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6)
- 2023(6147)
- 2022(5598)
- 2021(5116)
- 2020(4762)
- 2019(11282)
- 2018(11162)
- 2017(21710)
- 2016(12279)
- 2015(14248)
- 2014(14600)
- 2013(14845)
- 2012(14119)
- 2011(12829)
- 2010(12824)
- 2009(12117)
- 2008(12255)
- 2007(11112)
- 2006(9453)
- 2005(8263)
- 学科
- 济(53362)
- 经济(53310)
- 管理(32430)
- 业(32303)
- 方法(29147)
- 数学(26237)
- 数学方法(26021)
- 企(25912)
- 企业(25912)
- 财(14517)
- 学(14298)
- 农(13878)
- 中国(11799)
- 地方(10294)
- 贸(10219)
- 贸易(10219)
- 易(9858)
- 业经(9226)
- 农业(9123)
- 制(8850)
- 务(8278)
- 财务(8262)
- 和(8260)
- 财务管理(8237)
- 企业财务(7775)
- 环境(7575)
- 融(7159)
- 金融(7157)
- 银(7054)
- 银行(7001)
- 机构
- 大学(188985)
- 学院(187034)
- 济(73810)
- 经济(72219)
- 管理(67943)
- 研究(67713)
- 理学(59086)
- 理学院(58297)
- 管理学(57071)
- 管理学院(56750)
- 中国(49122)
- 科学(47209)
- 农(43482)
- 京(40368)
- 所(37921)
- 业大(35301)
- 农业(35194)
- 研究所(35150)
- 财(32927)
- 中心(30353)
- 江(28267)
- 财经(26592)
- 北京(25358)
- 经(24090)
- 范(23966)
- 师范(23587)
- 院(23570)
- 农业大学(23012)
- 经济学(22848)
- 州(22437)
- 基金
- 项目(127748)
- 科学(97514)
- 基金(91725)
- 研究(84071)
- 家(83796)
- 国家(83162)
- 科学基金(68047)
- 社会(50989)
- 省(50303)
- 基金项目(49248)
- 社会科(48200)
- 社会科学(48181)
- 自然(47648)
- 自然科(46522)
- 自然科学(46502)
- 自然科学基金(45644)
- 划(43644)
- 资助(38809)
- 教育(38784)
- 编号(32889)
- 重点(29946)
- 部(28018)
- 发(27344)
- 计划(27232)
- 成果(26459)
- 科研(25840)
- 创(25748)
- 科技(24885)
- 创新(24243)
- 课题(23213)
共检索到265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8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对香根草生育期内(5–10月)根、茎、叶中营养元素(N、P、K)分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香根草不同器官之间养分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异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年均值来看,香根草各器官中N、P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K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根、茎中N和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N、P、K含量基本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根中P含量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根中N和K、茎中P和K及N和K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899和0.849;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的异速关系分析表明,根中N、P、K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而茎、叶中N、P、K含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本研究从营养分配角度探讨香根草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不同生长阶段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存的养分利用规律及养分贫瘠生境中的调控机制,为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目的】为探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的养分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及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15年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叶的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根、茎、叶中N和K含量变化不显著,茎、叶中P含量逐渐减少;②4个种植年限的香根草不同器官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根部较少,茎、叶部分较多;③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根、茎、叶中N∶P值均小于14,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叶中N∶K呈小幅度升高趋势,茎、叶中P∶K呈降低趋势;④根、茎、叶中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基本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过程中主要受N限制;为了适应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将自身的养分调节、限制在最低养分需求水平并维持动态平衡;地上部分养分含量分配较多,以此保证其能在煤矸石山上正常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琦 聂欣然 张勇 胡振琪
【目的】优选出能够适应华北地区煤矸石山斜角大、贫瘠和干旱等生境特点的先锋植物,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以解决酸性煤矸石山因缺乏植被覆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复燃和扬尘等环境问题。【方法】采用野外实验的方式,以生命周期、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为指标,对土地复垦常用草本植物和华北地区本土植物共14个优势种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人工引种的紫花苜蓿和兴安黄耆能够较好的适应煤矸石山生境,在复垦坡面的植被群落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生命周期为7个月以上,最大分盖度为33.93%和17.59%,但在6-9月盖度明显下降;本土物种中茵陈蒿生态位较宽,在7月和9月盖度最高,最大分盖度为12.67,能够弥补紫花苜蓿和兴安黄耆在夏季盖度较低的不足。【结论】紫花苜蓿、兴安黄耆和茵陈蒿3种草本植物对酸性煤矸石山的适应能力较强,具备作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先锋物种的潜力。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生态修复 草本植物 先锋物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力 林新春 金爱武 冯天喜 周昌平 季宗富
