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3)
2023(4960)
2022(4146)
2021(3794)
2020(3265)
2019(7303)
2018(6894)
2017(12953)
2016(7284)
2015(8376)
2014(7902)
2013(8075)
2012(7820)
2011(7182)
2010(7238)
2009(6514)
2008(6619)
2007(6048)
2006(5455)
2005(5065)
作者
(25939)
(21753)
(21639)
(20732)
(14029)
(10727)
(9602)
(8686)
(8520)
(7761)
(7675)
(7363)
(7320)
(7191)
(7187)
(6824)
(6688)
(6499)
(6405)
(6362)
(5769)
(5508)
(5411)
(5083)
(4995)
(4942)
(4885)
(4698)
(4620)
(4559)
学科
(26796)
经济(26759)
管理(17999)
(17729)
(13840)
企业(13840)
方法(12045)
数学(10599)
数学方法(10440)
(8797)
中国(8112)
(7775)
(7280)
(7279)
教育(6518)
业经(5663)
(5458)
贸易(5456)
(5312)
农业(5164)
地方(4869)
研究(4810)
(4612)
金融(4610)
(4599)
银行(4561)
理论(4444)
(4405)
(4395)
制度(4392)
机构
大学(113147)
学院(108913)
研究(46915)
(42402)
经济(41290)
管理(36267)
中国(31613)
科学(31390)
理学(31176)
理学院(30755)
管理学(29960)
管理学院(29788)
(28962)
(26045)
(25159)
研究所(24094)
农业(23388)
业大(21808)
中心(19693)
(19324)
(17993)
(17667)
(16596)
北京(15996)
财经(15355)
农业大学(14697)
(14393)
(14205)
(14075)
科学院(13872)
基金
项目(77521)
科学(58872)
基金(55400)
(52677)
国家(52223)
研究(50147)
科学基金(42003)
(30749)
社会(30178)
自然(29889)
自然科(29225)
自然科学(29213)
自然科学基金(28712)
社会科(28530)
社会科学(28522)
基金项目(28425)
(27296)
教育(24038)
资助(24027)
重点(18825)
编号(18233)
计划(17493)
(17083)
(16978)
(16070)
科技(16045)
科研(15714)
成果(15163)
创新(15107)
课题(14704)
期刊
(45951)
经济(45951)
研究(34387)
学报(27833)
中国(26192)
(25284)
科学(22047)
大学(19623)
学学(18637)
农业(17238)
教育(15226)
(14034)
管理(13765)
(9603)
(9407)
金融(9407)
业大(8129)
技术(7917)
财经(7799)
经济研究(7722)
(7346)
(6807)
农业大学(6791)
(6544)
业经(6430)
林业(6169)
问题(5838)
科技(5718)
(5449)
世界(5074)
共检索到167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跃环  武祥伟  秦艳平  肖述  马海涛  李军  张扬  喻子牛  
为进一步检测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多嵴和无嵴品系F3的连续选择反应,以2个品系F2上选组为材料,开展2个品系F3混合上选研究,评估2个品系F3生长性状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及遗传改进量,解析选育过程中选择效应、品系效应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嵴品系F3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现实遗传力,表现出较好的遗传改良效果;无嵴品系F3表现出中等现实遗传力水平,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改良潜能。养成期360日龄时,多嵴品系子代壳高、鲜重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70、0.76;现实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跃环  秦艳平  张扬  李军  肖述  向志明  马海涛  喻子牛  
为了改良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生长性能,以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熊本牡蛎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采用截头法进行了两个品系的群体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随着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多嵴品系选择反应略高于无嵴品系。对于多嵴品系而言,幼虫期、稚贝期、养成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分别为0.33±0.04、0.19±0.02,0.46±0.03、0.26±0.02,0.63±0.11、0.36±0.07;无嵴品系的分别为0.30±0.04、0.17±0.02,0.43±0.03、0.25±0.02,0.58±0.10、0.33±0.06。经过1周年的养成,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秦艳平  武祥伟  周颖力  肖述  李军  张扬  马海涛  向志明  喻子牛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有无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5月,以熊本牡蛎湛江群体子一代作为基础群体,筛选出无嵴及多嵴品系,采用繁殖生物学方法,比较了两个品系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中,多嵴亲本规格略大于无嵴亲本,鲜重、壳重及怀卵量均显著大于无嵴亲本;两个品系的受精孵化参数、D型幼虫大小及变态规格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多嵴品系存活力及生长潜力在幼虫及养成期间显著高于无嵴品系。中间育成期间,湛江及大风江牡蛎养殖区环境对两品系生长性状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效应,但是对存活力尚未造成影响。