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2)
- 2023(6160)
- 2022(5195)
- 2021(4781)
- 2020(3953)
- 2019(9075)
- 2018(8963)
- 2017(17172)
- 2016(9257)
- 2015(10492)
- 2014(10663)
- 2013(10399)
- 2012(9560)
- 2011(8815)
- 2010(9029)
- 2009(8735)
- 2008(8941)
- 2007(8004)
- 2006(7283)
- 2005(6771)
- 学科
- 济(37930)
- 经济(37853)
- 管理(34979)
- 业(30843)
- 企(27668)
- 企业(27668)
- 方法(14902)
- 财(13625)
- 制(13382)
- 数学(11691)
- 数学方法(11513)
- 中国(10301)
- 业经(9962)
- 农(9733)
- 体(9343)
- 学(8458)
- 务(8256)
- 财务(8232)
- 财务管理(8215)
- 体制(8031)
- 理论(7985)
- 企业财务(7852)
- 银(7709)
- 银行(7701)
- 行(7371)
- 融(7261)
- 金融(7259)
- 划(6666)
- 和(6248)
- 贸(6221)
- 机构
- 大学(143324)
- 学院(140710)
- 济(60717)
- 经济(59455)
- 管理(54265)
- 研究(46739)
- 理学(46515)
- 理学院(46019)
- 管理学(45344)
- 管理学院(45075)
- 中国(36062)
- 财(33012)
- 京(29714)
- 科学(25731)
- 财经(25243)
- 所(22832)
- 经(22763)
- 江(21638)
- 中心(20704)
- 研究所(20203)
- 经济学(19581)
- 农(18888)
- 财经大学(18800)
- 北京(18589)
- 业大(17735)
- 范(17632)
- 师范(17476)
- 经济学院(17334)
- 院(16957)
- 州(16726)
- 基金
- 项目(89506)
- 科学(71901)
- 研究(67279)
- 基金(66870)
- 家(57441)
- 国家(56963)
- 科学基金(49503)
- 社会(45261)
- 社会科(42831)
- 社会科学(42823)
- 基金项目(34667)
- 省(33622)
- 教育(31604)
- 自然(30419)
- 自然科(29697)
- 自然科学(29689)
- 自然科学基金(29187)
- 划(28402)
- 资助(26939)
- 编号(26462)
- 成果(23196)
- 制(23137)
- 部(21150)
- 重点(20527)
- 国家社会(19133)
- 课题(18883)
- 教育部(18843)
- 创(18802)
- 发(18422)
- 性(18158)
共检索到216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刚 陈文静 叶阿忠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变迁方式又是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部分。文章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发挥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而强制性制度变迁作为社会系统的外界环境以正熵流或负熵流流向社会系统,调控制度变迁的方向。依据最小熵原理,单独运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都不能有效地阻止系统的熵增。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充分结合,优势互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俞雅乖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不同,适宜的制度变迁方式能实现较高的变迁效率和较好的变迁效果。制度变迁进程中须进行方式的转换,因而分析制度变迁的转换时机和条件是问题的关键。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主要包括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进入和退出两种情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晋川 沈国兵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动因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分类,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引入“制度创新均衡价格”概念后,就可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制度变迁方式,并赋予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新的内涵,在新的内涵基础上,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是可以相互并列的。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均衡价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大才
由于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率开始递减,向后累积的制度变迁成本已无法再递延,核心制度已经障碍了增量制度的安排,农业制度变迁经验已趋成熟,农村经济主体对新制度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及时将农业制度变迁从诱导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转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大才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文章运用制度变迁的这一基本规律对我国的农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具体分析 ,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 ,强制性的农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时鹏 张春霞 李扬裕
绿色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的经营行为直接受社会制度的约束,制度的变迁更为重要和根本。绿色制度变迁具有外部性强、效益多样且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等特点,它在实质上是政府和社会向企业传递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的过程。文章在介绍制度变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政府与企业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绿色制度变迁分为强制供给型、政府导向型和需求诱致型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它们的特点与应用作了具体阐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绍光
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改革战略的选择·李绍光·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C.North)所创立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研究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这一制度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拟从这一理论与方法出发,对我国所采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制度变迁速率 制度变迁规模 制度变迁强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林
本文从方法、前提、定义和性质、制度起源与发展、制度变迁过程等几个方面归纳了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制度视为技术进步的阻力,制度变迁就是不断克服制度阻力的过程。从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对比中,本文认为不存在前者替代后者的可能性,并粗略地提出了一个结合这两种理论的制度变迁分析思路。
关键词:
凡勃伦 制度 制度变迁 技术进步 NIE
[期刊] 改革
[作者]
道·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纲要[美]道·诺斯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到这里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它不仅将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会对当今世人瞩目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著名学者的长期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只是对制度变迁的某些方面作局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可以理解该课题的各个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以贯之的研究范式。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制度变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理论演进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产权管制放松等文献成果,把相对独立的几个话题统一在一个范式下,以厘清争论的焦点、形成线索,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纲领。尤其是,在研究内容、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光东 欧阳日辉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