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7)
- 2023(15693)
- 2022(13941)
- 2021(12953)
- 2020(11057)
- 2019(26010)
- 2018(25812)
- 2017(49840)
- 2016(27698)
- 2015(31412)
- 2014(31785)
- 2013(31766)
- 2012(29478)
- 2011(26773)
- 2010(26784)
- 2009(24873)
- 2008(24613)
- 2007(21976)
- 2006(19179)
- 2005(16828)
- 学科
- 济(113531)
- 经济(113413)
- 管理(80088)
- 业(73515)
- 企(60872)
- 企业(60872)
- 方法(54860)
- 数学(47748)
- 数学方法(47212)
- 农(29605)
- 中国(29503)
- 学(27877)
- 财(27411)
- 地方(24420)
- 业经(23430)
- 环境(20859)
- 贸(19930)
- 贸易(19920)
- 农业(19804)
- 易(19266)
- 和(19233)
- 制(18787)
- 理论(18685)
- 务(17342)
- 财务(17266)
- 财务管理(17225)
- 划(16936)
- 企业财务(16280)
- 技术(16176)
- 银(15083)
- 机构
- 大学(405666)
- 学院(402238)
- 管理(157417)
- 济(155117)
- 经济(151393)
- 研究(137709)
- 理学(136389)
- 理学院(134765)
- 管理学(132255)
- 管理学院(131560)
- 中国(100225)
- 科学(91269)
- 京(88197)
- 农(73394)
- 所(71769)
- 财(68774)
- 研究所(65971)
- 业大(65948)
- 中心(62173)
- 江(59536)
- 农业(58280)
- 财经(55669)
- 北京(55651)
- 范(54202)
- 师范(53609)
- 经(50494)
- 院(50255)
- 州(48367)
- 经济学(45806)
- 师范大学(43394)
- 基金
- 项目(278085)
- 科学(215905)
- 基金(199749)
- 研究(195941)
- 家(176551)
- 国家(175129)
- 科学基金(148293)
- 社会(120643)
- 社会科(114171)
- 社会科学(114134)
- 省(109656)
- 基金项目(107181)
- 自然(99969)
- 自然科(97487)
- 自然科学(97453)
- 自然科学基金(95657)
- 划(93033)
- 教育(89653)
- 资助(82995)
- 编号(79818)
- 成果(64255)
- 重点(62658)
- 部(60370)
- 发(59124)
- 创(56294)
- 课题(55308)
- 科研(53950)
- 计划(52785)
- 创新(52620)
- 大学(50593)
- 期刊
- 济(168080)
- 经济(168080)
- 研究(112793)
- 中国(75083)
- 学报(71462)
- 农(64757)
- 科学(63764)
- 管理(54274)
- 财(52020)
- 大学(51868)
- 学学(48712)
- 农业(44625)
- 教育(41731)
- 技术(34351)
- 融(28879)
- 金融(28879)
- 业经(27275)
- 财经(26343)
- 经济研究(25821)
- 业(23966)
- 问题(23668)
- 图书(23225)
- 经(22407)
- 资源(21109)
- 技术经济(20383)
- 版(19910)
- 科技(19885)
- 理论(18858)
- 统计(18069)
- 业大(17888)
共检索到579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嫄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典型的煤炭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煤炭生产历史,形成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和典型的工矿城市特征。2011年底,鹤岗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本文对鹤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对其国土空间进行了评价,为其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保护优先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思想体系逐步得到升华。因此,笔者拟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保护优先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思想体系逐步得到升华。因此,笔者拟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规划 长远计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苏玲 王金亮 角媛梅 周京春 农兰萍 朱泓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研究区域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研究区2008—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代子伟 高佳斌 陈阳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小兰
文章依据PRED框架,建立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2006~2011年间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域资源环境压力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递减,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承载率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部梯状下降模式。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均存在较强的全局正相关,呈现出"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海波 刘旸旸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市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就如何提高江苏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刚 罗雅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分析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内在要求,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探讨,以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分别计算出其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降低污染、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和水污染治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四点改善措施,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资源环境 长株潭 承载力 评价 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桂梅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而《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在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基本原则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桂梅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而《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在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基本原则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承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鹏
基于供需比较的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对西部12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各省省情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有效配置自然资源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 供需比较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成 王红旗 田雅楠 姚治华
系统分析"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对立度,识别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因子,结合瓶颈因子出现频次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实例显示,针对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平、人均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