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7)
- 2023(11355)
- 2022(9859)
- 2021(8930)
- 2020(7500)
- 2019(17699)
- 2018(17497)
- 2017(33202)
- 2016(18275)
- 2015(20935)
- 2014(21489)
- 2013(21729)
- 2012(20608)
- 2011(19023)
- 2010(19362)
- 2009(18194)
- 2008(18276)
- 2007(16796)
- 2006(14900)
- 2005(13730)
- 学科
- 济(85913)
- 经济(85840)
- 管理(51430)
- 业(49240)
- 企(38351)
- 企业(38351)
- 方法(34488)
- 数学(29847)
- 数学方法(29534)
- 中国(25176)
- 地方(24256)
- 农(24246)
- 业经(18823)
- 学(17833)
- 财(17536)
- 农业(16499)
- 贸(15542)
- 贸易(15527)
- 易(14963)
- 制(14841)
- 和(14520)
- 环境(14248)
- 银(14096)
- 银行(14066)
- 融(13615)
- 金融(13613)
- 行(13578)
- 发(13404)
- 地方经济(13275)
- 技术(12433)
- 机构
- 学院(275031)
- 大学(273958)
- 济(111894)
- 经济(109294)
- 管理(103659)
- 研究(99558)
- 理学(87394)
- 理学院(86348)
- 管理学(84815)
- 管理学院(84305)
- 中国(76546)
- 科学(63576)
- 京(61044)
- 所(52901)
- 农(51658)
- 财(50318)
- 研究所(47875)
- 中心(45926)
- 江(44246)
- 业大(42916)
- 农业(40548)
- 北京(39452)
- 财经(39013)
- 范(38273)
- 师范(37859)
- 州(35616)
- 院(35570)
- 经(35104)
- 经济学(33079)
- 省(32149)
- 基金
- 项目(177110)
- 科学(137234)
- 研究(128554)
- 基金(124089)
- 家(108815)
- 国家(107877)
- 科学基金(90605)
- 社会(78872)
- 社会科(74733)
- 社会科学(74705)
- 省(71923)
- 基金项目(65567)
- 划(60274)
- 教育(58459)
- 自然(58246)
- 自然科(56726)
- 自然科学(56705)
- 自然科学基金(55620)
- 编号(53425)
- 资助(51560)
- 成果(43767)
- 发(43716)
- 重点(40587)
- 部(38259)
- 课题(37944)
- 创(36209)
- 发展(34584)
- 展(33991)
- 创新(33942)
- 科研(33734)
- 期刊
- 济(131563)
- 经济(131563)
- 研究(80405)
- 中国(62238)
- 农(47112)
- 学报(44841)
- 科学(41029)
- 财(38568)
- 管理(37870)
- 大学(32625)
- 农业(32213)
- 教育(31246)
- 学学(30287)
- 技术(26590)
- 融(26209)
- 金融(26209)
- 业经(22762)
- 经济研究(20241)
- 财经(18726)
- 业(18163)
- 问题(17621)
- 图书(16199)
- 经(16132)
- 资源(15773)
- 技术经济(15337)
- 统计(13895)
- 商业(13403)
- 贸(13319)
- 科技(13294)
- 版(13015)
共检索到428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黎明 王豪杰 朱兵兵 沈文龙 郑志学 葛英辉 徐翠云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5个系统选取26项指标构建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25个原煤省份2010—2017年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从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3178和0.3725,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较2013年有下降趋势,2015年开始综合指数又稳步持年增长。②从各系统发展角度,2010—2012年科技和环境系统发展趋势较好,持年稳定增长。资源和经济系统分别经历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系统出现持年下降的发展趋势。2012年后5个系统发展趋势均为稳定上升。③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我国煤炭资源5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014和0.5421,变异系数分别为0.1213和0.1139,说明煤炭资源5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上升,同时各省份的发展差异在逐渐减小。但全国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仍需不断加强系统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乌兰
根据区域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建立了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协调度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确定矿区系统协调发展度阈值,从而对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选取具体矿区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煤炭矿区 可持续协调发展 评价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姚平 梁静国 陈培友
煤炭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合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将协调发展思想与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了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投影寻踪与协调函数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协调发展测度方法,以典型煤炭城市某市为例,进行了子系统间协调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管晶 焦华富
科学认识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过程和规律,是落实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淮北市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遥感和统计数据,从聚落空间、经济结构、社会生活3个维度,探讨90年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过程和协调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加,且变化斑块空间差异显著;乡村建设用地规模缓慢增长,空间集聚程度逐渐提高;城乡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低速均衡、单中心集聚、多中心组团3个阶段。(2)城镇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渐解锁,向多元化、非煤化方向演变;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显著增多;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结构演变经历了二元发展、转型发展、多样化发展3个阶段。(3)矿区“小社会”系统逐渐瓦解,“矿·城”社会空间融合;乡村社会网络不断开放,居民职住模式渐渐分化;城乡社会生活演变经历了“城·矿·乡”相互隔离、人口要素流动加快、生活方式相互融合3个阶段。(4)在对典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特征的差异性,归纳总结出矿镇(村)协同、矿(镇)园共建、中心城镇带动3种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以期为同类型乡镇“城·矿·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克亮 严慧斌 孟祥瑞
