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0)
2023(13927)
2022(12144)
2021(11418)
2020(9355)
2019(21729)
2018(21739)
2017(41500)
2016(22716)
2015(25525)
2014(25691)
2013(25402)
2012(23626)
2011(21349)
2010(21364)
2009(19257)
2008(18606)
2007(16204)
2006(14482)
2005(12788)
作者
(66069)
(54604)
(54189)
(51270)
(34754)
(26222)
(24644)
(21423)
(20818)
(19486)
(18771)
(18383)
(17475)
(17253)
(16765)
(16503)
(16247)
(16098)
(15713)
(15415)
(13592)
(13506)
(13074)
(12465)
(12298)
(12186)
(12182)
(12066)
(10961)
(10790)
学科
(94552)
经济(94461)
管理(60062)
(57536)
(45450)
企业(45450)
方法(37346)
数学(31311)
数学方法(30967)
地方(27451)
中国(27073)
(26655)
业经(22105)
(20420)
(19042)
农业(18400)
(16531)
贸易(16514)
环境(16039)
(15905)
理论(15469)
(15229)
(15214)
技术(14675)
地方经济(14364)
(14034)
银行(13991)
(13853)
金融(13850)
(13812)
机构
学院(315784)
大学(314967)
管理(123970)
(121718)
经济(118836)
研究(110979)
理学(106257)
理学院(104956)
管理学(103190)
管理学院(102612)
中国(82447)
科学(70784)
(69458)
(56140)
(54074)
(52388)
研究所(51176)
中心(49979)
业大(47689)
(47265)
(45727)
师范(45295)
北京(44740)
财经(42879)
(40997)
农业(40667)
(39218)
(38844)
师范大学(36720)
经济学(34600)
基金
项目(215907)
科学(168534)
研究(159563)
基金(153326)
(133672)
国家(132481)
科学基金(112989)
社会(97924)
社会科(92569)
社会科学(92547)
(85646)
基金项目(82858)
自然(73583)
教育(72154)
(72023)
自然科(71747)
自然科学(71731)
自然科学基金(70385)
编号(66457)
资助(62630)
成果(53549)
(50400)
重点(48335)
(46269)
课题(46191)
(44489)
创新(41405)
科研(40697)
发展(40002)
项目编号(39955)
期刊
(141750)
经济(141750)
研究(94583)
中国(64290)
学报(48987)
(48077)
科学(46877)
管理(45584)
教育(39383)
(38676)
大学(36518)
学学(33989)
农业(33845)
技术(28158)
(27071)
金融(27071)
业经(25018)
经济研究(21238)
财经(19426)
图书(19160)
问题(18759)
(17661)
资源(16594)
(16529)
科技(16033)
理论(15406)
技术经济(15027)
现代(14652)
(14304)
实践(14277)
共检索到475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兴民  
煤矿区旅游因旅游活动是在进行采矿中或已停止采矿运作的煤矿区,使其既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类似的共同基础,也兼具了其他类型旅游活动所欠缺的特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煤矿区旅游的资源基础;(2)矿区旅游在整体旅游资源体系中的特性,乃至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可扮演的角色;(3)矿区旅游空间规划;(4)煤矿区旅游的开发条件和方向(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5)煤矿区旅游的可开拓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启胜  王金满  时文婷  
研究目的:探索大型露天煤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WAT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8年,平朔矿区整体上的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包括排土场在内的矿区中部。(2)景观各子流域的斑块密度、边缘面积比、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欧几里得最邻近距离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大小整体上呈增大趋势,连通度、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和回旋半径标准偏差变化较小。中部矿区和西部城区斑块变大,斑块空间分布更加集中且不均,破碎化程度变小。(3)所选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其中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力最强。研究结论: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应合理规划,使景观格局向着抑制水土流失的方向发展,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寇晓蓉  白中科  贺振伟  
为探讨煤炭型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本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通过对矿区产业结构框架组成关系、矿区传统土地复垦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特征与演替规律分析,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地与产业转型的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目标导向机制应从"二元主导机制"过渡到"多元并存主导机制",最终实现"多方合作主导机制";平朔矿区产业框架应由粗放型、外延式向精益型、内涵式转变;依产业链不同,平朔矿区产业转型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黑色工业产业链:煤炭开采-煤矸石-电-硅铝-建材工业,可实现矿区资源、能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博宇  白中科  张笑然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为例,核算2011—2015年期间由于燃油、炸药、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研究结果:2011—2015年期间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高达591.21万t。燃油、爆破、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02.60万t、16.30万t、203.66万t、68.65万t。研究结论:通过缩短运输运距、优化坑下采剥运输道路设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优化车铲匹配、减少电铲待装时间等措施,能够减缓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博宇  白中科  张笑然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为例,核算2011—2015年期间由于燃油、炸药、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研究结果:2011—2015年期间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高达591.21万t。燃油、爆破、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02.60万t、16.30万t、203.66万t、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康杰  
