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9)
- 2023(3113)
- 2022(2605)
- 2021(2487)
- 2020(1957)
- 2019(4384)
- 2018(4311)
- 2017(7777)
- 2016(4356)
- 2015(4792)
- 2014(5002)
- 2013(4811)
- 2012(4211)
- 2011(3743)
- 2010(3853)
- 2009(3474)
- 2008(3381)
- 2007(2824)
- 2006(2573)
- 2005(2314)
- 学科
- 济(16687)
- 经济(16681)
- 管理(11527)
- 环境(8009)
- 土地(7985)
- 学(7514)
- 业(7063)
- 地方(6208)
- 生态(5653)
- 农(5630)
- 企(4797)
- 企业(4797)
- 经济学(4229)
- 方法(4173)
- 资源(4097)
- 划(3777)
- 农业(3683)
- 数学(3608)
- 数学方法(3456)
- 发(3403)
- 中国(3290)
- 问题(3284)
- 和(3098)
- 规划(2996)
- 业经(2987)
- 地方经济(2976)
- 环境规划(2873)
- 财(2804)
- 域(2391)
- 区域(2388)
- 机构
- 学院(60414)
- 大学(58017)
- 研究(22516)
- 管理(20930)
- 济(19474)
- 经济(18874)
- 理学(17584)
- 理学院(17315)
- 中国(17016)
- 管理学(16794)
- 管理学院(16707)
- 科学(16676)
- 农(13523)
- 京(13458)
- 业大(12419)
- 所(11552)
- 研究所(10714)
- 中心(10689)
- 农业(10488)
- 江(9308)
- 院(9150)
- 范(8674)
- 资源(8656)
- 北京(8608)
- 师范(8548)
- 省(8418)
- 财(8177)
- 州(7694)
- 环境(7599)
- 科学院(7530)
- 基金
- 项目(44730)
- 科学(33923)
- 基金(31136)
- 研究(29855)
- 家(28921)
- 国家(28737)
- 科学基金(23631)
- 省(18336)
- 社会(17744)
- 基金项目(16987)
- 社会科(16782)
- 社会科学(16775)
- 自然(16743)
- 自然科(16087)
- 自然科学(16079)
- 自然科学基金(15706)
- 划(15682)
- 教育(12648)
- 资助(12344)
- 编号(11476)
- 重点(10571)
- 发(10347)
- 计划(9562)
- 科技(9046)
- 部(8641)
- 创(8605)
- 课题(8579)
- 科研(8469)
- 创新(8177)
- 成果(8103)
共检索到8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迪 于长立
本文在综合分析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土地复垦时进行生态补偿应从经济、社会、工程三个方面优化设计,以取得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 土地复垦 生态补偿 优化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娟
采矿造成的大面积塌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对采矿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修复被采矿破坏的土地,对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保障耕地数量的意义重大。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特点不同情形下的土地复垦具有不同的特点。采矿塌陷区的土地复垦与露天采场、尾矿场、排土场的土地复垦相比,具有以下三点差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彦林 丁国华
我国煤矿塌陷土地已有40万公顷以上,今后还将以每年约1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提高塌陷区土地复垦率,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现以淮南市、淮北市煤矿塌陷区为典型对象,对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振山 王国祥
徐州矿区的塌陷地有4700~5300hm2为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平均积水3~3.5m,积水最深达7m,几乎不可能复垦。对于不可恢复为农田的深度塌陷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文水系等特点,结合降水资源截留、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处理等,可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如养殖型构造湿地、景观型构造湿地和净化型构造湿地。如对于季节性积水或常年水深在0.5m以下的塌陷地,可以建设为以芦苇为优势的构造湿地,芦苇湿地不仅具有很强的污染净化能力,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成能力,可以提供丰富的造纸原料。构造湿地的植物选种原则是土著性、强净化作用及良好的经济价值。这种因地制宜修复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陆林
本文在全面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资料,对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塌陷地 土地复垦 淮北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连山
山西省多年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和煤矿棚户区,如何治理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成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典型性调查,分析研究了全省重点国有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煤矿棚户区 煤矿塌陷区 综合治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世绩 刘雅荣 惠刚盈 冷国友 周树理
利用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充填煤矿塌陷区,表面覆土30cm,改造成“人工土壤”,于1990年营造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Neva')人工林。土壤管理措施主要有:覆土厚度处理(0、30、55cm和灰土混合4种处理),施肥处理(正交设计共16种处理),绿肥处理(种植4种绿肥作物和压青4种绿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是首先预估模型控制点,保后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过程,用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做为评价优化模式的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厚度30cm的基础上,每穴施磷肥基肥0.5kg,栽后灌一次透水,在行间连年间种田菁或者压紫穗槐作为绿...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管理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龙乾,郭达志,胡召玲,盛业华,张海荣
基于1987、1994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将徐州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编制了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提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年均增加率为6.33%,塌陷地复垦速度仍赶不上塌陷速度。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视角,探明塌陷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大土地复垦力度,促进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胡虹彦 秦国伟
为实现生态环境公共品供给的高效率,优化现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演进历程,发现生态修复制度碎片化、生态修复主体制度错位、资金管理制度缺位、环评配套制度更新迟滞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基于此,从以下方面提出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优化路径:建立系统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构建市场参与的生态修复主体制度;健全生态修复资金征收管理制度;开展生态修复环评配套制度改革。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 公共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鹏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补偿思想,分析动态补偿的机理和准则。认为煤矿区生态补偿既包括对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还应包括对因生态环境服务水平下降造成的居民的有形无形损失的赔偿,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生态功能恢复的时间滞后性和治理资金的时间成本。动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是煤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多时点陆续补偿,使生态环境服务损失和补偿最小化。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机理 准则 煤矿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陆林
煤炭开采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主要包括生态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等。论文就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内涵、目标、原则、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恢复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汉周 金晓玲 胡希军
潘集煤炭储量丰富,随着开采规模的日趋加大,在加快潘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在对潘集采煤塌陷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区规划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建设方向。以期为潘集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潘集 采煤塌陷区 分区规划 生态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