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
2023(1990)
2022(1623)
2021(1534)
2020(1422)
2019(3093)
2018(3085)
2017(5174)
2016(3219)
2015(3513)
2014(3522)
2013(3435)
2012(3171)
2011(2804)
2010(2763)
2009(2561)
2008(2793)
2007(2492)
2006(2127)
2005(1848)
作者
(11919)
(10111)
(9993)
(9405)
(6404)
(4951)
(4373)
(4038)
(3898)
(3600)
(3521)
(3415)
(3375)
(3305)
(3269)
(3199)
(3123)
(2978)
(2950)
(2767)
(2753)
(2568)
(2383)
(2327)
(2305)
(2302)
(2277)
(2272)
(2238)
(2163)
学科
管理(12447)
(11174)
(10817)
企业(10817)
(9393)
经济(9385)
(6274)
(5396)
财务(5391)
财务管理(5379)
企业财务(5144)
方法(4188)
数学(3513)
数学方法(3438)
(3157)
(2845)
业经(2170)
(2138)
银行(2114)
中国(2009)
(1912)
(1910)
(1879)
(1861)
(1848)
技术(1815)
(1808)
(1732)
金融(1732)
小麦(1617)
机构
大学(44546)
学院(44333)
研究(17931)
(15602)
科学(14225)
管理(14025)
中国(13709)
(13116)
农业(12843)
经济(12727)
理学(12164)
理学院(11969)
管理学(11570)
管理学院(11513)
业大(11319)
(11189)
研究所(10346)
(10145)
(8422)
农业大学(8171)
中心(7974)
(7852)
(7620)
(7613)
实验(7218)
(7172)
实验室(6902)
重点(6548)
(6461)
技术(6296)
基金
项目(32075)
科学(23404)
(23034)
国家(22858)
基金(22772)
科学基金(17817)
研究(17357)
自然(14290)
自然科(13989)
自然科学(13983)
自然科学基金(13736)
(13539)
基金项目(12021)
(11854)
资助(9831)
社会(9753)
社会科(9131)
社会科学(9127)
计划(8869)
科技(8754)
重点(8151)
教育(8017)
(7318)
科研(6859)
(6733)
专项(6584)
(6582)
(6390)
(6382)
创新(6379)
期刊
学报(15206)
(14489)
经济(14489)
(13951)
科学(10896)
研究(10688)
中国(10415)
大学(9785)
学学(9614)
农业(9032)
(8441)
管理(6110)
(5456)
业大(4694)
(4195)
金融(4195)
农业大学(3964)
(3601)
中国农业(3265)
林业(3235)
会计(3234)
财会(3170)
财经(3062)
科技(2954)
技术(2712)
(2552)
自然(2525)
经济研究(2512)
自然科(2353)
自然科学(2353)
共检索到67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熹  俞美玉  陶龙兴  黄效林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前种子处理(拌种,闷种或浸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学效应:一是降低麦苗生长速度,控制苗高;二是促进麦苗分蘖,增加年前分蘖数;此外,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降低地上部呼吸强度,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麦苗素质与抗寒性,收到增穗增产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永哲  徐艳花  贵祥卫  王素平  丁锦平  张庆琛  马原松  裴冬丽  
【目的】定位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耐盐性状提供基因位点和连锁标记。【方法】以小偃54×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检测调控小麦苗期MRL、RDW、SDW和TDW及其相对性状的QTL位点。【结果】共检测到调控小麦苗期4个性状及其相对性状的25个QTL位点,分布在1A、2A、2D、3A、4A、4B、5B、5D、6B、7A和7B共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在4.4%—25.5%。其中有15个QTL位点成簇分布于3A、4A、4B、5B、5D染色体的5个遗传区间,其余10个QTL位点各自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区段。检测到的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位点分别位于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宝存  孙明德  吴静  黄德明  
通过基质盆栽冬小麦 ,研究了氮硫交互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氮、硫对苗期小麦的生长都有一定影响 ,氮的增产效果远大于硫 ,当氮肥用量为 2 0 0mg/盆时 ,小麦生物量的最大增产幅度 89% ;在低氮水平下 ,硫肥的增产效果最佳 ,最高可增产12 %。硫肥的施用可以提高苗期小麦植株体内硫的累积量 ,在氮素胁迫的情况下最为显著 ,可提高 1倍以上 ;同时降低植株体内氮的累积 ,但降低幅度不大。氮素充足时 ,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之比为 2 4~ 3 9,氮素胁迫条件下 ,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相当 ,说明氮素养分不足时 ,小麦合成的有机物质更倾向于分配给根系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华  李跃进  卢炜丽  
为探讨土壤盐分含量与小麦生长的关系,选用永良4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盐分离子种类NaCl,Na2SO4,NaCl+Na2SO4,7个盐分水平(0.1%,0.2%,0.3%,0.4%,0.5%,0.6%,0.7%)条件下小麦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出苗率、株高均有所下降。NaCl对小麦的胁迫作用最大,NaCl+Na2SO4次之,Na2SO4最小。低浓度盐胁迫对小麦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分对根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作用均比较小,并且与地上部分相反。试验结果将对盐渍化耕地小麦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吴平  郭焱  李保国  
【目的】构建小麦根系的三维动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采用GREENLAB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原理,在根系生长发育基本单元基础上,模拟了根系的拓扑结构;通过模拟不同根个体(库)对植株分配给根系的生物量(源)的竞争,实现了生物量在根系中的分配;根据异速生长规则实现了根个体几何结构计算。通过温室土柱栽培试验对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获取了模型参数,进行了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分配的模拟与分析,并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给出根系的形态结构空间分布。【结果】通过模拟根系生物量在各类根个体中的分配并依据根个体生物量与形态的关系,该模型可以定量化地模拟根系结构生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原向阳  胡春艳  温银元  郭平毅  聂磊云  乔晓芳  
近年来谷子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谷子连作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谷子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有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的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比对照明显变短,抑制作用差异显著;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II)的走势基本相同,稀释10倍和50倍液处理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系统II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全   路秋梅   赵张晨   武宸冉   符笑歌   赵玉娇   韩勇   蔺怀龙   陈微林   牟丽明   李兴茂   王长海   胡银岗   陈亮  
