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0)
2023(2566)
2022(2201)
2021(2071)
2020(1851)
2019(4296)
2018(3974)
2017(7415)
2016(3682)
2015(4152)
2014(4023)
2013(4036)
2012(3843)
2011(3358)
2010(3408)
2009(3113)
2008(3198)
2007(2767)
2006(2474)
2005(2376)
作者
(10473)
(8755)
(8505)
(8291)
(5650)
(4260)
(3969)
(3361)
(3320)
(3134)
(3004)
(2973)
(2851)
(2793)
(2742)
(2643)
(2560)
(2444)
(2440)
(2326)
(2177)
(2156)
(2145)
(2111)
(1945)
(1945)
(1912)
(1803)
(1786)
(1714)
学科
(16482)
经济(16466)
管理(6840)
地方(6137)
(5809)
(5521)
企业(5521)
方法(5011)
中国(4816)
(4140)
(3960)
理论(3906)
业经(3847)
关系(3830)
文化(3754)
(3344)
贸易(3338)
(3228)
(3182)
教育(3173)
对外(3155)
数学(3005)
数学方法(2904)
地方经济(2882)
经济关系(2711)
农业(2653)
产业(2559)
外经(2406)
对外经济(2378)
市场(2358)
机构
大学(50801)
学院(49915)
研究(20550)
(18191)
经济(17727)
管理(16075)
中国(14509)
理学(13307)
理学院(13047)
科学(12678)
管理学(12642)
管理学院(12516)
(11786)
(10319)
研究所(9329)
(9114)
师范(9072)
中心(8709)
(8659)
(8126)
(8116)
北京(7838)
(7652)
师范大学(7506)
业大(6787)
(6683)
财经(6489)
科学院(6113)
农业(6101)
(5992)
基金
项目(33290)
科学(25764)
研究(24767)
基金(23398)
(20956)
国家(20778)
科学基金(16930)
社会(15571)
社会科(14651)
社会科学(14647)
(12347)
基金项目(11991)
(11037)
教育(10997)
自然(10545)
自然科(10221)
自然科学(10215)
编号(10196)
自然科学基金(9990)
资助(9224)
成果(9111)
重点(7937)
(7752)
课题(7583)
(6822)
(6499)
国家社会(6389)
(6320)
(6291)
大学(6281)
期刊
(23399)
经济(23399)
研究(17565)
中国(13223)
学报(9324)
教育(9255)
科学(8454)
(7571)
大学(7256)
管理(6912)
(6594)
学学(6464)
农业(4872)
图书(3904)
技术(3863)
经济研究(3787)
(3752)
金融(3752)
(3457)
财经(3361)
(3325)
书馆(3293)
图书馆(3293)
业经(3289)
资源(3172)
(3167)
问题(3105)
(3026)
(3009)
国际(2963)
共检索到84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红  杨琳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与历史文脉传承形成了矛盾。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通过系统挖掘“空间叙事文本”“持续小规模改造”和多元主体“共同生产公共服务”等举措,完整地保留了街巷肌理、文化遗存、建筑风貌和历史故事,建立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社会教育与休闲活动之间的对话,形成了以东府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主义、廉政文化、家风家训教育为主题,以关中民居院落为特色,集民俗文化体验、阅读服务、公益博览、娱乐活动、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其对“空间定位”的精准把握,彰显出“槐院里”叙事空间再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昌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中枢  胡敏  
历史文化街区是名城保护三个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名称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结合名城大检查的实例,从有与无、是与否、好与坏三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韶颖   吴楚槟   张任驰   王子越   葛润南  
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进入消费4.0时代,文化消费呈现出向个性体验、在地文化、社会共享的转向,但各地历史文化街区普遍存在空间特色与新消费模式错位、空间生产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如何推动文化消费空间的转型升级,使其与新时代消费特征得以更好衔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文化循环理论,以广州上下九—第十甫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分析现有文化消费空间的状况与存在问题基础上,从文化要素生产、文化意向表征、文化消费场景、文化内涵认同和社会共享规则五个方面提出街区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构建策略。研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模式升级、空间品质提升乃至街区活力唤醒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创新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燕  赵万民  杨光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敏  王成晖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广东省已公布的16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基础数据、大数据等定性和定量数据相结合,探索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进行全程评价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全方位把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情况,并根据街区具体评估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