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7)
2023(5685)
2022(4772)
2021(4515)
2020(3988)
2019(8682)
2018(8640)
2017(15996)
2016(8919)
2015(10039)
2014(9946)
2013(9773)
2012(9330)
2011(8483)
2010(8511)
2009(8278)
2008(8433)
2007(7784)
2006(6965)
2005(6473)
作者
(29657)
(24882)
(24717)
(23355)
(15807)
(12143)
(11139)
(9805)
(9703)
(8967)
(8666)
(8582)
(8211)
(8118)
(7927)
(7835)
(7570)
(7433)
(7405)
(7238)
(6370)
(6265)
(6040)
(5789)
(5662)
(5586)
(5555)
(5535)
(5166)
(5094)
学科
(32271)
经济(32217)
(25374)
管理(24527)
(19831)
企业(19831)
方法(16516)
数学(14352)
数学方法(14080)
中国(11236)
(10879)
保险(10786)
(10522)
(10393)
(8831)
(8461)
银行(8428)
(7948)
(7687)
(7525)
金融(7525)
(6858)
财务(6845)
财务管理(6820)
企业财务(6514)
理论(6260)
业经(6255)
(6190)
贸易(6186)
(6043)
机构
大学(133880)
学院(130050)
研究(49495)
(49193)
经济(48004)
管理(44882)
中国(41513)
理学(37483)
理学院(37010)
管理学(35928)
管理学院(35731)
科学(33576)
(30201)
(29991)
(27579)
(26661)
研究所(25173)
农业(24262)
业大(23106)
中心(22753)
(20774)
财经(20641)
北京(19525)
(18892)
(18009)
(17080)
(16219)
财经大学(15721)
经济学(15630)
(15421)
基金
项目(86602)
科学(66664)
基金(64197)
(59864)
国家(59419)
研究(55169)
科学基金(48711)
自然(35258)
自然科(34480)
自然科学(34465)
自然科学基金(33836)
社会(33810)
基金项目(32537)
(32090)
社会科(31832)
社会科学(31820)
(29216)
资助(28859)
教育(25098)
重点(20420)
编号(19787)
(19068)
计划(18865)
科研(17817)
(17169)
(17006)
成果(16683)
科技(16674)
创新(16168)
大学(15593)
期刊
(53192)
经济(53192)
研究(41128)
学报(30567)
中国(29328)
(26880)
科学(24503)
大学(22076)
学学(21081)
(20909)
(18416)
金融(18416)
农业(18032)
管理(17684)
教育(11888)
财经(10807)
(10425)
技术(9576)
(9209)
经济研究(8598)
业大(8592)
(7777)
统计(7508)
农业大学(7066)
业经(6359)
问题(6341)
林业(6236)
(6138)
理论(6136)
(6109)
共检索到206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爽  敦亚楠  侯志广  赵晓峰  王鑫宏  逯忠斌  
【目的】了解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然后于2012和2013年在山东、吉林进行田间试验,对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施药后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2年和2013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6d(山东)和2.5d(吉林)、1.2d(山东),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5d(山东)和4.3d(吉林)、9.6d(山东)。烯酰吗啉施用剂量、施药次数不同,则其在马铃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李少南  张蓉  南宁丽  钱锋利  杨彩霞  
【目的】研究吡虫啉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甘草规范化种植中吡虫啉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根法,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依推荐剂量设1次和2次施药处理,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样品经盐酸溶液和甲醇提取及氯化钠溶液和二氯甲烷净化后,采用AgilentHPLC-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吡虫啉在甘草根部及其根际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残留动态进行分析。【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的最低检出量为7.49×10-10g,最低检出浓度为3.75μg/kg。标准品不同进样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进样量为0.1~10μg/mL时,吡虫啉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代雪芳  毛佳  宋爽  张雪燕  
为了评价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2008-2009年在云南和北京进行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苜蓿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净化后,用气相色谱仪带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8%~100.7%和90.4%~96.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5.2%和3.0%~3.7%,符合残留分析要求。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快,其消解半衰期在苜蓿和土壤中分别为4.2~6.0和8.4~11.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按最高推荐施药剂量2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九雪  钱传范  申继忠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硫丹(endosulfan)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硫丹在苹果中消解快,但在土壤中消解相当慢;硫丹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1~2.3d和15~26d。在整个苹果生长期,使用硫丹175mg·L-1和350mg·L-1喷雾2次、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15~30d,硫丹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明  黎理  刘春来  刘照清  李拥兵  李建国  
为探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其安全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南省浏阳市城关镇和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37.13g/hm2时,浏阳市城关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2e-0.1959t和y=0.7962e-0.3174t,半衰期分别为3.54d和2.18d;长沙县黄花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0.7277e-0.1909t和y=0.623e-0.3881t,半衰期分别为3.63d和1.79d.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在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  邓毅书  浦恩堂  代雪芳  李文希  王静  刘朝敏  张雪燕  
【目的】建立烟草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分析方法,探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其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用乙腈提取、硅胶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干烟叶、烟草植株和土壤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0.05~1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0.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6%,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中的定量限(LOQ)为0.1 mg/kg,在土壤中的定量限(LOQ)为0.05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烟草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13.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27.7 d。云南和山东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干烟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残留量在2.1~7.7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烟草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建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烟草害虫,按推荐剂量41.25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  温家钧  边侠玲  花日茂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 d、橘肉中7.95~12.65 d、全果中7.95~12.65 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 d。2年试验结果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 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 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洪  周游  李伟声  王昆  张宁  张志祥  吴忠验  
