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0)
- 2023(16146)
- 2022(13793)
- 2021(12954)
- 2020(10621)
- 2019(24768)
- 2018(24899)
- 2017(48000)
- 2016(26046)
- 2015(29354)
- 2014(29559)
- 2013(29081)
- 2012(26794)
- 2011(24290)
- 2010(24574)
- 2009(22290)
- 2008(21575)
- 2007(18909)
- 2006(16763)
- 2005(14901)
- 学科
- 济(110066)
- 经济(109955)
- 管理(73489)
- 业(67927)
- 企(55130)
- 企业(55130)
- 方法(47059)
- 数学(40798)
- 数学方法(40095)
- 中国(32212)
- 农(29362)
- 地方(28525)
- 业经(24477)
- 学(23181)
- 财(22936)
- 环境(20736)
- 农业(19882)
- 理论(18659)
- 贸(18197)
- 贸易(18181)
- 制(17636)
- 和(17627)
- 易(17522)
- 技术(16955)
- 银(15938)
- 银行(15898)
- 划(15699)
- 发(15666)
- 融(15566)
- 金融(15562)
- 机构
- 学院(365673)
- 大学(365413)
- 管理(144671)
- 济(142435)
- 经济(139042)
- 理学(124810)
- 研究(124236)
- 理学院(123354)
- 管理学(120950)
- 管理学院(120298)
- 中国(92874)
- 京(80106)
- 科学(78505)
- 财(63450)
- 所(62249)
- 农(58123)
- 研究所(56668)
- 中心(56490)
- 业大(54362)
- 江(54235)
- 范(51300)
- 北京(51212)
- 师范(50836)
- 财经(50564)
- 经(45807)
- 院(45806)
- 农业(45148)
- 州(44942)
- 经济学(41506)
- 师范大学(41042)
- 基金
- 项目(249850)
- 科学(196146)
- 研究(183141)
- 基金(178934)
- 家(155516)
- 国家(154178)
- 科学基金(132842)
- 社会(113827)
- 社会科(107758)
- 社会科学(107724)
- 省(98561)
- 基金项目(95179)
- 自然(86891)
- 自然科(84863)
- 自然科学(84846)
- 教育(84316)
- 自然科学基金(83250)
- 划(82903)
- 编号(75879)
- 资助(74184)
- 成果(60985)
- 发(56234)
- 重点(55736)
- 部(53875)
- 课题(52754)
- 创(51445)
- 创新(47915)
- 科研(47354)
- 教育部(46065)
- 大学(46025)
- 期刊
- 济(160482)
- 经济(160482)
- 研究(108358)
- 中国(73610)
- 学报(55444)
- 管理(53671)
- 科学(52895)
- 农(52883)
- 财(46565)
- 教育(45545)
- 大学(42171)
- 学学(39326)
- 农业(36964)
- 技术(34209)
- 融(30648)
- 金融(30648)
- 业经(27644)
- 经济研究(25073)
- 财经(23306)
- 问题(21907)
- 图书(21665)
- 经(19854)
- 业(19372)
- 资源(18413)
- 技术经济(18090)
- 科技(18004)
- 理论(17266)
- 现代(16813)
- 统计(16474)
- 发(16321)
共检索到543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力 汪克亮
文章以淮南市为例,提出了煤炭城市能源与环境可持续互动发展模式,并给出了煤炭城市实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互动发展模式的具体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振超
我国煤炭工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以典型煤炭工业城市——淮南为例,在分析我国传统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淮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焦华富 宣国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 淮南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青林 胡晓鸣 王思源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开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面临全新的要求。以两淮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城市淮南市为例,认为新时期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发展规律,处理好能源基地与综合型城市的发展关系。通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解读,以及淮南城市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与特征分析,从总体规划视角提出包括重构区域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宜居城市建设五条主要规划对策,并对淮南市的转型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基于"六普"分街区数据,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研究成熟期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将其社会区划分为:①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②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③一般工薪阶层及退休人员居住区;④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⑤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⑥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基于社会区的空间特征和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采用模型抽象法总结出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城—矿—乡"的三元结构特征和"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城区"呈同心圆、扇形格局;"矿区"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乡村地区"呈边缘化离散型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晓淦 昂琳 王莉
文章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评价,协同城市空间增长需求与生态资源约束,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分析确定淮南市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等级评定的空间扩张可能范围和刚性增长边界;建立GIA—SLEUTH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模型,对空间发展范围进行模拟得出2020年淮南市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基于城市增长边界和资源约束协同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GIA—SLEUTH模型可以为同类城市空间和土地增长提供指导和借鉴,为经济发展提供城市空间管理领域的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康康 储金龙 陈晓华 汪勇政
文章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定量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变化趋势,揭示经济发展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南市整体呈现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加剧上升的趋势;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波动性下降,资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的变化速率剪刀差从0.001增长到0.66,两者变化速率的分异性显著,生态足迹增长速率有所降低,生态足迹产生的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减轻;生态足迹与经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显明 焦华富 许吉黎
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宏毅
文章分析了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两个方面原因,介绍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及淮南矿业集团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并对淮南矿业集团实现循环经济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式选择 实现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亚亮 王曦 宁丽丽 李长爱 王慧 宣建炜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推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题,结合淮南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经验,提出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改造策略;同时对房屋建筑、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及交通设施等方面提出专项优化策略。期望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使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彦斌 彭苏萍
淮南市是一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上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整体结构不完善;人类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和景观产生了干扰和破坏,从而造成其生态结构、功能的破坏以及景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了淮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并给出了计算各评价指标值之间均衡度的模型。最后结合RS、GIS技术实施该评价模型,对淮南市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杨显明 孙雷
基于个体行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视角,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转轨期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不同社会属性居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选择方式,以期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规律,为城市社会与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阶段淮南市居民迁居路径分别表现为组团内部交互式迁移、临近组团跳跃式迁移和目的地组团集中跨越式迁移,居民转职路径表现为复杂网络化与多点指向化、集中化与趋业化以及趋利化与非矿化;2伴随着体制转轨程度的深化,三个阶段居民职住迁移路径表现为居住矿业乡镇化—就业下岗去矿化、居住乡镇城镇化—就业矿业商业化以及居住城区新城化—就业行政商业化;3分别基于次数和导向划分了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社会属性特征的居民对居住空间及职业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波 周恩毅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享受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破坏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致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伦理危机。这一点在以煤炭资源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城市尤为如此。鉴此,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探讨煤炭城市的环境伦理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区域-榆林市为例,剖析了其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环境伦理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然;政府GDP第一的考核指标作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最终提出了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煤炭城市 环境伦理 榆林市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丁兆罡 段传庆 洪天求
城市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厘清绿色经济和绿色城市转型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驱动力、绿色生产力、绿色生命力"三位一体的城市绿色转型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离差最大化法改进的优化模型来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城市绿色转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沈正平 张敬 佟连军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是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采用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和分解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7年徐州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脱钩类型、可持续状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徐州市DMI和DPO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4%和0.91%,而GDP年均增长率为12.62%,二者之间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物质代谢效率的提升又使其发展方式呈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资源投入、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出现弱脱钩现象,表明徐州经济系统正处于显著的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规模扩大和技术效应抑制作用减弱是引起煤炭城市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可持续发展降低的主要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