【目的】干旱是限制全球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培育抗旱品种是全球小麦育种面临的核心挑战。春小麦作为短生育期小麦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种植结构提供了重要保障,确定春小麦材料的抗旱性,为选育抗旱稳产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为了解春小麦品种(系)的苗期抗旱性,以来自10个不同地区的244份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控制含水量法进行苗期干旱胁迫,于三叶期选择长势均匀一致的幼苗,测定最大根长(MRL)、第一叶长(FLL),第一叶宽(FLW)、胚芽鞘长(CL)、地上部鲜重(SFW)和地下部鲜重(RFW)等13个苗期指标,通过描述统计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春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春小麦品种(系)之间的耐旱性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干旱处理条件下,所测定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32.9%,对照组变异系数范围为1.0%—29.3%;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度、根干重、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均不同程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将原13个指标归纳为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9.6%,根据各主成分特征向量和各性状指标的抗旱系数,计算出综合抗旱系数D值,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亚群,据此筛选出根部生物量(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将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田间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苗期胚芽鞘长、第一叶长和成熟期旗叶长、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籽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苗期整株生物量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筛选出高抗旱春小麦品种22份,明确了根部生物量(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卫乃翠   陶金博   苑名杨   张彧   开梦想   乔玲   武棒棒   郝宇琼   郑兴卫   王娟玲   赵佳佳   郑军  
【目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水肥资源贫乏,而小麦不同基因型间的磷效率差异很大,因此,鉴选耐低磷种质、挖掘磷代谢遗传位点有助于小麦的遗传改良。【方法】以282份山西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磷(0.2 mmol·L~(-1))、中度低磷(0.1mmol·L~(-1))和低磷胁迫(0.01 mmol·L~(-1))3个磷浓度条件下对苗期根部鲜重、茎叶部鲜重、植株鲜重、根部干重、茎叶部干重、植株干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共12个形态指标进行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苗期不同品种的耐低磷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苗期性状演变趋势及生物量分配等特征,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低磷位点。【结果】苗期不同性状对低磷的响应程度不同,磷浓度降低导致生物量分配策略发生变化,与根部生长情况比较,地上部生长受磷浓度变化影响小;磷浓度降低会抑制地上部生长,地上部干重和鲜重显著降低,而低磷促进了根系生长,根部干重和鲜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显著增加。根据耐低磷综合D值与形态指标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D值聚类分析筛选到晋麦46、晋麦61、有芒大红茎、红秃麦、红和尚、白壳红、白线麦、火烧头和白山麦共9份耐低磷品种。性状演变分析发现品种耐低磷能力没有受到直接选择。耐低磷能力随年代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之前品种耐低磷能力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品种耐低磷能力有所提升。关联分析检测到8个R ~2>10%的稳定位点,其中,1A_545074550、2B_489279799、6A_166899658和6A_273060644未见报道。【结论】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山西小麦苗期耐低磷能力,筛选到9份耐低磷品种。在1A、2B和6A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与耐低磷相关的新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成梅  连盈  程鹏飞  牛胤全  陈耀宇  闫慧姝  史雨刚  王曙光  范华  孙黛珍  
为研究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性,利用24份小麦品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低氮(0.4mol/L)和正常氮(4mmol/L)条件下,测定四叶期株高(PH)、根长(RL)和根条数(RN)等23个氮效率相关指标,利用各指标耐低氮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通过系统聚类筛选耐低氮品种;同时联合分析氮效率相关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与遗传力确定育种中间接选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24个小麦品种被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三类;其中耐低氮型品种包括长武89(1)3-4、安85中124-1、单R8093、平阳348和昌乐5号;低氮敏感型包括旱选12、白齐麦、烟农19号、陕225-9、晋麦33和中大91-品9;其余13个品种属于中间型。2)低氮胁迫条件下(分蘖数)TN、(叶宽)LW、(根鲜重)RFW、(茎叶鲜重)SFW、(植株总鲜重)PFW、(茎叶氮素积累量)SNA、(植株氮素积累量)PNA与耐低氮性综合评价值(D)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氮处理下(叶面积)LA和(茎叶干重)SDW与D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在育种过程中,低氮条件下选择LW、RFW和PFW等性状;而正常供氮条件下选择LA、(植株总干重)PDW和(根氮素积累量)RNA等性状可以对小麦耐低氮性的选择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效率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姜玲  杨澜  阮仁武  李中安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及其亲本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早期筛选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6个杂交小麦组合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小麦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其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调查成熟期的产量性状,包括株高、主穗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主穗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并分析杂种优势以及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交小麦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出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平均超高亲优势为15.4%,气孔导度为21.3%,蒸腾速率则为11.46%,净光合速率值高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杂种优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则少数有负向优势。