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2)
2023(13603)
2022(11740)
2021(11035)
2020(9018)
2019(20865)
2018(20881)
2017(39462)
2016(21503)
2015(24131)
2014(24309)
2013(24189)
2012(22436)
2011(20475)
2010(20574)
2009(18692)
2008(18332)
2007(16113)
2006(14342)
2005(12688)
作者
(63928)
(52860)
(52290)
(49646)
(33664)
(25328)
(23845)
(20842)
(20117)
(18931)
(18125)
(17849)
(16817)
(16804)
(16268)
(16175)
(15604)
(15591)
(15046)
(14988)
(13183)
(13138)
(12720)
(11993)
(11847)
(11842)
(11756)
(11702)
(10699)
(10360)
学科
(89615)
经济(89525)
管理(62021)
(57478)
(45806)
企业(45806)
方法(35467)
数学(30018)
数学方法(29672)
中国(26762)
(25536)
地方(24747)
业经(21031)
(20597)
(19097)
环境(18288)
农业(17703)
(16123)
(15057)
贸易(15043)
(14898)
理论(14578)
(14499)
技术(14402)
(14381)
(14143)
银行(14102)
(13801)
金融(13800)
(13572)
机构
大学(305125)
学院(305049)
管理(121249)
(117851)
经济(115054)
研究(107078)
理学(103976)
理学院(102748)
管理学(101049)
管理学院(100500)
中国(79794)
科学(68347)
(67426)
(54738)
(53424)
(50924)
研究所(49816)
中心(48185)
业大(46306)
(45630)
北京(43588)
(43175)
师范(42785)
财经(42173)
农业(39458)
(39275)
(38242)
(37857)
师范大学(34576)
经济学(33574)
基金
项目(208638)
科学(163048)
研究(153940)
基金(148567)
(129597)
国家(128451)
科学基金(109594)
社会(94637)
社会科(89561)
社会科学(89537)
(82613)
基金项目(79523)
自然(71285)
教育(69504)
(69445)
自然科(69399)
自然科学(69385)
自然科学基金(68102)
编号(63910)
资助(60658)
成果(51778)
(48540)
重点(46800)
(44929)
课题(44329)
(42953)
创新(39996)
科研(39413)
项目编号(38582)
发展(38498)
期刊
(136685)
经济(136685)
研究(91267)
中国(63698)
学报(48762)
(46748)
科学(45330)
管理(44666)
(38284)
教育(37936)
大学(35988)
学学(33453)
农业(33088)
技术(26657)
(26554)
金融(26554)
业经(24089)
经济研究(20545)
图书(19572)
财经(19358)
问题(17574)
(17197)
资源(16826)
(16391)
科技(15829)
理论(15330)
技术经济(14607)
实践(14227)
(14227)
现代(14143)
共检索到459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承武  朱英  
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矿区当地居民财产、健康造成损失,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既要考虑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价值损失,还要结合具体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补偿主体的实际经济承担能力。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标准要以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费用为下限,以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损失补偿为上限。从生态补偿下限的角度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以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矿为例,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以及居民损失补偿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佳  王承武  
"十三五"规划中新疆被列为煤矿开采重点建设地区,这意味着新疆将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煤炭开采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然后提出区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异地补偿模式、"产业共建"模式和因地制宜补偿模式四种模式作为现行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充。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素英  王亚菲  吴昱昊  
一、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是指煤炭资源在促进工业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额外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负外部性往往没有体现在煤炭开采的决策中,因此最终的煤炭开采成本中忽视了这些负外部性损失,从而导致其私人成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佳  王承武  
"十三五"规划中新疆被列为煤矿开采重点建设地区,这意味着新疆将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煤炭开采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然后提出区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异地补偿模式、"产业共建"模式和因地制宜补偿模式四种模式作为现行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充。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斌成  
本文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我国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企业补偿关系建立意愿的类型和内涵,分析了补偿关系建立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截面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规模、生态破坏复合性、信息公开机制、政府规制能力、与规制者协商机会对企业建立直接生态补偿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信息公开机制对建立直接补偿关系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政府规制能力对建立直接补偿关系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本文根据如上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文洁  常志风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开发过程中损减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资源富集区域丧失的发展机会损失进行的补偿。生态破坏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生态资源恢复费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机会成本法计算;采用恢复成本法,将治理和防护环境污染的工程费用视同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发展机会损失指油气资源开发给当代以及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地方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或放弃资源地的生存发展权而造成的损失,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进行计量。以陕北为例,对补偿标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若为销售收入的2%,相当于每吨石油提取120元,每立方米天然气提取0.02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思锋  杨潇  
