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0)
- 2023(13840)
- 2022(11831)
- 2021(11028)
- 2020(9224)
- 2019(20910)
- 2018(20878)
- 2017(40351)
- 2016(22046)
- 2015(24560)
- 2014(24335)
- 2013(24271)
- 2012(22025)
- 2011(19917)
- 2010(19659)
- 2009(17961)
- 2008(17375)
- 2007(15234)
- 2006(13430)
- 2005(11271)
- 学科
- 济(87577)
- 经济(87472)
- 业(66591)
- 管理(58655)
- 农(47838)
- 企(45073)
- 企业(45073)
- 方法(38740)
- 数学(34077)
- 数学方法(33746)
- 农业(31748)
- 业经(23634)
- 中国(21579)
- 财(19848)
- 学(19206)
- 地方(17816)
- 贸(16352)
- 贸易(16346)
- 制(16154)
- 易(15915)
- 技术(14341)
- 环境(13801)
- 发(12732)
- 银(12424)
- 理论(12412)
- 银行(12360)
- 和(12338)
- 策(12118)
- 务(12064)
- 财务(12006)
- 机构
- 学院(313346)
- 大学(311433)
- 管理(126492)
- 济(122835)
- 经济(120313)
- 理学(111360)
- 理学院(110179)
- 管理学(108272)
- 管理学院(107748)
- 研究(104135)
- 中国(76976)
- 农(76249)
- 科学(68910)
- 京(65264)
- 农业(59321)
- 业大(59238)
- 所(53110)
- 财(50829)
- 研究所(49077)
- 中心(48242)
- 江(44208)
- 财经(41836)
- 北京(40238)
- 范(39942)
- 师范(39465)
- 经(38382)
- 农业大学(38028)
- 院(36665)
- 州(35929)
- 经济管理(35563)
- 基金
- 项目(225413)
- 科学(175444)
- 基金(163044)
- 研究(160387)
- 家(144487)
- 国家(143234)
- 科学基金(121728)
- 社会(100453)
- 社会科(94796)
- 社会科学(94769)
- 省(89497)
- 基金项目(88267)
- 自然(81118)
- 自然科(79184)
- 自然科学(79161)
- 自然科学基金(77732)
- 划(74753)
- 教育(71241)
- 编号(66013)
- 资助(65453)
- 成果(51232)
- 重点(49872)
- 部(48724)
- 发(48555)
- 创(46989)
- 创新(43794)
- 课题(43596)
- 科研(43476)
- 计划(42399)
- 国家社会(40903)
- 期刊
- 济(133410)
- 经济(133410)
- 研究(84330)
- 农(76811)
- 学报(58424)
- 中国(55599)
- 农业(52126)
- 科学(51007)
- 大学(43525)
- 学学(41659)
- 管理(40113)
- 财(35066)
- 教育(28644)
- 业经(28390)
- 融(26238)
- 金融(26238)
- 业(24689)
- 技术(24400)
- 经济研究(19161)
- 问题(19006)
- 财经(18903)
- 版(17849)
- 业大(17420)
- 科技(17261)
- 经(15959)
- 图书(15082)
- 理论(14964)
- 技术经济(14900)
- 资源(14677)
- 农业大学(14510)
共检索到438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文恒 姜银苹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农户生活用能 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文恒 朱虹颖 张馨 张敬飒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制定农村减排的相关政策。以渭北"黑腰带"中部白水县地下采煤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定量探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1 639.56 kg C/户)少于非采煤区(1 747.77 kg C/户),前者主要来源于煤炭、薪柴、电能,三类能源贡献了96%以上,煤炭达61.72%;后者主要为薪柴、煤炭、秸秆、电能,较分散多元,整体以薪柴(41.30%)为主。采煤地区农户商品性能源消费1 443.2 kgCe/户,非采煤区为1 014.4...
关键词:
碳排放 农户生活用能 采煤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虹颖 吴文恒 杨新军 张敬飒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晓辉 谷晓伟 何宏谋
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赋存和循环条件产生严重影响,并影响入黄径流量,研究煤炭开采对水循环的影响,揭示河川径流变化机理,这对于研究黄河水沙变化机理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黄河中游窟野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建立YRWBM模型(Yellow River Water Balance Model,简称YRWBM模型)的方法,研究了窟野河流域煤炭开采对水循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是窟野河径流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2006年,窟野河煤炭资源开采量为5 500×104t/a,减少水资源量为2.9×108m3/a,占这阶段径流变化的54.8%。吨煤对径流开采的影响量约为...
