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2)
2023(16332)
2022(13811)
2021(12858)
2020(11050)
2019(24750)
2018(24463)
2017(48145)
2016(25879)
2015(28552)
2014(28370)
2013(27858)
2012(25381)
2011(22749)
2010(22618)
2009(21247)
2008(20972)
2007(18515)
2006(16071)
2005(14472)
作者
(75152)
(62592)
(62506)
(59378)
(39729)
(30302)
(28449)
(24348)
(23671)
(22343)
(21166)
(21159)
(20060)
(19567)
(19517)
(19489)
(18752)
(18628)
(18211)
(18030)
(15425)
(15269)
(15258)
(14253)
(14165)
(14127)
(13902)
(13589)
(12681)
(12109)
学科
(100653)
经济(100499)
管理(81259)
(78924)
(64949)
企业(64949)
方法(50260)
数学(45098)
数学方法(44605)
(33097)
中国(28361)
(26996)
(26626)
业经(21982)
(21611)
财务(21556)
财务管理(21514)
(20840)
银行(20793)
企业财务(20563)
(20468)
贸易(20456)
(20004)
(19745)
(19217)
(18980)
金融(18977)
(17494)
农业(16889)
技术(16479)
机构
大学(371386)
学院(368958)
(154790)
经济(151743)
管理(145639)
理学(125752)
理学院(124497)
管理学(122423)
管理学院(121755)
研究(119507)
中国(95659)
(77992)
(76688)
科学(71620)
(62906)
财经(62014)
(59685)
(56440)
业大(56359)
中心(56164)
研究所(53826)
(53576)
农业(49879)
经济学(48650)
北京(47867)
财经大学(46627)
经济学院(44157)
(43260)
(42295)
(42167)
基金
项目(249675)
科学(197454)
基金(186069)
研究(175337)
(164107)
国家(162843)
科学基金(140017)
社会(114580)
社会科(108850)
社会科学(108821)
基金项目(98475)
(95225)
自然(92987)
自然科(90907)
自然科学(90875)
自然科学基金(89296)
(81635)
教育(81048)
资助(76531)
编号(67828)
(56467)
重点(56108)
成果(53895)
(52504)
(51410)
创新(49309)
科研(49113)
(48707)
教育部(48656)
国家社会(48580)
期刊
(161455)
经济(161455)
研究(106573)
中国(67222)
(62348)
学报(60815)
(54921)
科学(54768)
管理(54377)
大学(46512)
学学(44616)
(41731)
金融(41731)
农业(36370)
财经(31553)
技术(30388)
教育(28080)
(26885)
经济研究(26771)
业经(25793)
问题(21997)
(18842)
理论(18742)
(18416)
统计(18068)
(17892)
技术经济(17740)
商业(16765)
实践(16762)
(16762)
共检索到537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吉洁  
实施熔断机制后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测算5种指数的系数,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分析熔断机制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实施熔断机制增大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暂停熔断机制有助于降低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暂停熔断机制降低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还不充分。熔断机制之所以在中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规制部门轻发展重规制,对市场的认识不足;组织管理行政化;中国市场环境不成熟,引进国外经验过于轻率;缺乏与制度相关的政策配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易、融资融券、沪港通净流入都会对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吉洁  国世平  
实施熔断制度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发生变化,通过构建GRACH模型来分析实施熔断制度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施熔断制度能够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产生一定影响;(2)实施熔断制度后的股票市场波动性大于无熔断制度时的股票市场波动;(3)实施熔断制度后股票市场广义波动受前期冲击的影响变得更大,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加不平稳。由此建议:监管部门推出新的监管制度时必须要谨慎,同时要做好科学论证,并经过市场模拟;要考虑我国市场的背景和特点,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要考虑时机因素以及实施效果;要充分考虑整个全球金融大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涵  
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后,沪深300指数在一周内两交易日触发熔断,证监会宣布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文章以沪深300指数发布以来的日波动率为研究对象,运用泊松分布原理,研究发现:在5%的熔断阈值下,我国单个交易日发生熔断的概率较小,约为2.2163%;但是通过时间的累积,迟早会触发熔断,当交易日数累计达到208个交易日时,就有99%的可能发生至少一次熔断,随着交易日的延伸,发生熔断次数的期望值会不断增加。文章研究结论认为,我国于2016年1月推出的熔断机制设置的阈值过于偏小,加之我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触发熔断的概率较高,触发熔断后会引发恐慌效应,当前的熔断机制不适合我国证券市场。未来需等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成熟后,适时推出熔断机制,并设置合理的熔断阈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赵泽君  
熔断机制设计的目的是抑制股票交易过程中价格的剧烈波动,然而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践却与制度安排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股价与交易量的变化速度两个维度,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日频数据和日内高频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结果发现,在熔断机制即将实施时,股票交易价格即呈现出下行的异常波动,且在熔断机制实施期间波动加剧;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对熔断机制实施的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熔断机制实施期间股价和交易量在熔断设定价格附近以正的加速度向熔断触发点逼近。为此,笔者从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加强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能力、审慎进行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熊熊  张珂  周欣  