分析了不同年龄苦竹Pleioblastusamarus各器官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苦竹竹秆、竹枝和竹鞭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减少,硅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在苦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及硅元素含量以竹叶最高,其次是竹枝和竹鞭,竹秆最低;与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和光箨篌竹Ph.nidularia相比,苦竹竹秆、竹枝和竹叶的氮、钾、硅元素含量较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当。表6参6
关键词:
植物学 苦竹 器官 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 任晓旭 蔡体久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关键词:
矸石废弃地 养分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雨霞 朱健 曾维 毛文件 郑汝意 王维维 范菲菲
为了探究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在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本文使用甲酸钠作为煤矸石杀菌剂,并将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到煤矸石中制成不同的植生基质,用以种植黑麦草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同时监测其基质渗滤液的理化特性、黑麦草生长状况以及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植生基质均能显著提高煤矸石渗滤液的pH值,并显著降低渗滤液中总Fe、Mn、Cu等重金属浓度。其中,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S4)的综合效果最佳。2)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的添加均能显著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其中添加5%菌渣、10%磷石膏和20%酒厂污泥(S6)的煤矸石基质中黑麦草生物量最大。黑麦草植株内重金属均满足《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饲料原料的限值。3)基质改良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甲酸钠杀菌明显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其余改良方式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综上,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对煤矸石中污染物溶出具有最佳控制效果,同时可快速恢复煤矸石基质植被,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成梁 王伟 黄艺 张洪江 李美生
研究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菌菌丝在煤矸石提取液中的生长模式,并对接种和未接种的白皮松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生长和存活作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菌在85%煤矸石提取液中生长良好。虽然煤矸石环境抑制了菌丝的发展,降低了苗木的接种率,但对于接种后的幼苗,其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未接种幼苗。其中,接种幼苗干质量和侧根数,显著多于未接种幼苗。纯煤矸石的环境中真菌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和发展,但与少量的黄土(15%)混合后,各项生长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个结果说明,为了保证煤矸石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成功,有必要在矸石中混合一定土壤以保证生物技术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外生菌根 铆钉菇菌 白皮松 煤矸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兴明 陈继旺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梁淑英 邓瑞来
为探究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中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理生态的影响,采用土柱试验,设置2种覆土厚度(30cm(M组)、50cm(N组)),每组覆土分别设4个处理组:单独种植香根草(CK)、接种蚯蚓20d后添加香根草(A)、同时接种蚯蚓和添加香根草(B)、添加香根草20d后接种蚯蚓(C)处理,分析覆土理化性质及香根草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CK相比,A、B和C处理均能使覆土pH值显著降低趋向中性(P<0.05),提升覆土EC、OM、TN和TP含量。与CK相比,不同时间接种蚯蚓均能增加香根草发芽率、总重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B处理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A处理叶绿素b含量和C处理根系总长较CK均显著提高(P<0.05)。与CK相比,B处理降低香根草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效果较强,30和50cm厚度覆土下B处理香根草可溶性蛋白较CK分别降低9.34%、4.69%(P<0.05),50cm厚度覆土下脯氨酸含量较CK降低5.55%(P<0.05),而A处理能显著提高香根草丙二醛含量。