成熟期有效穗数、单株籽粒产量及单株生物量具有较高的超高亲优势,其中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值达到最高,平均优势值为34.21%。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辅助筛选高光合小麦,同时苗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其中杂交小麦Rubisco活性均高于双亲,且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为5.38%。编码基因中,与rbcL相比rbcS具有更高的超高亲优势和中亲优势,而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负向优势,少数表现出中亲优势,极少数表现出超高亲优势,且各项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杂交小麦在苗期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尤其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净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单株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结合小麦杂交组合的田间表现,苗期净光合速率高低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产量潜力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石婷瑞   曹瑞   潘文秋   宋卫宁   王利   聂小军  
【目的】干旱是限制小麦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挖掘、鉴定优异抗旱新种质、克隆抗旱新基因,以期丰富我国小麦抗旱遗传基础,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198份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抗旱种质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方法,通过调查苗期干旱和正常条件下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生物量和根冠比4个性状,鉴定、评价其抗旱性,结合660K SNP芯片对其抗旱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抗旱性相关染色体区间及关联位点,结合干旱胁迫下根等多组织的表达量数据,筛选抗旱性相关基因,最后以强抗旱性品系IR214和干旱敏感品系IR36为材料,利用qRT-PCR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并分析关键候选基因的优异单倍型。【结果】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性状表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不同小麦品系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4个性状在2种处理下均呈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363—0.760,多样性指数为0.310—0.400;基于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综合评价各个品种的抗旱性,发现品系IR214的D值最大,为0.851,其次为IR92、IR213、IR235和IR218等,它们可作为新的优异抗旱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检测到102个与4个性状抗旱系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1.07%—38.70%,其中,与地上部鲜重相关的位点60个、地下部鲜重相关位点1个、生物量相关位点36个以及根冠比相关位点5个;基于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到31个抗旱相关基因,结合根等不同组织的RNA-seq数据,筛选出4个抗旱候选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鉴定到2个关键抗旱候选基因;最后,分析候选基因的单倍型效应,发现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位点,2种基因型在抗旱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是潜在的功能位点。【结论】共检测到102个与苗期抗旱性显著关联的位点,筛选出TraesCS5B02G053500和TraesCS6A02G048600 2个关键候选基因,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位点是潜在的抗旱性功能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国  张福锁  杨军芳  
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缺磷环境中 ,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 ,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是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的 ,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之间是显著的 ,表明侧根性状主要是受环境因素控制的。对 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 ,高磷水平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角度明显低于低磷处理的小麦 ,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缺磷条件下 ,6种基因型小麦完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卫东  闻捷  苏明杰  秦广雍  霍裕平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损伤程度逐渐加剧,具体表现在苗高降低、第一叶长变短。剂量率间差异显著,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另外苗期还发现了一些变异,主要表现为主叶脉失绿和形态畸形。离子束诱变的合适剂量在6×1017ions/cm2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国  张福锁  
在控制条件下的营养液培养试验中对不同供磷水平影响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系生长的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两供试基因型小麦的侧根长度显著低于供磷充足的处理,而它们根轴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81(85)5-3-3-3基因型小麦的根轴长度在不同磷水平上均显著高于 NC37;在水培早期,两供试基因型小麦侧根和根轴的相对伸展率(RER)和相对增殖率(RMR)均较高。它们总根轴的 RER 和侧根的 RMR 在同一磷水平上是类似的,但81(85)5-3-3-3根轴的 RMR 在不同磷浓度条件下均显著低于 NC37。两者根轴的 RMR 在缺磷条件下都显著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捷  李淑萍  崔党群  秦广雍  霍裕平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 (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 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 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 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 后升再降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