本文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对矿区生态环境难题破解机制进行研究。平朔矿区在煤炭开发中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统一,平朔矿区制定复垦规划对农民进行补偿,通过边开发边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了"以煤补农"的平朔模式。平朔矿区通过土地使用制度、补偿协议、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了政府、企业、农民、科研机构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这对于我国其他矿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发军  文春波  耿峰  宋立生  
新建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是避免“三农四矿”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研究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正在建设中的新郑煤矿区为例,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其社会经济基础,提出了目标、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和发展模式,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建煤矿区在初期可按“煤-电-建”的模式发展,中后期可按“煤化工”的模式发展,并在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面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和绿色社区体系四大循环体系,为其他新建煤矿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孟然  
在山西省平朔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矿区,如果不是看到巨大的露天矿井,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在这两处露天矿井的周围,没有沟壑纵横的采挖痕迹,没有大量裸露的废弃地,而是树林灌木错落分布,长满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台地层层相连,一派绿色天地,与人们总体印象中煤灰肆虐、环境污染严重迥异。露天矿井挖出的大量土石方、留下的废弃地哪里去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公共关系科科长贺振伟告诉记者,1985年起,该矿开展了以造地造土、水土保持、土壤培肥、植被重建为核心的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排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兴民  刘戎  陈玲侠  贺飞  
选择陕西省韩城矿区下属的下峪口矿和燎原矿为研究区域,通过45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探讨了居民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表明: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居民点周围采矿活动强度大,污染企业多,消极感知强,积极感知弱,若居民点周围的企业能带来就业和经济收益,则居民的消极感知就会减弱。进一步分析了居民点周围的采矿活动强度及企业的污染程度、居民点对矿区经济发展的响应程度、自然背景和个体心理等因素对环境污染感知空间分异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闫艳  郭士永  顿德光  金玉洁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立志  张昱朔  张超  杨戈  
从煤矿工业废弃地再利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以峰峰矿区老三矿为例,通过对其存在问题及潜在价值的分析和对工业废弃地在"产业结构优化"框架下更新利用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为此类中小型煤矿工业废弃地再利用规划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正利  王勇  邱彩月  
资源枯竭的老矿区、老企业留下了较为优质的财务资源,也遗留下产权归属不明晰、经营领域重复、行业分散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职工稳定和企业生存发展,需要剖析财务资源存在的现实,借鉴德国鲁尔矿区的发展经验,优化其经营环境,取得集团公司支持,依据相关法规,争取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处理好徐矿、实业、职工三者的关系,依靠勇于开拓、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运用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工具,强化财务资源整合、控制、运作,按适应的运作方式、步骤和路径,让优势得到促进、发展、再发展,打造"东方鲁尔",创建后煤矿时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堂军,孙承爱,庞莹  
根据我国煤矿区发展进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可将煤矿区划分为城市矿区型、矿区城市型和城镇型三类,在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煤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对策。
[期刊] 预测  [作者] 宁云才  张丽华  
1 问题的提出煤矿矿区职工人数和效率是反映矿区生产发展、工资增长和需要、进行生活福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制定矿区发展规划时,要对矿区原煤生产人员、全员效率、职工人数等进行动态预测。这里介绍一种预测煤矿矿区生产效率的SD方法。 2 系统动态学及其在煤矿中应用简介系统动态学或称系统动力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军  李红涛  白中科  赵中秋  钟莉娜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分类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系统大型动物类群分布特征。矿区大型土壤动物有2门4纲10目29类,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4个功能类群,不同功能类群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自高到低为杂食性(33.74%)>植食性(32.10%)>捕食性(31.69%)>腐食性(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