为了解戊唑醇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动态,建立了戊唑醇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广东、湖北和陕西3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的戊唑醇,使用Florisil小柱净化,UVD-HPLC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1~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戊唑醇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32%~95.11%,相对标准偏差为2.79%~5.90%;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5%~92.45%,相对标准偏差为2.64%~5.17%;黄瓜和土壤中戊唑醇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6×10-2ng,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在黄瓜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芬  王静  魏闪闪  杜欣蔚  邵华  金茂俊  王珊珊  佘永新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通过土壤穴施施药方式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制定阿维菌素缓释粒剂防止黄瓜根结线虫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阿维菌素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的1.5倍(5.62 g·m-2)为施药剂量,在黄瓜移栽时通过土壤穴施方式施药1次。分别测定施药后2 h、1 d、3 d、5 d、7 d、10 d、14 d、21 d、28 d和45 d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变化。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设置高低两个不同施药剂量:低剂量按推荐剂量3.75 g·m-2,高剂量按推荐剂量的1.5倍(5.62 g·m-2),分别于黄瓜移栽时土壤穴施1次,于黄瓜成熟期采样测定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敏   李妍昕   张含   石汝杰  
【目的】调查了解重庆佛手产地土壤及药材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佛手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佛手中重金属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庆12个佛手产地土壤和药材中8种重金属残留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25种农药残留;采用单项指数法(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P_(m))评价污染水平;采用靶标危害系数(THQ)、危害系数(HI)及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重庆12个佛手产地土壤中重金属Cd、Cr、As、Ni、Pb、Hg、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42.27、4.11、27.40、19.41、0.01、14.46、71.30 mg/kg,各项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均值都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9,佛手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等级(P_(m)≤0.7);25种有机农药在佛手产地土壤样品中均被检出,土壤中OCPs平均残留量最高的是∑DDT,为0.074 9 mg/kg,土壤∑OPPs平均残留量超过0.025 mg/kg;佛手中Cd、Cr、As、Ni、Pb、Hg、Cu、Zn的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水平(P_(i)≤1),整体污染等级处于安全级;佛手药材中OCPs检出率为100%,整体上OPPs的平均残留量稍高于OCPs。食用佛手后所引起的THQ指数均小于1;25种农药对儿童和成人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均低于100%。【结论】重庆佛手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等级(P_(m)≤0.7),未对佛手产品构成质量风险;佛手药材中的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硫环磷属于轻微污染(1<P_(i)≤2),这3种农药在生产中需重点控制;佛手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人体的非致癌及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邓吉生  张雪燕  翟留香  吴文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炼  曾华兰  叶鹏盛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为评价福美双在川麦冬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川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川麦冬喷施福美双比较安全,在有效成分含量900、1800 g·hm-22种剂量下,福美双在川麦冬茎叶上的半衰期为2.32~2.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09~4.63 d,喷施后1 h到30 d在川麦冬根部均未检测到福美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财颖  杨丽华  吴君兰  卿朝霞  魏维科  龚道新  
于2018年在湖南长沙、湖南张家界、浙江兰溪等12地开展除虫脲的最终残留试验,并在其中湖南长沙、江西高安、广西南宁、福建漳州等4地进行除虫脲的残留消解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并进行除虫脲的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柑橘样品先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再经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最后用HPLC–MS/MS分析测定,外标法定量,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除虫脲的添加水平为0.01、0.10、1.00、5.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102%和76%~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1%和8%~9%;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性缓慢下降,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18.0 d和9.6~34.0 d;质量分数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在柑橘上以125 mg/kg(制剂用量为2000倍液)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 d采样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55 mg/kg和<0.01~0.93 mg/kg,除虫脲在柑橘中的残留量均小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除虫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651 2 mg(柑橘全果)、0.644 4 mg(柑橘果肉),风险商为51.7%(柑橘全果)、51.1%(柑橘果肉),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志恒  汤涛  徐浩  李振  杨桂玲  王强  
【目的】明确中国居民氯吡脲的膳食摄入风险和现有的氯吡脲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对消费者健康的保护水平。【方法】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残留监测的农药残留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基于现有MRL标准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和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结果】采用规范残留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117—0.318μg·kg-1bw·d-1,只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17%—0.45%;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06—1.33μg·kg-1bw·d-1,只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01%—0.13%。采用市场监测数据的评估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财颖  杨丽华  吴君兰  卿朝霞  魏维科  龚道新  
于2018年在湖南长沙、湖南张家界、浙江兰溪等12地开展除虫脲的最终残留试验,并在其中湖南长沙、江西高安、广西南宁、福建漳州等4地进行除虫脲的残留消解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并进行除虫脲的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柑橘样品先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再经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最后用HPLC–MS/MS分析测定,外标法定量,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除虫脲的添加水平为0.01、0.10、1.00、5.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102%和76%~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1%和8%~9%;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性缓慢下降,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18.0 d和9.6~34.0 d;质量分数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在柑橘上以125 mg/kg(制剂用量为2000倍液)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 d采样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55 mg/kg和<0.01~0.93 mg/kg,除虫脲在柑橘中的残留量均小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除虫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651 2 mg(柑橘全果)、0.644 4 mg(柑橘果肉),风险商为51.7%(柑橘全果)、51.1%(柑橘果肉),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