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9)
2023(2892)
2022(2405)
2021(2222)
2020(1882)
2019(4079)
2018(3909)
2017(7088)
2016(3956)
2015(4316)
2014(3983)
2013(3880)
2012(3658)
2011(3264)
2010(3214)
2009(2855)
2008(2865)
2007(2532)
2006(2214)
2005(1837)
作者
(12999)
(10961)
(10912)
(10609)
(6985)
(5505)
(4860)
(4380)
(4218)
(3967)
(3885)
(3750)
(3700)
(3653)
(3570)
(3550)
(3319)
(3282)
(3219)
(3193)
(2908)
(2905)
(2645)
(2501)
(2500)
(2489)
(2389)
(2366)
(2339)
(2263)
学科
(12811)
经济(12805)
(6643)
管理(6638)
(5358)
方法(4322)
地方(3966)
数学(3895)
数学方法(3806)
中国(3661)
(3642)
企业(3642)
(3624)
(3383)
(3193)
森林(3193)
(3175)
(2904)
生态(2645)
业经(2561)
税收(2544)
(2507)
环境(2444)
(2402)
农业(2397)
(2177)
金融(2176)
地方经济(2002)
资源(1943)
(1917)
机构
大学(54406)
学院(53298)
研究(23695)
科学(18673)
中国(17236)
(16542)
经济(16038)
管理(15671)
(13405)
理学(13370)
(13309)
理学院(13061)
(12874)
研究所(12557)
管理学(12510)
管理学院(12428)
业大(11844)
中心(10428)
(10428)
农业(9581)
(8916)
(8841)
师范(8814)
北京(8698)
(8651)
(8626)
林业(8537)
研究院(8469)
实验(8244)
实验室(7871)
基金
项目(42455)
科学(32826)
基金(31261)
(30585)
国家(30430)
研究(25452)
科学基金(24423)
自然(18417)
自然科(17958)
自然科学(17954)
自然科学基金(17619)
基金项目(17307)
(16131)
社会(15100)
(14677)
社会科(14363)
社会科学(14360)
资助(12168)
重点(10621)
教育(10612)
计划(9863)
科技(9367)
(9051)
科研(9032)
编号(8797)
(8097)
专项(7829)
(7775)
创新(7450)
课题(6823)
期刊
(19030)
经济(19030)
学报(14856)
研究(14831)
科学(13414)
大学(10716)
学学(10456)
(10222)
中国(9319)
林业(8805)
农业(6684)
资源(4904)
(4747)
管理(4398)
业大(4249)
(3988)
科技(3975)
业经(3834)
教育(3668)
(3425)
地理(3347)
(3103)
金融(3103)
问题(3061)
自然(3015)
(3010)
(2842)
技术(2826)
科技大(2787)
科技大学(2787)
共检索到78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宁  刘丽颖  冯楷斌  黄选瑞  
[目的]探讨燕山北部山地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为白桦次生林的健康经营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山地典型白桦林,采用空间梯度分析、点格局分析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树干风折与剥皮的关系。[结果]从林分边缘到内部,树木剥皮强度逐渐降低,且表现为稀疏区域高于密集区域,平坡、沟底高于斜坡;在林分内剥皮木呈聚集分布,剥皮木与正常木在36~50 m范围内呈负关联,在更小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明显;树干剥皮区的下部和上部平均高度分别为0.52和1.72 m,多在树干的正南及西南方向进行剥皮;剥皮木通常在剥皮后4~9年内从上、下剥皮处风折,倒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磊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锁  罗菊春  张希和  
河北北部坝上与坝下白桦林比较 ,无论是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 ,还是白桦的高生长、直径生长、材积生长 ,都是坝上小于坝下 .其主要原因是坝上属于森林 -草原交错带 ,降水量比坝下森林带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阐明了桦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的分类学位置及分布,以白桦及其变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分析了桦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组成植被的特征:①桦属狭域种是北方林线的重要组分.②桦属植物是植被动态中比较活跃的组分,表现为桦属植物多是次生植被的先锋组分,多为超地带性植被的组分,桦属广域分布种多是植被交错区的组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后财  蔡体久  琚存勇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白桦林生态系统在降水转化过程中养分循环及养分平衡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采样的方法,并利用ICP发射光谱分析仪对小兴安岭白桦林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雨中的K、Ca、Si、Mg和Mn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白桦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再分配比例,计算了白桦林内各元素的输入量,结果表明:1)大气降雨中各养分元素年均质量浓度Ca为最高(10.807 mg/L),Mn最低(0.069 mg/L),其排序为Ca>K>Si>Mg>Mn;大气降雨中养分输入量排序与养分年均质量浓度有相同排序规律;2)穿透雨与树干径流中的各元素年均质量浓度规律一致,均为Ca>K>Mg>S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以不同植被类型作为景观单元( 斑块) ,测度景观斑块大小、景观破碎度、景观斑块的频度、密度、比例、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分析了“温性针阔混交林植被区域”的黄泥河、汪清、柴河等地植被景观样区、大兴安岭“寒温性针叶林区域”的新林植被景观样区含有白桦( Betula pulatyphylla) 林植被的景观特征.景观特征的形成,受历史上的人为干扰、自然干扰因素影响,必须重视景观水平上的植被管理与规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锦洪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西平  郭平平  张全智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冠下层的东南方向枝最长,东向倾角最大;在树冠上层东北方向,枝最短,倾角最小。导管直径和组织比量是树冠中层西向最大,树冠上层南向最小;管孔密度是树冠下层南向最小,上层西北方向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枝及其导管特征存在差异。讨论了白桦树冠叶、枝及其导管特征与微环境的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贺康宁  王先棒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娜  牟长城  郑瞳  张毅  程家友  曹万亮  
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5.61 87.22 t·hm-2)呈阴坡上、中部与谷地>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阳坡下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50.8%91.2%(P0.05);2土壤碳储量(66.71 158.51 t·hm-2)呈阳坡上部、阴坡中部与谷地>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牟长城  郑曈  李娜娜  
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测定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和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白桦林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小兴安岭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9.39±3.09)~(89.20±10.17)t/hm2)在谷地、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4个立地类型显著高于阳坡上、中部及阴坡下部3个立地类型(38.2%~80.6%,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韦均  杨锦昌  郝建  董明亮  余纽  覃国铭  李荣生  
【目的】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研究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结果】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王金莹  杨新菊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分析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地理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形成"四点"(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两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分布格局。②广州是入境商务旅游流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入境商务旅游流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之间转移流动。③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网络中节点由四个层次城市组成,分别是一级核心城市(广州、北京、上海、香港);二级核心城市(苏州、桂林、杭州);三级核心城市(义乌、西安、黄山、深圳、无锡、厦门、澳门)及边缘城市(网络中其他节点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建雄  
世界自然遗产作为被UNFSCO确认和全球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截至2019年年底数量达到252处(含双重遗产39处)。针对目前缺乏基于旅游地学的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研究的现状,本文从成因背景、全球时空及系统动力学视角,运用成因旅游、旅游学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法、频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通过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在全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提出环太平洋型、欧亚型、大洋中脊型、板块边缘型、板块内部型等五类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全球空间分布成的因组合类型。并此基础上,对每一种成因组合类型自然遗产型景区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不仅为全球自然遗产型景区地质安全性及旅游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评定、保护与管理以及旅游规划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