本文在构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全国1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相结合,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分析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将煤炭资源城市按照规模进行科学分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因子、社会环境因子、资源因子和就业因子为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其中经济因子起主导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政府应加大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力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黎明 刘保康 郑志学 李长明 张水晶 朱琳龙 苏超 徐翠云
论文针对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中多指标信息不相容的问题以及评价等级划分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综合运用可拓云理论与理想点组合赋权法,建立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的理想点-可拓云模型。该模型根据可拓云理论构造了物元可拓云模型,通过关联函数确定了各等级云关联度,并与各指标理想点组合权重相结合,从而得到可持续力综合云关联度,确定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北省2015年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评价等级特征值为3.069,可知评价等级最接近Ⅲ级,通过云发生器计算各等级概率,结果表明,2015年河北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实地调研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科学合理、结果可靠,为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志强
煤炭资源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煤炭资源就地直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使生产不断扩张;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向区域外输送煤炭获取收益,转化为对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对煤炭资源产权安排、定价机制、财税政策安排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因素,以及多数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思维观念受束缚等原因,使得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受到重重阻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张鹏鎔
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而完成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立宝 姚伟坤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资产化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煤 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和目标;接着,从市场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个方面论述了实施资产化 管理的必要性,最后,对实施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叶柏青 陈立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煤炭产量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在中国绿色发展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选取中国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及图形拟合验证,得出煤炭产量与生态效率间存在U型关系,据此提出CP-EE曲线和临界产量。根据临界产量,结合城市类型分析应选择何种产量策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应选取减产策略,验证了当前中国煤炭资源去产能政策的合理性。最后对煤炭产量优化调控的手段提出建议: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调控煤企成本、改革煤炭资源税、建立并完善相关调控机制等途径来实现,为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杨 雷国平 刘兆军 袁兆华
在定量分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用地结构和用地效益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主要影响因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并不是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低,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城市失业问题,逐步减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稳定是根本,特别要加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少华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关系到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其转型与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难题,而众多难题的破解都需要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的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 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楠楠
本文构建了加入从量征收、分税率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因子的煤炭产业生产模型,并对所形成的三大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征收煤炭资源税不会影响煤炭产业的生产效率;对比从量征收模式,从价征收模式更能有效抑制资本、劳动以及能源的过度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煤炭资源税并不直接作用于煤炭产业的产出结果,而是通过影响资本、劳动、能源消耗等中间投入,进而间接影响煤炭产业的产出量及产出效率。
关键词:
煤炭资源税 从价征收 从量征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萍 林红菱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