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5)
2023(16399)
2022(13857)
2021(12931)
2020(10364)
2019(23854)
2018(23731)
2017(44726)
2016(24183)
2015(26954)
2014(26925)
2013(26570)
2012(24653)
2011(22258)
2010(22453)
2009(20234)
2008(19573)
2007(17378)
2006(15520)
2005(13727)
作者
(69964)
(58157)
(57672)
(54563)
(37150)
(27819)
(26133)
(22688)
(22088)
(20712)
(19758)
(19636)
(18480)
(18362)
(17871)
(17607)
(17245)
(16984)
(16606)
(16532)
(14339)
(14331)
(13981)
(13241)
(13018)
(12958)
(12906)
(12793)
(11678)
(11482)
学科
(101061)
经济(100965)
管理(71407)
(69846)
(57064)
企业(57064)
方法(39309)
数学(33092)
数学方法(32740)
中国(32567)
(28203)
地方(27164)
业经(24549)
技术(24174)
(21111)
(20688)
农业(19651)
(17245)
理论(17240)
(17032)
贸易(17015)
环境(16783)
(16408)
(16049)
(16030)
银行(16006)
(15426)
(15409)
金融(15407)
(15329)
机构
学院(340923)
大学(339493)
管理(135776)
(134458)
经济(131278)
研究(117514)
理学(116700)
理学院(115352)
管理学(113533)
管理学院(112894)
中国(86927)
(74190)
科学(73163)
(59436)
(58535)
(53883)
研究所(53145)
中心(52986)
(51227)
业大(50178)
(47830)
北京(47486)
师范(47400)
财经(47091)
(43323)
(42797)
(42304)
农业(41671)
经济学(39023)
技术(38518)
基金
项目(232943)
科学(183863)
研究(174122)
基金(166056)
(144096)
国家(142798)
科学基金(123225)
社会(108802)
社会科(103073)
社会科学(103046)
(93204)
基金项目(88921)
教育(79715)
自然(78732)
(77816)
自然科(76909)
自然科学(76896)
自然科学基金(75512)
编号(71762)
资助(66316)
成果(57917)
(53903)
重点(52121)
(52069)
课题(50563)
(50160)
创新(47901)
国家社会(44046)
项目编号(43724)
发展(43302)
期刊
(154336)
经济(154336)
研究(103923)
中国(72287)
管理(52132)
学报(50618)
(49818)
科学(48967)
教育(46033)
(42550)
大学(38553)
学学(35948)
农业(35091)
技术(33442)
(29786)
金融(29786)
业经(26946)
经济研究(23782)
财经(21980)
问题(20977)
科技(19432)
图书(19294)
(18830)
(18442)
技术经济(18165)
理论(16328)
现代(16289)
(15647)
论坛(15647)
商业(15445)
共检索到513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平  顾德文  李玥  
煤炭城市在我国的基础产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却已成为我国大多数煤炭城市所面临的窘境。本文深入剖析我国煤炭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燕波涛  
为研究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煤炭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本文选取经济体排放二氧化硫(SO2)总量作为环境规制指标,采用与"煤"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技术创新指标,选取煤炭消费数量作为煤炭产业发展指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2000~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者呈"U型"曲线,环境规制短期和长期有力于煤炭产业发展,中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需平衡产业规制强度;技术创新对煤炭产业发展短期提振效果显著,但技术创新短期内很难突破环境规制制约煤炭产业发展助推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发展。同时提出,环境规制管控要适度;技术创新从量变向质变转变;打造产业链"减排"措施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西武  顾文选  
煤炭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开采煤炭资源来支撑,而忽略了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造成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通过分析永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永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与制度创新方面,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促进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李秀春  姚平  
煤炭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以城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为投入.以城市人口发展、经济发展为产出,将DEA的思想和模型应用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中,以典型煤炭城市鸡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DEA有效性与指标集之间的关系.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鸡西市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张鹏鎔  
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而完成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镭  程静  
大同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型矿业城市。40余年因煤炭资源开发和外输,形成了该市畸重的工业结构。在优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大同煤炭资源在全国的作用、资源赋存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论证了大同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最后提出了优化配置资源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煤炭主导产业结构以及治理改良生态环境等途径与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雁灵  
文章对山西省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了如何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的增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丽   李中  
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常规能源石油和煤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和它们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分析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应用技术发展的缓慢 ,并对中国 2 1世纪能源战略进行了简要介绍 ;其次在简单介绍了山西省煤炭能源特征和近两年来产销量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煤炭产业多年来经济效益低下和环境代价太大的现实情况 ;最后提出了山西煤炭能源实施“优劣分离 ,集中治理 ,减污增效 ,净化环境”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金锁  王喜莲  
煤炭是我国及陕西省重要的战略能源资源之一,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煤炭科技状况的比较研究,其次立足陕西煤炭资源分布及开发实际,通过其优劣势分析,提出了促进陕西煤炭科技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磊  吴红梅  
文章指出,煤炭开发和加工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度开采造成了山西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储量下降;而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导致山西产业结构单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文章认为,使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更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利  张洪潮  王泽江  
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障地区经济发展稳定和谐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阻滞煤炭产业集群向高级化发展的资源、环境、技术等主要约束因素,并以系统战略的观点提出,从规划可持续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等多条路径实现我国煤炭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守祯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决定了它的开采与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如何使煤炭资源得以长久利用,首先必须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的管理格局,追溯到资源开采的源头去思考问题。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机制,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行和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关政策,吸引、鼓励、支持商业性的资源勘探和股份制合作,并且资源形式同大型集团化公司合作实施。从资源保护的长期性与合理性出发,资源税的征收应做调整,变产量征收为储量征收,更适合煤炭资源的有效保护。根据市场发展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地方政府应具有一定的资源处置权限,如资源转让权。在中央授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省一级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克亮  严慧斌  孟祥瑞  
本文在构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全国1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相结合,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分析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将煤炭资源城市按照规模进行科学分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因子、社会环境因子、资源因子和就业因子为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其中经济因子起主导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政府应加大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