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7)
2023(11712)
2022(9873)
2021(9054)
2020(7178)
2019(16206)
2018(16312)
2017(29960)
2016(16734)
2015(18909)
2014(19253)
2013(18909)
2012(17698)
2011(16208)
2010(16842)
2009(15668)
2008(15750)
2007(14631)
2006(13271)
2005(12525)
作者
(49586)
(41059)
(40841)
(38775)
(26155)
(19692)
(18678)
(15830)
(15678)
(15119)
(14161)
(13838)
(13487)
(13171)
(12976)
(12513)
(12147)
(12053)
(11999)
(11757)
(10651)
(10171)
(9928)
(9553)
(9456)
(9265)
(9182)
(9105)
(8410)
(8085)
学科
(67636)
经济(67531)
管理(53945)
(45830)
(37226)
企业(37226)
中国(23445)
地方(21181)
(20892)
(18687)
业经(18496)
方法(18305)
(18288)
环境(16350)
(14650)
数学(14181)
(14172)
银行(14152)
数学方法(13992)
农业(13900)
(13690)
(13624)
金融(13620)
(13169)
(12598)
(12437)
理论(12179)
地方经济(11315)
技术(11259)
资源(11107)
机构
学院(240937)
大学(235044)
(93879)
经济(91469)
研究(85892)
管理(85890)
理学(70761)
理学院(69897)
管理学(68729)
管理学院(68279)
中国(67698)
(52401)
科学(52089)
(48789)
(44532)
(41359)
中心(39594)
研究所(39351)
(39072)
财经(36089)
(34420)
师范(34087)
北京(34041)
(33571)
业大(32529)
(32167)
(31321)
(30199)
农业(29644)
技术(28159)
基金
项目(148501)
科学(115578)
研究(115101)
基金(102182)
(87980)
国家(87119)
科学基金(74007)
社会(70882)
社会科(66976)
社会科学(66962)
(61641)
基金项目(53475)
教育(52704)
(50181)
编号(49349)
自然(44594)
自然科(43273)
自然科学(43264)
自然科学基金(42426)
成果(41676)
资助(40890)
(37634)
课题(35932)
重点(34274)
(32174)
(31558)
(31256)
发展(30335)
(29783)
(29424)
期刊
(123580)
经济(123580)
研究(76702)
中国(62854)
(39637)
(38013)
教育(35685)
管理(34991)
学报(34957)
科学(32446)
(26646)
金融(26646)
大学(26340)
农业(25492)
学学(24165)
技术(22717)
业经(22202)
经济研究(17820)
财经(17810)
问题(15396)
(15367)
图书(14698)
(13421)
资源(13133)
(11976)
论坛(11976)
职业(11443)
现代(11388)
科技(11350)
(11190)
共检索到398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素英  王亚菲  吴昱昊  
一、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是指煤炭资源在促进工业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额外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负外部性往往没有体现在煤炭开采的决策中,因此最终的煤炭开采成本中忽视了这些负外部性损失,从而导致其私人成本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承武  朱英  
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矿区当地居民财产、健康造成损失,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既要考虑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价值损失,还要结合具体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补偿主体的实际经济承担能力。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标准要以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费用为下限,以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损失补偿为上限。从生态补偿下限的角度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以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矿为例,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以及居民损失补偿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佳  王承武  
"十三五"规划中新疆被列为煤矿开采重点建设地区,这意味着新疆将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煤炭开采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然后提出区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异地补偿模式、"产业共建"模式和因地制宜补偿模式四种模式作为现行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佳  王承武  
"十三五"规划中新疆被列为煤矿开采重点建设地区,这意味着新疆将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煤炭开采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然后提出区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异地补偿模式、"产业共建"模式和因地制宜补偿模式四种模式作为现行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斌成  
本文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我国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企业补偿关系建立意愿的类型和内涵,分析了补偿关系建立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截面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规模、生态破坏复合性、信息公开机制、政府规制能力、与规制者协商机会对企业建立直接生态补偿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信息公开机制对建立直接补偿关系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政府规制能力对建立直接补偿关系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本文根据如上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琦  施琳娜  丁宝萍  
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模式的研究对于推进生态补偿实施、寻找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典型县神木县为例,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对192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富集区农户选择生态补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更偏好于选择稳定的政策补偿模式和更高额度的现金补偿模式,其中47.9%的农户选择政策补偿,35.9%的农户选择现金补偿,11.5%的农户选择技术(智力)补偿,另有4.7%的受访农户希望得到机会补偿;影响农户选择政策补偿模式的因素是常驻家庭人口、技能和人口规模,影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介福  东野光亮  张志国  
随着煤炭开采,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采空区的塌陷,地面积水,煤矸石堆放,矿井污水、生产与生活废水的排放,煤粉、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粉煤灰及煤炭运输中飞尘等,造成矿区周围一系列的环境效应变化,以及引起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预测塌陷区,应采取有计划的工程设施与生态农业措施,进行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使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步进行,使废弃的土地得到复垦和改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庆  孟旭光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细执法主体,规范补偿费收取办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实施差别化政策,对新老矿区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明确法律责任,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特殊群体的利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生态立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文盛  孟立贤  
虽然我国学者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没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相结合,由定价机制、实施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雅丽  唐德善  刘洋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和准市场等三种不同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须根据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选择合理可行的补偿模式。研究了政策、资金、实物、项目、教育、技术和生态等七种生态补偿方式,根据其优缺点划分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多重组合与派生,以达到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建斌  
煤炭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本核算构成要素和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成本核算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价格规制,使煤炭价格能充分体现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形成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格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彦其  
煤炭等矿产资源具有耗竭性,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然会带来严重的资源价值损耗。文章运用修正后的使用者成本法估算了山西1993~2010年间因煤炭资源开采而造成的资源价值损耗,发现山西煤炭资源价值损耗严重且耗竭性价值补偿不足。因此,建议改矿产资源补偿费为资源耗竭性补贴,并提高资源耗竭性价值补偿水平;建立区际之间矿产资源耗竭性补偿机制,平衡区域之间、代际之间利益关系;改革耗竭性补贴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提高地方耗竭性补偿水平;耗竭性补贴专款专用,构建有效的资源财富代际转移与转化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志强  
煤炭资源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煤炭资源就地直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使生产不断扩张;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向区域外输送煤炭获取收益,转化为对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对煤炭资源产权安排、定价机制、财税政策安排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因素,以及多数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思维观念受束缚等原因,使得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受到重重阻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昕妍  张伟  刘延松  
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作为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资源开发模式,是当前煤炭行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从保障要素供给、加强专项规划、优化融资环境和强化宏观管理等方面,积极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