通过对生态补偿概念的解析,推导出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在对榆林煤炭开采区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指标权重和补偿顺序;以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本的损失、机会成本、恢复成本等作为补偿依据,提出了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费用的测度方法。运用榆林煤炭开采区神木县域的相关调查数据,对本文构建的包括生态补偿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测度方法在内的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并得出榆林煤炭开采区神木县域内的生态补偿额度。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介福  东野光亮  张志国  
随着煤炭开采,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采空区的塌陷,地面积水,煤矸石堆放,矿井污水、生产与生活废水的排放,煤粉、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粉煤灰及煤炭运输中飞尘等,造成矿区周围一系列的环境效应变化,以及引起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预测塌陷区,应采取有计划的工程设施与生态农业措施,进行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使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步进行,使废弃的土地得到复垦和改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传一  周胜  陈星  
文章将河流生态系统分成16种服务功能,探讨了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价值量测算的原理和方法,接着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原理和测算方法,讨论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原则和类型,最后以福建省建瓯市北津水电项目为例,测算该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价值量,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标准。研究发现,该项目具有正的外部性,正效益为12 344.55万元,负效益为-893.87万元,总的净效益在11 450.68万元,其中发电收益为8 280万元,生态补偿数额范围在生态损失价值的1~7.25倍之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彦其  
煤炭等矿产资源具有耗竭性,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然会带来严重的资源价值损耗。文章运用修正后的使用者成本法估算了山西1993~2010年间因煤炭资源开采而造成的资源价值损耗,发现山西煤炭资源价值损耗严重且耗竭性价值补偿不足。因此,建议改矿产资源补偿费为资源耗竭性补贴,并提高资源耗竭性价值补偿水平;建立区际之间矿产资源耗竭性补偿机制,平衡区域之间、代际之间利益关系;改革耗竭性补贴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提高地方耗竭性补偿水平;耗竭性补贴专款专用,构建有效的资源财富代际转移与转化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帅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琦  施琳娜  丁宝萍  
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模式的研究对于推进生态补偿实施、寻找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典型县神木县为例,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对192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富集区农户选择生态补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更偏好于选择稳定的政策补偿模式和更高额度的现金补偿模式,其中47.9%的农户选择政策补偿,35.9%的农户选择现金补偿,11.5%的农户选择技术(智力)补偿,另有4.7%的受访农户希望得到机会补偿;影响农户选择政策补偿模式的因素是常驻家庭人口、技能和人口规模,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冲槐  董泽琼  马杉杉  
在煤炭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以吕梁地区为例概括了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特点,并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三个角度分析了吕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负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破坏、产业结构失衡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降低等负面效应在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初露端倪,影响了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承受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并指出引入低碳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规避负效应的主要措施。该研究为吕梁地区等新型煤炭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煤炭产量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在中国绿色发展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选取中国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及图形拟合验证,得出煤炭产量与生态效率间存在U型关系,据此提出CP-EE曲线和临界产量。根据临界产量,结合城市类型分析应选择何种产量策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应选取减产策略,验证了当前中国煤炭资源去产能政策的合理性。最后对煤炭产量优化调控的手段提出建议: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调控煤企成本、改革煤炭资源税、建立并完善相关调控机制等途径来实现,为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