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5507)
- 2022(4519)
- 2021(4008)
- 2020(3334)
- 2019(7188)
- 2018(6775)
- 2017(12325)
- 2016(6980)
- 2015(7217)
- 2014(6847)
- 2013(6666)
- 2012(6017)
- 2011(5400)
- 2010(5045)
- 2009(4592)
- 2008(4433)
- 2007(3689)
- 2006(3107)
- 2005(2443)
- 学科
- 济(23740)
- 经济(23711)
- 业(18838)
- 管理(18665)
- 企(14274)
- 企业(14274)
- 方法(11969)
- 数学(10941)
- 数学方法(10870)
- 农(7652)
- 学(6987)
- 财(6670)
- 贸(6646)
- 贸易(6646)
- 易(6506)
- 中国(5881)
- 业经(5640)
- 农业(5387)
- 技术(4854)
- 环境(4594)
- 务(4250)
- 财务(4249)
- 财务管理(4244)
- 企业财务(4055)
- 产业(3893)
- 制(3822)
- 划(3718)
- 出(3619)
- 地方(3537)
- 银(3436)
- 机构
- 大学(99461)
- 学院(98844)
- 济(37550)
- 研究(37107)
- 经济(36981)
- 管理(35811)
- 农(32636)
- 理学(32495)
- 理学院(32092)
- 管理学(31396)
- 管理学院(31257)
- 科学(28045)
- 农业(26837)
- 业大(25348)
- 中国(24862)
- 所(21258)
- 京(20524)
- 研究所(20241)
- 农业大学(18273)
- 中心(15995)
- 财(14586)
- 业(14205)
- 省(14072)
- 室(14012)
- 江(13970)
- 实验(13508)
- 院(13074)
- 科学院(12973)
- 实验室(12941)
- 财经(12552)
- 基金
- 项目(79356)
- 科学(60403)
- 基金(58567)
- 家(56611)
- 国家(56183)
- 研究(46149)
- 科学基金(45757)
- 自然(33504)
- 自然科(32780)
- 自然科学(32761)
- 自然科学基金(32207)
- 省(31932)
- 基金项目(31850)
- 社会(30287)
- 社会科(28803)
- 社会科学(28794)
- 划(27705)
- 资助(22952)
- 教育(20363)
- 计划(19328)
- 重点(18510)
- 科技(18036)
- 创(17043)
- 业(16789)
- 科研(16604)
- 发(16594)
- 部(16409)
- 创新(16041)
- 农(15456)
- 编号(15401)
共检索到127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琳 胡正元 蔡鹤亭 何晖 江扬洲 刘亚平
在杂交水稻温室秧苗1 叶1 心期和寄秧15 d 后各喷施1 次50 ~200 mg·L- 1 烯效唑,可使苗高降低,植株干重、分蘖和总根数、白根数增加,茎基部变宽,叶片变宽变短,根系活力增强,叶片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增加。其中以喷施100 mg·L- 1 处理效果最好,1996 年小区试验比对照增产18-09 % ,1997 年大区对比试验较之对照增产16-20 %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瑞芝 方水娇 陈桂秋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硅对杂交水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量施硅能降低杂交水稻体内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能增强杂交水稻的抗逆性 ,从而增加其产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硅 生理指标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凤龙 谢必武 晏承兴
以恢复系蜀恢528和不育系Ⅱ-32A为材料,研究久保田SPW-48C手扶式插秧机栽插4、8和12行3个制种机插带幅处理对父母本叶龄动态变化、生育进程变化、群体生长动态变化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机插母本分蘖发生早、多,但后期营养不良,成穗少,抽穗不整齐,父母本1∶8处理的花期相遇好,有效穗数与结实率协调发展,制种产量高,是母本机插制种较适宜的行数。机插母本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实粒数>结实率>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简单相关程度、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结实率>穗数;结实率和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但结实率通过穗数对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李茂瑜 罗夏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目的】研究弱光胁迫下外源喷施烯效唑对杂交籼稻植株内源激素、茎秆解剖和形态特征及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为四川盆地弱光环境下杂交籼稻丰产稳产及应急化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年,以四川盆地主推品种渝香203(三系杂交籼稻)和C两优华占(两系杂交籼稻)为材料,设置光照、烯效唑和品种的三因子互作大田裂裂区试验,遮阴为主区,设置正常光照(NL)和遮阴处理(S,遮光率为50%);以叶面喷施烯效唑为副区,设置烯效唑溶液梯度分别为0(U0)、40 mg·L-1(U40)和80 mg·L-1(U80),以品种为副副区,分别为渝香203和C两优华占,比较不同处理茎秆倒伏指数,并从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剖析植株抗倒伏性差异的原因。