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4)
- 2023(14566)
- 2022(12183)
- 2021(11040)
- 2020(8866)
- 2019(20500)
- 2018(20184)
- 2017(38702)
- 2016(20938)
- 2015(23614)
- 2014(23933)
- 2013(23900)
- 2012(22797)
- 2011(20987)
- 2010(21248)
- 2009(19555)
- 2008(19238)
- 2007(17352)
- 2006(15619)
- 2005(14409)
- 学科
- 济(110140)
- 经济(110045)
- 管理(54502)
- 业(49428)
- 方法(36537)
- 企(36462)
- 企业(36462)
- 数学(32036)
- 数学方法(31772)
- 中国(31400)
- 地方(30890)
- 农(28204)
- 业经(22357)
- 学(21979)
- 农业(19413)
- 环境(19305)
- 财(19157)
- 地方经济(17303)
- 制(16904)
- 贸(16881)
- 贸易(16868)
- 易(16156)
- 发(15564)
- 融(15360)
- 金融(15356)
- 银(15168)
- 银行(15138)
- 和(14682)
- 行(14628)
- 理论(13218)
- 机构
- 学院(308389)
- 大学(306142)
- 济(135707)
- 经济(132719)
- 研究(114816)
- 管理(111088)
- 理学(93537)
- 理学院(92293)
- 管理学(90848)
- 管理学院(90237)
- 中国(86436)
- 科学(69509)
- 京(66934)
- 所(59096)
- 财(59084)
- 农(53348)
- 研究所(53295)
- 中心(51725)
- 江(49033)
- 财经(46170)
- 业大(44678)
- 范(43488)
- 师范(43094)
- 北京(42947)
- 经济学(42379)
- 经(41525)
- 农业(41504)
- 院(41440)
- 州(39154)
- 经济学院(37897)
- 基金
- 项目(196749)
- 科学(153718)
- 研究(146340)
- 基金(139217)
- 家(120855)
- 国家(119796)
- 科学基金(101230)
- 社会(93035)
- 社会科(88065)
- 社会科学(88041)
- 省(78789)
- 基金项目(73998)
- 划(65948)
- 教育(65853)
- 自然(62437)
- 自然科(60853)
- 自然科学(60837)
- 编号(60084)
- 自然科学基金(59658)
- 资助(55748)
- 发(49381)
- 成果(48935)
- 重点(45004)
- 课题(42858)
- 部(42646)
- 创(40331)
- 发展(39969)
- 展(39343)
- 国家社会(38192)
- 创新(37828)
- 期刊
- 济(164829)
- 经济(164829)
- 研究(98008)
- 中国(66244)
- 农(49783)
- 学报(45729)
- 财(45079)
- 科学(43675)
- 管理(40463)
- 大学(34289)
- 教育(33676)
- 农业(33625)
- 学学(32164)
- 融(30292)
- 金融(30292)
- 技术(28375)
- 经济研究(26332)
- 业经(26322)
- 财经(22928)
- 问题(22765)
- 经(19977)
- 业(18045)
- 技术经济(17063)
- 贸(16352)
- 资源(15533)
- 世界(15050)
- 现代(14634)
- 商业(14614)
- 统计(14460)
- 图书(14427)
共检索到48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振超
我国煤炭工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以典型煤炭工业城市——淮南为例,在分析我国传统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淮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翼 张士强 曾丽君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发展面临着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关注社会效益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实现工业发展的双赢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选取中国煤炭工业2000—2017年的数据,运用"脱钩"原理构建煤炭工业碳排放与行业发展、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等脱钩指数,分析不同时期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态势,阐释出现不同脱钩状态的原因并探究不同研究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碳排放 煤炭工业 经济发展 脱钩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明
长期以来,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在煤炭工业发展中贯彻低碳经济方针,是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于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而实现能源、环境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虹
一、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发展"过程中的挑战1.煤炭资源受地质条件约束,开采难度日益加大。据相关资料,我国煤炭资源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储采比38年,人均拥有8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煤炭资源大多集中在地表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力 汪克亮
文章以淮南市为例,提出了煤炭城市能源与环境可持续互动发展模式,并给出了煤炭城市实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互动发展模式的具体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康康 储金龙 陈晓华 汪勇政
文章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定量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变化趋势,揭示经济发展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南市整体呈现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加剧上升的趋势;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波动性下降,资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的变化速率剪刀差从0.001增长到0.66,两者变化速率的分异性显著,生态足迹增长速率有所降低,生态足迹产生的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减轻;生态足迹与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素姣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输煤大省。山西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完善法律、科学规划、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山西煤炭工业向新型化、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
煤炭工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金峰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资源赋存中,煤炭占90%以上,按国内矿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总热值计算,煤炭约占96%以上。在当前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就占75%左右。我国76%的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都是由煤炭提供的。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和新能源开发发展的可能性及我国的实际国情,予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比例将不会有明显变化,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煤炭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与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都有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华德尊 朱宏杰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中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出煤炭工业城市点轴结构的渐进形成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模式,确定煤炭产业可持续的生态的发展方向,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加快煤炭城市的发展,避免煤炭城市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萎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复明 景普秋
煤炭资源与生产大省——山西省获准设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其目标是解决煤炭开发带来的严重的外部性问题,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产煤地区转型发展。本文从完善煤炭成本的核算机制入手,运用供求理论,分析了煤炭基金对煤炭生产者、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及基金的设立对煤炭市场、关联市场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青林 胡晓鸣 王思源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开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面临全新的要求。以两淮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城市淮南市为例,认为新时期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发展规律,处理好能源基地与综合型城市的发展关系。通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解读,以及淮南城市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与特征分析,从总体规划视角提出包括重构区域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宜居城市建设五条主要规划对策,并对淮南市的转型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焦华富 宣国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 淮南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新 田永源
我国最大的跨省区的煤炭联合企业——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简称东煤公司),是首批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从而,东煤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集团。东煤公司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的198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纵观9年来的发展历程,成就是巨大的,经验是丰富的。这无疑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深化我国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群体优势和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浩 王浣尘
1.煤炭在一次能源的主体地位难以改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常规能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能资源(按350克/千瓦时标煤折算100年),折合标煤14667亿吨。其中:煤炭7702亿吨,占53%;石油及天然气合计3805亿吨,占26%。目前实际消耗煤炭占30%,石油及天然气占62%。石油及天然气将早于煤炭走向枯竭。从中国情况来看,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按上述世界统计资料统一口径,中国常规能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能资源折合标煤1918亿吨。其中:煤炭1186亿吨,占62%;石油及天然气50亿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