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6)
2023(5473)
2022(4818)
2021(4668)
2020(4152)
2019(9560)
2018(9872)
2017(18310)
2016(10233)
2015(11786)
2014(11934)
2013(11442)
2012(10625)
2011(9601)
2010(10100)
2009(9101)
2008(8928)
2007(8040)
2006(7101)
2005(6224)
作者
(32019)
(26589)
(26520)
(25264)
(16931)
(12760)
(11986)
(10408)
(10203)
(9631)
(9180)
(9177)
(8672)
(8633)
(8457)
(8167)
(7960)
(7917)
(7724)
(7613)
(6771)
(6720)
(6692)
(6189)
(6171)
(5980)
(5910)
(5809)
(5552)
(5358)
学科
(39126)
经济(39083)
管理(26815)
(23134)
方法(20925)
(19354)
企业(19354)
数学(18761)
数学方法(18211)
(10677)
(9886)
中国(9380)
理论(9129)
业经(7828)
(7451)
(6505)
(6497)
贸易(6494)
(6295)
(6294)
金融(6294)
农业(6218)
教学(6151)
(6131)
(6086)
银行(6050)
环境(5915)
地方(5837)
(5804)
技术(5418)
机构
大学(147785)
学院(147734)
管理(53397)
(51743)
研究(51083)
经济(50468)
理学(45841)
理学院(45240)
管理学(43683)
管理学院(43458)
中国(38988)
科学(36373)
(33061)
(27883)
(27820)
研究所(25747)
业大(25334)
(23432)
中心(23180)
(22664)
农业(22069)
北京(21073)
(20402)
师范(20036)
(19135)
财经(18829)
技术(18763)
(18315)
(17019)
师范大学(16076)
基金
项目(102348)
科学(78354)
基金(71927)
研究(69973)
(65423)
国家(64944)
科学基金(54042)
(40937)
社会(40230)
自然(38184)
社会科(38039)
社会科学(38029)
基金项目(37437)
自然科(37298)
自然科学(37282)
自然科学基金(36579)
(35107)
教育(34274)
资助(31337)
编号(28329)
重点(24049)
成果(23073)
(21512)
课题(21179)
(20831)
计划(20818)
(20617)
科研(20020)
创新(19375)
大学(18935)
期刊
(54991)
经济(54991)
研究(38453)
中国(29239)
学报(28234)
科学(25426)
(24623)
管理(21724)
大学(20525)
学学(19446)
教育(19370)
(17770)
技术(17097)
农业(16910)
(11358)
金融(11358)
(9833)
统计(9461)
业经(9195)
财经(8887)
经济研究(8721)
资源(8281)
(8202)
(7976)
业大(7787)
(7610)
决策(7597)
科技(7507)
林业(7458)
技术经济(7128)
共检索到214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其洲  叶海旺  李宁  任高峰  雷涛  陈东方  陈文  
针对煤系软岩相似模拟实验中填料和混合型胶结剂的配比问题,开展了材料配比实验,揭示了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材料强度与填料与胶结剂比例(砂胶比)和不同胶结剂混合比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砂胶比以及胶结剂中水泥与石膏的比例,实现了煤系软岩相似模拟材料强度的大幅和小幅调整;砂胶比增大后,相似材料破坏特征由脆性劈裂转变为塑性剪切,且横向扩容现象显著;该实验建立的砂胶比、水泥石膏比两个因素与相似材料强度的拟合关系可为煤系软岩相似模拟实验提供参考,同时实验过程和数据结论也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实验提供了拓展基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凤  王晓岗  
从化学及材料前沿领域选取素材,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和模拟,比较不同分子构型材料热性能的差异,从分子和原子层面探讨材料单体的分子结构、材料构型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对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融合了化学、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内容,在培养学生现代材料设计理念,以及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实验改革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捷   谭晓艳   薛亚楠   王建芝   邹璐   喻发全  
计算机分子模拟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科研手段,设计分子模拟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拓宽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认知。该教学实验设计基于非平衡动力学算法模拟多孔有机笼膜材料的纳滤机理。通过背景调研、模型构建、算法设定、数据处理、理论分析五个教学板块指导学生了解分子模拟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多孔有机笼作为新兴多孔材料的代表,引导学生从分子层面探索纳滤过程的微观机制。该教学实验设计将学科前沿的新材料引入化工分离过程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膜分离热点话题,实现了传统课程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和科研素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丹  金剑锋  王明涛  贾楠  蒋敏  
根据材料研发模式的发展趋势,在"计算材料学"课程中设计了原子尺度模拟应用的一系列上机实验。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置了三个实验环节:基于MATLAB编程实现简单晶体结构的建模及其可视化;编程构建7大晶系晶体结构、典型晶体缺陷结构及复杂晶体结构;应用分子动力学Lammps软件计算典型晶体材料铜的结合能、空位形成能等材料参数。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对"计算材料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晶体结构、材料缺陷、材料热/物性参数等材料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科研分析等方面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全亮  肖生苓  
以重载纤维模塑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通道温度传感器和称重法测定材料不同位置的温度与含水率变化,研究了重载纤维模塑材料热压成型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材料内部温度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压过程中,重载纤维模塑材料芯层温度变化包含快速升温、过渡、温度维持和后升温4个阶段;浆种木素含量越低,升温段的升温速率越快;提高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均会导致芯层汽化温度升高,降低热压温度、热压压力或定量均能缩小表层与芯层温度差;热压过程中,重载纤维模塑板坯由表层至里层,温度逐渐降低,含水率逐渐升高;芯层温度与热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陈铭达  邓力群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孝侯  王靖波  刘才良  刘新仁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原理 ,对塑料暗管排水条件下分层土壤的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分分布结果和田间实测的土壤剖面水分数据一致 ,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出试验区在一定外界气象条件下不同地下水降落速度时农田的受渍情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祯  张桂兰  李博  山其米克  
