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8)
2023(8150)
2022(6375)
2021(6154)
2020(4756)
2019(10946)
2018(11037)
2017(19062)
2016(11436)
2015(13347)
2014(13441)
2013(12225)
2012(11117)
2011(10307)
2010(10277)
2009(9111)
2008(8922)
2007(7903)
2006(7165)
2005(6936)
作者
(28657)
(23830)
(23741)
(22847)
(15170)
(11254)
(10930)
(9448)
(9202)
(8411)
(8146)
(7944)
(7782)
(7589)
(7543)
(7501)
(7195)
(6898)
(6806)
(6794)
(6334)
(5748)
(5736)
(5430)
(5422)
(5319)
(5316)
(5213)
(4820)
(4754)
学科
(43341)
经济(43301)
中国(23117)
管理(22952)
(21425)
教育(19334)
方法(16258)
(14910)
企业(14910)
数学(14621)
数学方法(14489)
(13339)
(10182)
贸易(10174)
(10014)
(9915)
业经(9652)
(9227)
理论(9000)
发展(8706)
(8584)
农业(8577)
(8250)
(8188)
(7008)
银行(7003)
地方(6952)
教学(6890)
(6833)
(6632)
机构
大学(157484)
学院(151076)
(66256)
经济(65111)
研究(62341)
管理(48482)
中国(42313)
理学(41252)
理学院(40659)
管理学(39926)
管理学院(39618)
(35950)
科学(33681)
(30550)
(30338)
师范(30198)
教育(29473)
(28384)
研究所(27928)
中心(25479)
师范大学(25205)
北京(24278)
财经(22783)
经济学(22593)
(22110)
(22080)
(21099)
(20587)
经济学院(20338)
技术(17556)
基金
项目(96362)
研究(79129)
科学(78773)
基金(69588)
(60030)
国家(59456)
社会(51190)
科学基金(49913)
社会科(48332)
社会科学(48322)
教育(43943)
(34973)
基金项目(34626)
编号(32749)
(32589)
成果(29646)
资助(28468)
自然(28035)
自然科(27458)
自然科学(27451)
自然科学基金(27001)
课题(26415)
(24827)
重点(23662)
(22759)
教育部(22334)
中国(22136)
国家社会(21764)
(21739)
(21070)
期刊
(71231)
经济(71231)
研究(60397)
教育(49484)
中国(40818)
学报(20241)
科学(20159)
(19976)
(19925)
管理(18937)
大学(17239)
技术(16214)
学学(14433)
农业(14278)
经济研究(13140)
(12675)
金融(12675)
职业(12358)
财经(12164)
(10779)
(10440)
世界(10090)
问题(9939)
国际(9534)
业经(9499)
(8761)
(8684)
论坛(8684)
技术教育(8142)
职业技术(8142)
共检索到24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兴德  
"焦虑"是现代性的普遍性症候,对于中国具有特殊意义。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曾因空前的民族危机、文化危机而引发严重的文化"焦虑"现象。然而,"焦虑"既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百余年来,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现代化"追赶者"向"并肩者"的跨越,正在努力向着高等教育现代化"领先者"目标迈进。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怎样走出"焦虑"、重塑"认同"其实质是在一个不均衡的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何辨识"自我"、塑造"自我",努力探索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有效应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依附"与"自主"的冲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胡艳婷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不是其内部独立要素的反映,而是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具有共性的特殊关系的体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12年与相关省市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连续12年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斯蒂芬妮·马歇尔  
2015年5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胜,他提出改进大学和改革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11月初,英国宣布了新的教育高质量推进计划,一些具体的举措,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学生,我们不仅要吸引学生报名、报考我们的学校,而且要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同时,在全国的调研当中,也会调研学生和老师对自己国家的高等学校有什么看法,他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什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智运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而言,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说它是"后发"的,是说"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在中国出现得较晚;说它是"外生"的,主要是指它不是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渐进演化而来,而主要是在外部力量刺激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现代化运动在导致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现代化的忧思,向我们提出了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实文化,而最根本的则首先必须超越自身的偏狭,建构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教育哲学观,才能发挥其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功能,承担起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历史使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冰  刘标  许庆豫  
本文梳理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沿革,探讨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及其负面性质,分析了其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赋予现代化过程的双重性质。文章基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多重性质,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过程,解释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消解高等教育现代化危机的设想:应当吸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和观点,重新确认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改革高等教育的相关体制,使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更为顺利,面向人类奉献更加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对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机遇,高校要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好“新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贺祖斌  卞志国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