应用Co Va R方法对2005年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亚洲市场比欧美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要大,各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不断变化,且系统性风险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相互关联的股票市场间接传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靖阳  张艳慧  
文章利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每分钟高频数据,对实行熔断机制前后的数据进行划分处理,并对两时间段数据建立ACD模型。通过对股指期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触发熔断前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熔断结束时的市场交易异常兴奋,并且经过ACD模型的拟合,得出熔断机制可以为稳定我国股票市场波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靖阳  张艳慧  
文章利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每分钟高频数据,对实行熔断机制前后的数据进行划分处理,并对两时间段数据建立ACD模型。通过对股指期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触发熔断前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熔断结束时的市场交易异常兴奋,并且经过ACD模型的拟合,得出熔断机制可以为稳定我国股票市场波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敏杰  田新民  
笔者根据股票市场上庄家和散户的交易行为特征,建立了股票价格波动模型,从而揭示了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制。(1)交易行为不一致性的提高将增加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2)庄家交易比重的提高将增加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等。实证结果表明, 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与庄家交易比重之间成显著的正向对数线性关系,从而支持了模型得到的结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王雪杰  刘志强  
本文采用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指标LASSO-ΔCoVaR,构建全样本时期及各极端时期全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传递网络,考察全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传递水平及结构特征,并着重对极端状态下的风险传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无论风险输入水平还是风险输出水平,不同股市的动态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波动幅度迥然不同,且单个股市风险输出水平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风险输入水平;第二,成熟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恶化往往会增强其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而新兴经济体则不同;第三,法国、荷兰、中国香港、德国和英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同其他股市间的风险传递途径较多,是系统性风险传递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第四,我国股市与全球股市间的风险关联较弱,但我国股市潜在风险来源面广,同区域股市及金砖国家股市在我国股市与全球股市间的风险传递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颖毅  
采用滚动窗口式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衡量,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涨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在近15年中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总体来说,系统性风险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系统性风险与股票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当股市处于上涨期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下跌;当股市处于下跌期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上涨。制造业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贡献较大,金融业则贡献较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娴  刘亚萍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美国股市分别于3月9日、12日、16日和18日因标普500指数下跌幅度超过7%而触发一级熔断。在3月9日第一次熔断之后,美联储陆续推出了降息、7000亿美元大规模QE计划等措施稳定市场,但是仍然连续大幅下跌。自1987年引入大盘熔断机制至今年3月中旬,美国股市共触发5次大盘熔断,除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其余均发生在今年3月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属罕见。在动荡的全球金融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立  王朝晖  
本文利用包含牛市疯涨、股市危机和危机后修复三个阶段的高频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位数回归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上市交易的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领先关系和风险预警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呈U型特征,不同涨跌情形下,期货对现货的引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暴涨和暴跌行情中,期货对现货的引领作用更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很强的风险预警作用,并且风险预警强弱与市场风险正相关,市场风险越大,风险预警作用越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立  王朝晖  
本文利用包含牛市疯涨、股市危机和危机后修复三个阶段的高频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位数回归和滚动窗口法,对我国上市交易的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领先关系和风险预警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呈U型特征,不同涨跌情形下,期货对现货的引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暴涨和暴跌行情中,期货对现货的引领作用更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很强的风险预警作用,并且风险预警强弱与市场风险正相关,市场风险越大,风险预警作用越强。即便受到交易限制,股指期货仍然具有很好的价格引领作用和风险预警作用。股市危机期间,交易所于2015年7月6日率先出台限制中证500指数期货交易的政策是正确且有效的措施。市场稳定后可以逐步放开股指期货交易,首先放开上证50股指期货限制交易,其次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最后是中证500股指期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