关键词:
水循环 YRWBM模型 煤炭开采 窟野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丛蔚 唐跃刚
煤炭生产对周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土地塌陷造成土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渗漏;二是采煤污染了周围的农用水资源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根据这两类损失,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损失评估模型,并以晋煤集团所属矿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煤炭生产 周边农业 损失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县民 王喜莲
煤炭是我国主力能源,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经济新常态下的煤炭开采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的思想。文章在综合考虑煤炭开采中资源储量、开采成本、煤炭价格、技术进步、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跨期最优化开采模型,应用VC可视化编程、数值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开采产量分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最优产量 优化模型 不确定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县民 王喜莲
煤炭是我国主力能源,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经济新常态下的煤炭开采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的思想。文章在综合考虑煤炭开采中资源储量、开采成本、煤炭价格、技术进步、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跨期最优化开采模型,应用VC可视化编程、数值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开采产量分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最优产量 优化模型 不确定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翌 汪云甲 田丰 侯飞
受煤炭开采影响,矿区内植被、土壤等主要碳汇要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在此过程中其碳汇能力被削弱。本文以碳循环、碳源/汇等理论为基础,讨论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植被-土壤系统碳汇变化的计量方法;利用时空自适应反射率模型构建长时期植被NDVI序列;通过沉陷区和非沉陷区对比提取采矿对植被NDVI的影响;利用CASA模型计算植被NPP损失量;结合沉陷区内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测定结果,得到矿区植被和土壤受扰动的碳收支变化。结果表明,2001-2010年,大同矿区忻州窑煤矿因开采导致的植被NPP损失量为4 613.66t;土壤有机碳增加1 641.169t;植被-土壤系统碳汇量减少6 166.401t,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翠梅 戴尔阜 刘乙辰 王亚慧 王芳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一类重要温室气体,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是中国最大的CH4排放源。为编制高质量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有必要对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不同排放源的CH4逃逸开展系统研究。根据《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方法,对中国煤炭逃逸关键排放源井工煤矿开采和矿后活动采用本国特征排放因子法,其他排放源采用缺省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0—2016年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量,分析了上述期间的排放趋势及排放构成,并开展了同其他国家隐含排放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不考虑回收利用量时,2010—2016年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量先升后降,2010年排放量为2525万t,2013年达到峰值2716万t,之后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2269万t,最大的排放环节为井工开采,研究期年平均占比为83%。②2010—2016年CH4回收利用量年均上升17%,2016年回收利用量占总排放量的27%,扣除回收利用量后净排放量峰值年份前移到2011年。③不同国家本地化隐含排放因子差距较大,中国在主要产煤大国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波兰相当,低于德国、俄罗斯和美国,位于IPCC缺省值下限。④从排放源范围、方法选择和排放因子等方面来看,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清单在非附件I国家中属于领先水平,但同附件I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未来进一步提升计算范围的完整性,加强活动水平数据收集,以及深入开展中国特征排放因子研究,同时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加强对煤矿瓦斯的回收利用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志学 王小林
以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托2010~2013年各年年报,运用经济增加值率(EVAR)和综合绩效法,调查了所有样本公司四年的绩效状况,并分别对结果进行了排序。然后,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排序,以2013年为准,对三种排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综合绩效法的绩效排序与EVAR的排序更相关,得到EVAR才是煤炭开采业进行绩效评价与价值管理的科学方法。最后,本文给出了煤炭开采业提高经济增加值率(EVAR)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建忠
采煤给煤矿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煤水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既考验着地方决策,又关系到当地的长远发展。通过对煤矿区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利益相关主体,即地方政府与煤炭企业、煤炭企业与水利部门等社会公众组织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探寻造成水资源破坏、污水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同时在理论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演,对相关利益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水资源 利益相关者 利益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吉李娜 王靖 王英
煤炭开采业在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出发,界定了煤炭开采的生态补偿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煤炭开采的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将环境破坏成本、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成本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纳入核算体系。同时以陕西省煤炭开采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成本进行了核算,该核算结果一方面可以客观反映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牺牲代价,另一方面为陕西省确定合理的煤炭开采生态补偿额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煤炭开采业 环境成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吉李娜 王靖 王英
煤炭开采业在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出发,界定了煤炭开采的生态补偿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煤炭开采的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将环境破坏成本、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成本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纳入核算体系。同时以陕西省煤炭开采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成本进行了核算,该核算结果一方面可以客观反映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牺牲代价,另一方面为陕西省确定合理的煤炭开采生态补偿额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煤炭开采业 环境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娄华君 庄健鸿
21世纪我国的资源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互耗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地沉陷或淹没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互耗矛盾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土地与煤炭的资源同步利用理念及其应用基础,同时,指出实现资源同步利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优临界值。最后,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资源利用现状和调水工程特点,初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同步利用的实现模式:①管道分级的输水方案;②将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调蓄管理系统;③恢复南四湖流域沉陷区的土地功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梁季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消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耗的70%以上。我国煤炭消费量也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储量却仅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对于我国实现煤炭资源集约开采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我国东部煤炭生产企业自发研究试用的煤炭充填开采技术,可大大提高煤炭回采率。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炭充填开采技术实施背景,深入分析了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的巨大宏观经济效益和在全国推广面临的成本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财政支持煤炭充填技术的若干建议,具体包括:对于使用充填开采技术置换出的呆滞煤,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对于使用充填开采技术置换出的呆滞煤减免资源税;对因实施充填...
关键词:
煤炭充填开采 财政 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