、最适pH以及C源、N源需求的测定。其结果表明:菌株9216适温范围最广,为10~38C,菌株E4070适温范围最窄,为15~30C;最适pH范围以9215菌株最广,为3~7,菌株E4070最窄,仅为5~7;除菌株9216不能利用有机N源中的牛肉膏及酵母浸膏外,其它8种N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用,9215菌株对有机N利用较好,而9216菌株对氨态N利用较好;除9215菌株对果糖的利用较差外,其它C源差异不大,菌株9216对麦芽糖及葡萄糖利用较好,而E40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柴迪迪  郭素娟  秦天天  邹峰  孙小兵  
以接种外生菌根菌绵毛丝膜菌Cortinarius sublanatus的板栗幼苗和未接菌的板栗幼苗为材料,分别测定它们叶片的光合数据,用非直角双曲线方法对他们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显示,两种材料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际测量值非常接近,接种菌根菌后的苗木α表光量子效率增长了13.33%,P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增长了49.72%,Rd暗呼吸速率降低了26.91%,LCP光补偿点降低了4.34%,LSP光饱和点增长了25.66%。上述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适合板栗幼苗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接种菌根菌后板栗幼苗的光能利用效率增高,利用弱光能力增强,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和利用能力增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秦天天  郭素娟  
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芽苗和1 a苗为砧木,进行单砧和双砧嫁接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类型对嫁接成活的影响、菌根化处理对不同砧木类型嫁接苗新梢生长、生物量、SPAD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 a幼砧嫁接成活率高达91.1%,愈合快,显著优于芽砧嫁接,但双芽砧显著优于单芽砧嫁接。(2)双芽砧嫁接苗新梢生长量与SPAD值最大,生物量亦与1 a砧嫁接苗相当。(3)菌根化处理后三种砧木类型嫁接苗的形态指标均有提高。(4)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以菌根化双芽砧嫁接苗(24.86μmol·m-2s-1)最大。(5)芽砧嫁接苗水分利用效率RWUE显著高于1 a砧嫁接苗,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茹琴  唐明  张峰峰  黄继川  
为了测定重金属、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探讨ECMF耐重金属的机制,该文利用纯培养方法测定了pH值、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和铅胁迫对粘盖牛肝菌、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3种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处理和ECMF培养前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值4.1~7.1的范围内3种ECMF均可生长,其中粘盖牛肝菌生长的最佳pH值为6.7~7.1,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为5.3~6.7。不同重金属对3种ECMF的生长影响不同,锌浓度≥100 mg/L时就显著抑制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而锌浓度≥600 mg/L时才显著抑制粘盖牛肝菌的生长,低浓度(1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永军  闫伟  王黎元  
从形态学、解剖学角度并利用对外生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的PCR扩增产物分析,对内蒙古段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形态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与青海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有11种不同的类型;2)经对11种不同类型的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碱基序列测定并运用GenBank的序列局部相似性查询系统(BLAST)软件比对,共鉴定到种水平7株,属水平2株,科水平2株,其中子囊菌为2株,其余都为担子菌;3)在形态、解剖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外生菌根根尖进行分子鉴定,二者鉴定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伦  刘世农  冯胜赋  何绍昌  张林  
根据多年对贵州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及鉴定研究(不完全统计),初步调查了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ectomycor-rhizal edible fungi)的种类、共生树种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现有食用真菌126种,隶属担子菌亚门2纲7目14科27属,其中待发表的新种1种〔冬白蘑(Tricholoma brumaleHe et L.Zhang)〕。共生树木2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7种;被子植物7科12属19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作者经过对褐环乳牛肝菌[Suilusluteus(L.exFr.)Gray]的一系列研究,业已证明它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树种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共生的优良菌根真菌。它具有生长快速、繁殖容易、拮抗性强、适生范围广、制剂简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涛  戴景程  朱敏  
为了研究钾胁迫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分泌H+的调控机制,以从强酸性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褐环乳牛肝菌(Sl01)、牛肝菌(Bo08)以及土生空团菌(CgSIV)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低钾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与H+分泌的关系,以及Ca2+信号抑制剂对H+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钾条件下,3种菌株的生长与H+的分泌未受到Ca2+信号抑制剂的显著影响;而在低钾条件下,Ca2+信号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都显著减少菌株Bo08和Sl01的H+分泌,即在此试验条件下,Bo15和Sl08的H+分泌均受到Ca2+信号转导的调控,说明在低钾胁迫条件下,Ca2+信号是介导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  尹伟伦  王华芳  
以板栗胚珠为外植体,筛选了板栗胚珠培养适宜的外植体采摘时期、生长调节剂组合、培养基中碳源种类、培养基中糖浓度等指标,并深入探讨了板栗胚珠培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板栗体细胞胚胎高频发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①在板栗胚珠离体培养中,适宜的外植体采摘时间为板栗第1次盛花期后的30~44 d;②单独使用0.5或1.0 mg/L的2,4-D、6-BA、TDZ均不能诱导板栗胚珠的体细胞胚胎发生;③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与2,4-D配合使用时,其种类和浓度直接影响出胚率,6-BA与2,4-D配合使用的效果明显优于KT、TDZ、ZT分别与2,4-D的组合,6.0 mg/L的2,4-D和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