同一覆土厚度下,A处理仅在30cm条件下显著降低香根草CAT活性;B、C处理香根草SOD、POD活性较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A、C处理中覆土OM、TN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主要环境因子,而B处理中覆土OM、TP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蚯蚓-香根草联合应用于复垦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蚯蚓 香根草 生理生态特性 矸石覆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莹莹 王玉魁 蔡先锋 于晓鹏 李洪吉 袁佳丽 张汝民 温国胜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爆发式生长与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在毛竹爆发式生长期的4,5,6月中旬分别采集不同年龄(1,3,5年生)立竹器官(叶、枝、秆、鞭)样品,测定氮、磷、钾、钙和镁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年龄立竹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毛竹爆发式生长期,相同年龄立竹叶、枝、秆、鞭中的养分质量分数存在差异,氮、磷、钾、钙和镁质量分数竹叶中最高,平均分别为23.18,2.51,12.28,4.08,和0.96 g·kg-1;竹鞭次之,竹秆中最低;氮、磷、钾质量分数竹叶4月较低,5月和6月较高,而在竹枝、竹秆、竹鞭中则是4月较高,5月和6月较低;不同年龄立竹相同器官的营养元素质量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雄辉 李威威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何东进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新 郭景唐 陈峻崎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在不同时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叶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为N>K>Ca>P>Mg>Fe>Mn>Zn>B>Cu,其它器官为N>Ca>K>P>Mg≥Fo>Mn>Zn>B>Cu.各元素在树体内的分布状况随着生长季节有所变化,其中N、P、K、Mg、B比较一致,为叶>细枝>细根>粗枝>粗根>干.叶中N,P、K、Zn、BA生长季开始到结束表现为持续减少,而Ca、Mg、Mn则表现出累积趋势.
关键词:
落叶松 营养元素 养分分布 季节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莉 余红伟 徐晟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在煤矸石综合开发中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生态产业链,归纳了以煤矸石发电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过程的6个关键环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论述了产业链中各部门存在的平衡关系以及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过程,为定量分析与理解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中存在的关系、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科学治理产业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守云 廖飞勇 王茂文 刘文胜
用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对金竹山煤矸石矿区进行植被恢复,25个月后对喷播刺槐等10种植物的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植被生长情况及景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钙、氮、磷和钾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有机质含量是对照的11倍多,但是镁元素的含量下降;单位面积的灌木数量较少,只有28株/m2,而单个个体的直径较粗,最粗的刺槐直径达3.06 cm,高达4 m;土壤表面积累的枯枝落叶厚度达2.96 cm;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裸露的煤矸石经CS技术处理后形成以刺槐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景色优美.
关键词:
CS植被恢复技术 金竹山 煤矸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小波 付勇坚 肖秋国 邓文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并用残渣直接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同时作废气、废液循环,是煤矸石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工艺。通过对工艺原理的研究,揭示了煤矸石—石灰石—纯碱烧结过程的反应历程及影响氧化铝提取率的因素,分析了残渣直接煅烧水泥熟料的机理和废气、废液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
煤矸石,氧化铝,水泥熟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杨春艳 王小展 邓莫楠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质量分数0%、0.1%、0.2%、0.3%和0.4%的SAP对煤矸石基质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1)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物理性质,随SAP使用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呈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上升趋势;(2)SAP会极显著抑制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且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随SAP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当SAP质量分数为0.4%时,对煤矸石毛管水抑制程度较0.3%差异不显著;(3)最小显著差异法拟合分析得到: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 <0.01),上升速率与时间变化呈对数函数下降趋势;(4)在室内通风条件下,72 h内不同SAP质量分数的煤矸石基质含水率持续降低,纯煤矸石(SAP质量分数0%)基质含水率下降趋势最大,水分损失率为15.96%,SAP质量分数为0.3%与0.4%下降趋势较小,水分损失率分别为3.90%和3.52%,差异不显著,且作用时间越长,SAP的保水性能表现越突出。【结论】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且在一定范围内,含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显著。因此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首选质量分数为0.3%的SAP应用于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中,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的水气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