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9)
2023(4690)
2022(4116)
2021(3972)
2020(3449)
2019(8515)
2018(8601)
2017(16332)
2016(9182)
2015(10519)
2014(10545)
2013(10287)
2012(9163)
2011(8186)
2010(8609)
2009(7879)
2008(7635)
2007(6684)
2006(5830)
2005(5024)
作者
(27861)
(23243)
(23099)
(22056)
(14560)
(11265)
(10377)
(9401)
(8801)
(8328)
(8022)
(8013)
(7578)
(7474)
(7204)
(7024)
(6896)
(6754)
(6649)
(6640)
(5887)
(5820)
(5786)
(5289)
(5289)
(5180)
(5164)
(5161)
(4869)
(4702)
学科
(37596)
经济(37574)
管理(23249)
(22548)
方法(21339)
数学(19300)
(19192)
企业(19192)
数学方法(18790)
(9431)
(9144)
中国(7932)
理论(7499)
业经(7318)
地方(6908)
(6325)
(6149)
(6092)
贸易(6083)
农业(6011)
环境(6010)
(5912)
技术(5473)
(5204)
土地(5032)
教学(4992)
资源(4878)
(4877)
(4693)
生态(4499)
机构
学院(129237)
大学(126996)
管理(51595)
(47050)
经济(45995)
理学(44852)
理学院(44364)
管理学(43059)
管理学院(42869)
研究(42781)
中国(31612)
科学(30632)
(27900)
(25921)
业大(24002)
(22699)
研究所(21122)
农业(20417)
中心(19358)
(19295)
(18944)
北京(17635)
(16577)
师范(16384)
(15967)
技术(15799)
(15396)
财经(15355)
(13975)
(13909)
基金
项目(93004)
科学(72141)
基金(65480)
研究(63087)
(59226)
国家(58804)
科学基金(49776)
(38600)
社会(37229)
社会科(35316)
自然(35307)
社会科学(35304)
自然科(34486)
自然科学(34476)
基金项目(34432)
自然科学基金(33791)
(32489)
教育(30180)
资助(28513)
编号(25638)
重点(21744)
(19708)
(19319)
计划(19309)
(19151)
成果(19084)
课题(18577)
科研(17945)
创新(17895)
科技(17550)
期刊
(47828)
经济(47828)
研究(31043)
中国(26204)
学报(23464)
(22485)
科学(21919)
管理(18806)
大学(17319)
学学(16502)
农业(15651)
教育(15065)
技术(14518)
(14186)
(10125)
统计(9566)
资源(8916)
(8808)
业经(8263)
决策(8069)
技术经济(7645)
科技(7450)
(7351)
金融(7351)
经济研究(7310)
业大(6808)
财经(6732)
(6619)
林业(6411)
问题(6148)
共检索到181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李道亮  
为了科学评价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而确定不同废弃地间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根据土壤、地形、气候、废弃地现状各方面因素对植被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将三标度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对辽宁阜新市矿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能够为确定矿区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蔡体久  王笑峰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静  钱铭杰  袁春  王绪龙  
复垦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对研究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复垦潜力的内涵出发,对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进行了阐释,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常用的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中的潜力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新增耕地系数法、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优点以及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集中在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模型化研究和评价结果的可持续性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华  刘小玲  张伟  
本研究为土地整治领域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客观确定神木县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潜力。以陕西省神木县工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实地调研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后的星座图聚类法计算其复垦潜力并分区,最后在ArcMap中绘制出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可分为四级:I级区潜力值为0.75,II级区潜力值在0.46~0.56之间,III级区潜力值在0.27~0.38之间,IV级区潜力值分别为0.18和0.19。研究结论得出应用星座图聚类法研究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潜力直观简便,使潜力等级划分更科学,但要根据研究样点的个数合理确定坐标点的分布范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新村  范希峰  武菊英  左海涛  
能源草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资源。为分析其在边际土地上的应用前景,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开展了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与芦竹(Arundo donax L.)两种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并从生物质产量和生态经济价值角度研究了其生产潜力。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两种能源草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分别为3.77、11.45 t.hm-2;从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硫、滞降粉尘4个方面核算其生态价值,按标准煤折算、纤维素乙醇制备两种方式核算其经济价值,两种能源草的生态经济价值非常可观。柳枝稷和芦竹两种能源草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发展前景广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平  罗福周  王博俊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芳清  张丽萍  谢宗强  
废弃地是一类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对三峡地区的矿山废弃地、退(弃)耕地、工程建设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废弃地、砍伐迹地等废弃地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般规律,对该地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及其方法与步骤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人类干扰是该地区废弃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应该遵循规划系统性、设计与施工生态性、目标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等原则。而土壤基质的固定与恢复、先锋群落的构建、后期管理中生物多样性的逐步丰富是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三个关键的步骤与内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图4表3参2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书红  王向荣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跨学科、系统性的整合研究方法。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以跨学科的干扰理论、区位理论等构成理论框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艳  雷海清  李发勇  闫田力  吴志钢  何家骅  
采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等方法对苍南矾矿废弃地引入的18种环境修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分蘖高生长量在草本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冠幅生长量在木本植物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在18个植物种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植物对矾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进行植物筛选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必要环节。综合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表现,认为美丽胡枝子、新银合欢、构树和香根草是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适生先锋物种,特别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美丽胡枝子和新银合欢对废弃土壤中N元素及有机质的积累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祥兰  王兰英  邝先松  刘作梅  胡小康  李小青  刘晓红  丁菲  郭圣茂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模式(A5):构树+胡枝子+香根草最适宜该矿区植被恢复。为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加快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生态建设,为赣南等南方矿区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立志  张昱朔  张超  杨戈  
从煤矿工业废弃地再利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以峰峰矿区老三矿为例,通过对其存在问题及潜在价值的分析和对工业废弃地在"产业结构优化"框架下更新利用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为此类中小型煤矿工业废弃地再利用规划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