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5)
2023(11939)
2022(10470)
2021(10228)
2020(8347)
2019(19719)
2018(19536)
2017(36673)
2016(19888)
2015(22679)
2014(22511)
2013(22523)
2012(20810)
2011(18986)
2010(18567)
2009(17061)
2008(16509)
2007(13794)
2006(11962)
2005(10784)
作者
(56212)
(46634)
(46044)
(44113)
(29767)
(22214)
(21081)
(18468)
(17757)
(16504)
(15991)
(15763)
(14792)
(14557)
(14411)
(14252)
(13818)
(13620)
(13235)
(13086)
(11491)
(11419)
(11037)
(10522)
(10389)
(10314)
(10242)
(10163)
(9289)
(9135)
学科
(81846)
经济(81757)
管理(53794)
(50188)
(41227)
企业(41227)
方法(38390)
数学(33574)
数学方法(33246)
中国(24507)
(20526)
(18658)
(17635)
(17160)
贸易(17151)
(16743)
业经(16733)
地方(14892)
(13953)
农业(13507)
(13275)
理论(12661)
环境(12621)
(12279)
银行(12246)
(12054)
金融(12053)
(11749)
技术(11742)
(11163)
机构
大学(283251)
学院(277115)
(117492)
经济(115238)
管理(111439)
研究(99691)
理学(96879)
理学院(95771)
管理学(94299)
管理学院(93803)
中国(75061)
(61729)
科学(60110)
(50832)
(49830)
研究所(45699)
中心(44150)
(41987)
财经(41156)
北京(39986)
业大(39720)
(37783)
(37524)
师范(37253)
(37143)
(36026)
经济学(35561)
农业(32842)
经济学院(32001)
财经大学(30884)
基金
项目(192220)
科学(151572)
研究(141687)
基金(141655)
(123437)
国家(122484)
科学基金(104771)
社会(89787)
社会科(85084)
社会科学(85062)
基金项目(75312)
(70955)
自然(67697)
自然科(66124)
自然科学(66109)
自然科学基金(64915)
教育(64237)
(61338)
资助(58621)
编号(56826)
成果(46529)
(43899)
重点(42836)
(40584)
(39583)
课题(38720)
教育部(37854)
国家社会(37367)
创新(36979)
科研(36751)
期刊
(124555)
经济(124555)
研究(87474)
中国(52078)
学报(43452)
科学(41374)
管理(40926)
(37550)
(36450)
大学(33031)
教育(31520)
学学(30558)
农业(27052)
技术(22834)
(22684)
金融(22684)
经济研究(20816)
财经(19864)
业经(17877)
(16994)
图书(16777)
问题(16049)
理论(14874)
(14807)
(14702)
世界(13872)
科技(13616)
技术经济(13420)
实践(13372)
(13372)
共检索到410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惠   郑富兴  
“师道”是我国传统教师文化的核心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师道研究主要回应了师道的概念和内涵、传统师道的思想与实践、近现代传统师道式微、现代师道重构四个焦点问题,在范围和内容上不断拓展,在研究内涵和视角上渐趋丰富。但是,当前师道研究也存在不少缺憾,如在研究内容上对师道概念认识模糊、分歧较大,对近现代师道研究比较缺乏,现代新师道的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师道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较狭窄。师道的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现代新师道的内涵研究,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综合国家视角与共同体视角等多学科研究,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整体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萍  李敏  
提升质量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未来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回应了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判定方式、学前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以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路径四个焦点问题。与西方国家一样,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深入探究已经引发了学界对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的批判和反思。在复归主体性、情境性、文化性的呼声中,后续研究将超越技术理性主义"质量话语",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运用,从静态横断的因子分析走向动态整体的机制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于泽元  靳玉乐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研究领域发生了由结构——功能观向文化——个人观进行转变的理论转向。与此转向相匹配,研究者关注教师认同感、效能感、情绪和学校文化的研究。这些理论转向和研究焦点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观意义建构,不仅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新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启发意义,而且也启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要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参与有意义的课程变革,同时也启发我们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苑大勇  
在美国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在国际数学测试中排名下降,教师授课存在困难。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公布了《课程焦点》报告。该报告列出了从幼儿园到8年级每个年级具体的数学课程焦点,是美国建构主义数学课程改革回归基础的适当转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建强  许艳丽  
科学的学习评价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高职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近2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学习评价研究主要回应了高职教育学习评价的功能与意义,评价的构成要素与评价方式,评价的现实困境,以及评价的优化路径四个主要问题。对学习评价的持续探究已经引发了学界对工具理性"评价话语"的反思与批判。在回归主体性、人文性、情境性的研究进程中,将会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更加强调评价视角的跨学科性和评价手段的智能化,并探索构建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综合学习评价体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岩  佟家栋  
中国复关"焦点"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陈岩,佟家栋在中国复关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中国以什么样的身份复关,与此相关的是对中国经济和贸易实力高估的问题,西方高估中国实力带来的恐俱使其极力阻挠中国复关,其中美国成为集中的代表,对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春山  白龙  
截至目前,研究次贷危机的文献相当丰富,视角各异。围绕次贷危机展开的国际合作和大国博弈日渐深入,讨论的焦点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切换,还将延续下去。本文着眼于对现有研究和争论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不同人士的主要观点及其关系,探寻理论研究和政治博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邵晓枫  
近十年来我国对师生关系的研究,观点多样,主要有:师生应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这是占主要地位的观点;教师主导下的民主、平等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不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而又不对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等。这些观点从不同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论述,超越了师生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范畴,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有生搬硬套西方哲学理论的趋向,对中国传统师生关系思想重视不够,一些观点有片面性,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还有待加强。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芳  白美玲  李兆静  
价值焦点思考是一种解决多目标问题的决策分析方法,强调价值在决策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于决策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具有启发意义。价值焦点思考广泛应用于军事、管理、营销、信息系统等领域。文章全面综述了国内外价值焦点思考相关研究,系统介绍了价值焦点思考的含义、优势、模型建立、应用步骤、权重计算、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各领域的决策研究及其情报服务提供支持和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志勇  
国内营销研究已开展30年,由于文献分散与数量庞大造成的分析困难,目前尚未有全面的回顾。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依托CNKI数据库,精选主题关键词,结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标准,克服上述困难,将30年国内营销研究归为五个主题,分别描述与分析研究的焦点与趋势,较为全面地展示30年的研究历程,希望对国内研究者的选题有所帮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家骕  刘影  戚耀元  张庆芝  
将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描述为"四阶爬坡",即学习引进补短期、引进模仿改进期、整合助推自创期、自主迭代提升期,并对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创新模式作出了解释。进而,梳理并讨论了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主要特点、基本经验与主要教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化,特别是国家、业界越来越重视"创新引领发展",现阶段亟待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国际治理结构重构背景下国际创新竞争与合作机制可能发生的变化;大科技时代"引领性科技创新"的发生及实现机制,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应有的结构和体制机制,未来科学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应处的"生态位";"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逻辑构建问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阳  
2002年11月19日,我国政府为维护国内钢铁产业安全,“入世”后首次启动了钢铁保障措施例外救济措施,维护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但却遭到了日本、韩国等其它WTO成员的广泛质疑。为更好地运用保障措施条款,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文章对日、韩等WTO成员也提出质疑以及我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件的经验和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