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无相对于有是显性性状,主要受到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多嵴性状是隐性性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许波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培育壳色性状优良且生长性状良好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品系,本研究以5个壳黑第四代家系和5个壳白第四代家系的成贝为基础群体,利用截头法对壳高进行选择,构建了壳黑和壳白快速生长系第一代群体,分析了两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重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长牡蛎收获的490日龄,壳黑群体和壳白群体选择组壳高较对照组壳高分别提高(9.83?1.68)%和(9.97?1.87)%,体重分别提高(10.16?3.64)%和(11.36?1.96)%。两选育群体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53?0.09)和(0.405?0.111),体重的平均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为了培育长牡蛎的高产抗逆新品种,实验采用群体选育方法构建了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种群的快速生长选育系,2007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6代选育。本实验对长牡蛎选育F3代壳高和活体体质量的增长、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第120日龄开始,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20日龄时,平均壳高较对照组分别高13.4%、10.1%和10.5%,平均活体体质量较对照组分别重18.5%、13.4%和11.6%;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47±0.226、0.471±0.297和0.367±0.167,表明适于对壳高的生长速度进行进一步的选育。长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德  李琪  张景晓  
以经过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的壳白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选育系为亲本,通过巢氏平衡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混合养殖,采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进行家系鉴定,基于REML法估算24月龄壳白长牡蛎的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壳高、壳长、总重、壳重、L*(明度)、a*(红绿轴色品指数)和b*(黄蓝轴色品指数)的遗传力为中高等水平,依次为0.35±0.13、0.18±0.09、0.20±0.09、0.16±0.08、0.16±0.08、0.27±0.11和0.1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云  沈盎绿  
首先将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50、100、500、1000和5000 mg/L)悬沙中15d后,再将受试牡蛎转移到干净海水中恢复培养15 d,观察牡蛎的存活率,检测鳃丝中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鳃细胞DNA损伤情况和肌肉中RNA/DNA比率变化,探讨悬沙对牡蛎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沙暴露试验后,本研究所设悬沙浓度对牡蛎存活率几乎无影响,但当悬沙质量浓度≥500mg/L时,鳃丝中Na+-K+-ATP酶、SOD和CAT活性开始显著降低,鳃细胞中开始检测到明显的DNA损伤,反映牡蛎生长状况的R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跃环  武祥伟  秦艳平  肖述  马海涛  李军  张扬  喻子牛  
为了获得优良熊本牡蛎(Crassosrea sikamea)种质资源,于2015年从美国Taylor贝类养殖公司引入熊本牡蛎,采用2种配对方式构建了核心基础群体;以中国熊本牡蛎选育群体为对照,评估了美国熊本牡蛎引种的生产性能及可行性。结果表明,美国熊本牡蛎相对于中国群体而言,表现出生长较快,商品规格比率较高,但存活力较低的特点。经过1周年养成,美国熊本牡蛎较中国群体子代壳高提高了11.48%,总重提高了48.12%。评估表明,群体来源对子代生产性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而配对策略尚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潘亚丹   鲁翠云   孙志鹏   刘天奇   张渴新   郑先虎  
为了筛选可用于遗传选育的标记,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梭鲈快速生长品系F3群体的遗传结构,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的相关性。遗传结构评估结果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观测杂合度为0.746(0.520~0.954),期望杂合度为0.691(0.441~0.8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1(0.412~0.843),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基因型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38个微卫星标记与至少1个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其中HLJSL018、HLJSL021、HLJSL022等21个标记与相应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个性状检测到2~21个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与体长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最少(HLJSL039和HLJSL042)(P<0.05);与尾柄高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最多(21个),其中HLJSL018、HLJSL021和HLJSL022等11个标记与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质量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有8个,其中HLJSL018和HLJSL067与其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高于总体均值且比例达5%以上为优势基因型的筛选标准,在38个标记共获得195个优势基因型,每个标记获得1~10个优势基因型,其中HLJSL073获得优势基因型最少,HLJSL079获得优势基因型最多。