【结果】遮阴和烯效唑对两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内源激素和抗倒伏性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尽管弯曲力矩亦显著降低,品种渝香203差异较明显。基节横切面茎秆机械组织、大小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纵切面茎秆细胞宽度减小,导致细胞长宽比增加,茎壁厚度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遮阴胁迫下茎秆机械强度。遮阴下,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弯矩力矩显著降低及折断弯矩显著提高,渝香203变幅较大。一方面,烯效唑处理通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进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使得弯曲力矩降低;节间形态建成期内源GA1+3和IAA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长度和长宽比降低,是基部节间长度缩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烯效唑提高了内源Z+ZR和IP+IPA含量,细胞变小且排列致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量增加,使得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表明,细胞长度、细胞长宽比、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面积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两品种趋势一致。【结论】遮阴下,烯效唑通过降低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使得基部节间长度缩短,提高内源细胞分裂素,减小细胞大小和长宽比,增加细胞致密程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目,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弱光胁迫下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遮阴 烯效唑 抗倒伏 内源激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uresh 李合松 高彧 许桂玲 王淑红 敖和军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cm、10~20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锦文 梁义元 梁康迳 林文雄
以穗型较大的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新株型稻IR65600-85、二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和三系杂交稻 优86为材料,研究其结实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比较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和 优86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IR65600-85.就单茎物质生产力而言,IR65600-85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归因于其株型紧凑、少蘖大穗、分蘖成穗率高、单茎茎鞘重、光合速率高,但由于抽穗后叶、茎、鞘物质输出受阻,导致功能叶碳氮代谢紊乱,比例失调,使籽粒结实率低、充实差,产量潜力无法发挥.
关键词:
水稻 碳氮代谢 物质分配 比较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银生 张晓燕 邬奇 崔瑾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抗优63’杂交水稻幼苗器官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可以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密度,显著增加根和后生导管的直径,促进根厚壁组织分化。此外,蓝光下旗叶叶鞘发育良好,维管束和基本组织分化明显,细胞排列紧密;在红蓝光下气孔的长度与宽度呈显著负相关;经过不同的光质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其中蓝光下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其次分别是红蓝光、红光和黄光;蓝光、红蓝光和黄光处理下,Fv/Fm值、Fv/Fo值显著提高;蓝光和黄光处理下,qP值、ΦPSⅡ值和ETR值显著提高。结论:蓝光...
