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9)
2023(16060)
2022(13928)
2021(13090)
2020(10846)
2019(24737)
2018(24839)
2017(47470)
2016(25699)
2015(29063)
2014(28989)
2013(28683)
2012(26535)
2011(24201)
2010(24473)
2009(22847)
2008(22047)
2007(19377)
2006(17407)
2005(15610)
作者
(75404)
(62041)
(61947)
(58614)
(39485)
(29628)
(28183)
(24348)
(23577)
(22400)
(21070)
(20827)
(19780)
(19592)
(19121)
(19062)
(18432)
(18413)
(17804)
(17665)
(15517)
(15352)
(15008)
(14150)
(14005)
(13955)
(13862)
(13861)
(12561)
(12218)
学科
(105468)
经济(105354)
管理(72999)
(69098)
(55643)
企业(55643)
方法(43335)
数学(36931)
数学方法(36493)
中国(32743)
(29685)
地方(25888)
(24923)
业经(24404)
(22305)
(20793)
(20382)
贸易(20366)
农业(19788)
(19728)
(19098)
银行(19054)
(18349)
(17697)
金融(17695)
理论(17234)
环境(17222)
(16987)
技术(16825)
(15184)
机构
大学(367815)
学院(367593)
(144914)
管理(142632)
经济(141566)
研究(125121)
理学(122263)
理学院(120903)
管理学(118745)
管理学院(118098)
中国(95280)
(79740)
科学(77471)
(68610)
(63215)
(58384)
研究所(57093)
中心(56320)
(54485)
财经(54072)
业大(53562)
北京(51177)
(50455)
师范(49972)
(48963)
(45610)
农业(45583)
(44989)
经济学(42790)
师范大学(40196)
基金
项目(243741)
科学(190703)
研究(181161)
基金(174054)
(150852)
国家(149538)
科学基金(127723)
社会(112119)
社会科(106091)
社会科学(106069)
(96056)
基金项目(92118)
教育(83498)
自然(82125)
(80802)
自然科(80132)
自然科学(80114)
自然科学基金(78633)
编号(75602)
资助(71807)
成果(62210)
(55119)
重点(54526)
(53127)
课题(52455)
(50580)
创新(47112)
项目编号(46513)
科研(46083)
教育部(45541)
期刊
(166701)
经济(166701)
研究(112608)
中国(73439)
学报(56394)
管理(54189)
(54037)
科学(51898)
(49916)
教育(45440)
大学(42536)
学学(39650)
农业(37696)
(35135)
金融(35135)
技术(32669)
业经(29385)
经济研究(26484)
财经(25680)
问题(22067)
(21903)
图书(21067)
(18730)
理论(18633)
科技(17760)
技术经济(17548)
商业(17486)
(17153)
实践(17077)
(17077)
共检索到554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路正南  杨雪莲  郝文丽  
基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三大维度构建ERE复合系统有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关联熵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在2000~2012年的ERE复合系统以及两两系统要素组合的有序度进行测算,并从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两个视角,对各组合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水平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时序演变上,我国ERE复合系统整体有序度较低,灰关联熵在0.103~0.353上下徘徊波动且呈窄幅退化之势,期末比期初降低5.81%,熵变频率相对较大,经济系统与资源系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也呈类似特征,下降幅度分别为7.66%、9.02%,而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有序度则在波动中上升2.68%,且熵变频率比较平稳,由相对无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熊雪如  
阐明了产业有序转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根据这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广东产业转移经验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有序转移是在政府有效干预下所形成的有利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转移形式。产业有序转移通过诱致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际产业合理分工、区际产业关联互动,以及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效率等路径,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红  王华峰  韩文秀  
在"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定义和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哈肯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协调度定义,建立了"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实际案例研究和仿真运算,运用1996~2000年数据分析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具有低起点、高增长的特点。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春龙  孟冬妍  
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与发展取决于复合机制的思想 ,给出了这种复合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方式 ,认为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复合机制表现为动力机制、演化机制和反馈机制 ,深入分析了每种机制的作用要素和作用原理 ,指出三种不同机制的耦合决定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发展 ,为实现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钰  陶志梅  姚鹏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包括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等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发展,为城市的生产、社会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利用灰关联熵法构建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核算2000年-2011年能源-交通-环境-邮电-供排水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评价指标可知,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水平自2000年以来稳步提高,但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仍有待于优化。应注意提高供排水、环境保护、邮电通信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尤其应改善邮电通信与供排水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汪良兵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子系统,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协同发展度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偏低,其协调发展度也处于"弱协调"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依据其协调发展度的状态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协调发展度的特征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正明  温桂梅  路正南  
"熵"和系统有序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系统熵值的变化代表着系统有序发展程度的变化。对于封闭状态下的耗散结构系统来说,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开始变得不稳定。具体表现为围绕目标而有效运行的秩序受到破坏,出现控制失灵、功能紊乱的无序现象。由此,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并测量系统熵值的变化,就可以有效反映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本文研究发现,产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其发展的有序度可以用静态意义上的"结构熵"和动态意义上的"运行熵"来反映。因此,建立产业系统熵分析模型,进而解析产业系统的"结构熵"和"运行熵",可以有效解决产业系统有序发展程度的测定问题。利用我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梅  韩文秀  
本文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复合系统定义下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点及系统特征,建立了概念模型,根据协调理论,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协调原则及内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广胜  
本文针对物流产业发展特点,从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建设及物流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了表征我国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2 0 0 3-201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灰色关联模型、D E A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物流能力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物流能力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的变化趋势相近,且各决策单元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最佳状态,物流系统投入产出整体效率较高。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物流能力与经济均衡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杲  李海鹏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调整优化区域间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格局的变化与产业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艾华  魏后凯  
当前,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跨区域产业转移已成为中国区域政策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根据中国各区域碳排放的差异性,合理设计有差别的碳减排目标,促进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与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工业部门市场份额指标来反映地区产业转移状况,并按产业转移情况和工业化水平把中国划分为净转入、净转出和其他中西部三类区域;然后运用改进的LMDI模型,从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强度、经济结构及经济规模四个方面对不同区域碳排放效应进行分解,明确了不同区域碳排放的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中国区域碳减排政策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新的区域碳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