为了提高木质材料的导热性能,获得一种板面温度分布均匀、节能降耗的地面采暖材料,选取木质材料为基材,碳素材料为导热材料,采用碳纳米技术和人造板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木基电热材料,并对其电热性能和板面温度进行分析和模拟。研究分析了碳素材料的涂覆形式、功率对木基电热材料的电热性能和板面温度的影响,并借助fluent软件模拟木基电热材料板面温度均匀性以及板面升温的情况,并对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情况下,不同涂覆形式碳素材料发热情况不相同,碳素材料S型涂覆的电热材料发热性能最好,板面温度分布较均匀;不同功率情况下,通电15 min左右材料表面温度均达到35℃以上,所以优选碳素材料S型涂覆形式作为电热材料的内置发热层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对木基电热材料板面的升温过程的动态仿真进行了模拟,且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差值百分比在5%以内,所以仿真模型是有效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利运  宣朴  瞿世洪  尹春蓉  余泽良  张吉林  
川辐2号和绵阳19都感白粉病,其杂种F_1代的种子采用~(60)Co20krad处理选育了一个既抗白粉病又抗条锈病的多抗新材料4037。4037中又系远出了株高比4037矮15cm的高抗白粉病和高抗条锈病的新材料2270。4037和一系列品种品系的16个杂种F_1代都表现抗白粉病,其抗性由于另一个品种感白粉病而存在细微的差别。在4037与中感亲本的杂种F_2中,高抗、中抗和中感植株以1∶2∶1比例分离。4037的抗白粉病基因受主基因控制,具有加性效应的单基因遗传。F_2试验表明中感品种和高感品种的抗性基因之间存在微效基因差异。4037是杂交辐射选育而成的易位系,它和其亲本绵阳19形成大量的四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善庆  李思程  柴媛  傅峰  
【目的】研究不同电热层位置和不同结构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温度变化规律,为电热实木复合地板的电热性能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碳纤维纸作为发热元件,通过热压方式制备具有电热功能的实木复合地板,测试了通电荷载后时间-温度效应、温度不均匀度、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和表面网格温度,分析不同电热层位置对表面温度、温度不均匀度和电-热辐射转换效率的影响,模拟了表面温度二维和三维分布图,探讨不同结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正面和背面温度变化规律,拟合了时间-温度变化曲线幂函数方程。【结果】表面温度均随通电荷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切断电源以后,温度快速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平衡。随电热层位置下移,发热稳定后表面温度随之降低,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也相应降低。功率密度为200、300、400和500 W/m~2,电热层位于近表层时,表面温度比底层温度分别高了17.2%、21.8%、24.8%和26.8%。随功率密度的增加,温度不均匀度增加,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也随之增加,功率密度达到500 W/m~2时,电热层位于近表层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达95.6%。二维和三维模拟图表明:表面温度分布总体呈中间高、四周低趋势,电热层位于表层尤为明显且存在聚热现象。不同结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正面表面温度随通电荷载时间增加而增加,背面木材厚度越厚,正面表面温度越高,反之背面温度越低,拟合方程表明时间-温度变化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最高达0.999 9。【结论】电热层位置和地板结构对电热实木复合地板表面温度和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影响显著,电热层位于近表层时更有利于电热性能改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奇  刘勐  杨文崧  
分析了材料改性实验室建立EHS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列举了主要的危险因素。从个体防护装备、电气设备防护、消防、化学品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主要事故防治措施。从EHS管理机构设置、EHS方针与考核指标、风险识别和评价、程序文件的策划和建立、管理体系检查和评审等方面讨论了材料改性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建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喜英  籍贵苏  
通过对两个谷子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取样,研究了其根重、根长在土壤中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谷子平均根深在130cm左右,0~20cm土层中根系表面积占总根系表面积的80%以上;谷子早期生成的次生根一般向土壤深层生长,而后期生成的根系扎得较浅,也是谷子中后期生长的主要根群。根据测定结果,建立了谷子根系生长的动态模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贠冰  孙建林  熊小涛  毛璟红  
通过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实践,发现取得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果,首先要充分反映学科的要求及特点,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其次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把优质实验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再次要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创建开放的共建共享信息平台、与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广泛推广应用等,都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静  于岩  李凌云  王晨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建设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多次练习、接近真实的操作体验。在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合理设计交互操作动作,嵌入多样化数据及夸张的动画效果,科学设置评价方式及实验要求,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