关键词:
光质 杂交水稻 幼苗 器官结构 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鱼冰星 王宏富 原向阳 杨净 段宏凯 王钰云 李智
为研究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张杂谷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施和互作的效应。结果表明:多效唑和乙烯利单施处理下,谷子株高显著降低,在A_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对照降低4.61%,茎粗显著增加,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均在A_1处理时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11.30%、13.26%和14.44%,叶面积同样在A_1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1.76%;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均在A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6.81%、22.85%、18.78%和3.48%,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6.8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穗粗在A_1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则在B_2处理下达到最大,比对照显著增加14.10%、11.75%和11.09%。多效唑、乙烯利互作处理下,谷子株高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6.05%,茎粗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较对照显著增加11.96%、15.88%和14.00%,叶面积同样在A_1B_2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3.11%;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8.37%、49.41%、22.64%和10.75%,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8.1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其中穗粗在A_1B_2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产量则在A_1B_2和A_2B_2处理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0.87%、18.72%、20.73%和15.60%、16.11%、16.82%。而在A_3B_3和A_3B_1处理时谷子穗粒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减少5.54%、6.58%和7.73%、8.81%。试验表明,与单施相比,2种调节剂互作效应更显著,在谷子拔节期前或拔节期喷施300 mg/L多效唑后,在抽穗期追施400 mg/L乙烯利最适宜,而在孕穗期喷施多效唑后,孕穗期或灌浆期追施乙烯利会降低穗粒重,造成产量下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舜 刘少君 范亚霖 唐湘如
为了探究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以‘玉香油占'为试验材料,壮秧剂的不同用量与施用方武为条件,研究了壮秧剂对秧苗成秩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以及S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种方式(软盘底施壮秧剂)下秧苗成秧率普遍高于其它方式,其中以每盘施用10 g壮秧剂成秧率显著高于其它用量水平,达到73.77%,较CK显著提高17.16%;同时株高显著降低43.51%,苗高干重比显著增加50.53%;叶片SOD和POD活性均高于CK,但各用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因此A种方式下每盘施用10 g壮秧剂,能够提高秧苗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降低株高,从而达到"壮秧"的目的。
关键词:
壮秧剂 成秧率 形态生理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平珊 罗昊文 段美洋 黄穗华 孔雷蕾 钟卓君 莫钊文 潘圣刚
为了探究浅水灌溉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常规稻巴斯马蒂(B)和象牙香占(X)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处理,研究了在浅水灌溉条件(水深3.03.5 cm)下直播稻秧苗的形态、生理以及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浅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秧苗地上部的株高、茎基宽、最上面第一片展开叶叶面积均有所提高,地下部的根系活力、根长、根尖数、根系总面积也均有所增加。同时,浅水灌溉条件下秧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另外,在
关键词:
秧苗 浅水灌溉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成明 吴孝波 刘勇强 潘琳 董绍斌 刘育生
本文采用5个品种,6个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研究不同播期和气温对水稻Ⅱ优718与对照Ⅱ优838不同性状及产量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Ⅱ优718和Ⅱ优838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强弱均表现不同;②F1代产量高的并不一定是中亲优势强的,这主要取决于亲本的自身表现;③不同的环境对产量优势的表现都具有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环境因素是否有利于F1代的生长发育和双亲的遗传基础是否正常表达;④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F1代及其父母本不同生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Ⅱ优718和Ⅱ优838的产量优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金 徐竹生 鲍隆清
对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进行了连续8年的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重施穗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大穗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稻增产的幅度(10%~21.5%)较常规稻品种大,但穗数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重施穗肥可降低无效分蘖率,增加成穗率,提高单位面积上总颖花数和实粒数。抽穗至灌浆期间,重施穗肥较常规施肥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1.2,叶片含N率提高11%~15%,光合速率增高7%左右,干物质生产量增长14.4%。稻株对穗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较基肥和分集肥中N分别高出22.3%和14.6%,而且穗肥中N向穗部的转运率较基肥和分蘖肥中N分别提高9.2%和11.0%。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稻 高产高效 穗肥 生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杨国涛 李亚男 范永义 蒋芬 陈敬 胡运高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为筛选出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亲本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5个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浙8010A、宜香1A、川农1A、冈46A、803A)为母本,6个水稻恢复系(成恢727、绵恢662、绵恢4761、雅恢2115、乐恢188、宜恢1577)为父本,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30个,设低氮肥(0kg/hm2)、中氮肥(150kg/hm2,正常施氮水平)、高氮肥(300kg/hm2)3个施氮水平,比较各亲本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效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水平 配合力 产量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