本研究评估了梭鲈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获得了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梭鲈遗传选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武祥伟  张跃环  肖述  秦艳平  马海涛  喻子牛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的杂交效应与杂交三倍体优势,构建了杂交群体和自交群体,并使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了杂交三倍体,比较分析了幼虫、稚贝与成贝的生长与存活优势。自交群体和杂交群体的幼虫、稚贝与成贝的培养条件均相同,室内培育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自然海区养殖稚贝与成贝,养殖密度为40~45个/吊。结果表明,与自交组相比,杂交二倍体具有较高的卵裂率(13.61%)与D幼率(5.67%)(P<0.05),但杂交二倍体幼虫的壳高生长表现杂种劣势(–0.43%),而稚贝、成贝的壳长与壳高的生长表现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3.96%与6.65%。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壳高生长优势率为3.69%,稚贝及成贝的壳长与壳高平均生长优势率分别为12.69%与13.64%,并且日龄越大生长优势越显著。总体上,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在3~180日龄具有存活劣势,并且15日龄存活劣势率最大(–48.72%),而在360日龄存活优势率为6.70%。杂交二倍体幼虫与成贝均具有存活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0.44%与4.59%。本研究表明熊本牡蛎中美地理群体杂交二倍体的生长和存活优于自交二倍体,而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生长优势较显著,并且在成贝期具有显著的成活率优势,表明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优势来源于三倍体优势和部分杂种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苏家齐  王昭萍  张跃环  喻子牛  李琼珍  闫喜武  
为了评估葡萄牙牡蛎(AA)与熊本牡蛎(SS)的种间配子亲和性及合子育性,以成熟的这两种牡蛎为材料,研究了温度(18、21、24、27和30℃)、盐度(16、20、24、28和32)对其受精率、孵化率的影响;在最优环境条件组合下,估算了不同精子浓度下(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受精率及孵化率的F50临界值。结果表明,SS、AA及SA受精率和孵化率随着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3%、98.4%±1.2%和81.3%±2.8%;孵化率变化趋势与受精率相似,也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5%、96.8%±2.8%和67.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采用家系选育与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壳金性状和生长性状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长牡蛎第4代壳金选育品系(F4)。本实验以F4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成功构建了25个长牡蛎壳金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9月龄时30个个体壳金性状颜色参数和生长性状,分析了2类性状的表型变异,并对壳金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壳金性状颜色参数L*、a*、b*、ΔE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9、0.69±0.19、0.30±0.13、0.38±0.15;L*、a*、b*和ΔE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25~0.37、–0.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雨露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_(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0.04~0.11。本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焕军  徐涛  王卫军  李彬  陈建强  孙国华  刘兆存  杨建敏  
为了查清乳山(RS)和崆峒岛(KTD)海域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本实验通过部分因子交配设计和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家系,并在乳山和崆峒岛海域进行养殖。用混合线性模型分别计算RS和KTD海域188日龄、338日龄和474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参数。结果发现:不同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在乳山海域的遗传力是0.280.55,为中高遗传力,在崆峒岛海域的遗传力是0.340.63,为高遗传力;与乳山海域相比,崆峒岛海域各指标的遗传力偏高。运用亲本模型,将日龄和地点作为固定效应,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