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0)
- 2023(6460)
- 2022(5393)
- 2021(4896)
- 2020(4179)
- 2019(8985)
- 2018(8561)
- 2017(15726)
- 2016(8865)
- 2015(9389)
- 2014(9159)
- 2013(8882)
- 2012(8417)
- 2011(7470)
- 2010(7409)
- 2009(6908)
- 2008(6889)
- 2007(5918)
- 2006(5154)
- 2005(4401)
- 学科
- 济(31559)
- 经济(31515)
- 管理(23925)
- 业(23500)
- 企(18031)
- 企业(18031)
- 方法(15047)
- 数学(13302)
- 数学方法(13159)
- 农(10118)
- 学(9824)
- 财(8942)
- 贸(8420)
- 贸易(8418)
- 易(8223)
- 中国(7927)
- 业经(7327)
- 农业(6929)
- 制(6070)
- 环境(5770)
- 技术(5641)
- 银(5509)
- 务(5500)
- 财务(5493)
- 财务管理(5478)
- 银行(5460)
- 企业财务(5227)
- 融(5173)
- 金融(5171)
- 行(5127)
- 机构
- 大学(132575)
- 学院(130531)
- 研究(49507)
- 济(49176)
- 经济(48294)
- 管理(46368)
- 理学(41485)
- 理学院(40895)
- 管理学(39893)
- 管理学院(39684)
- 农(38416)
- 科学(36209)
- 中国(34681)
- 农业(31327)
- 业大(29400)
- 所(27958)
- 京(27845)
- 研究所(26324)
- 中心(21488)
- 农业大学(20877)
- 财(20867)
- 江(19440)
- 财经(17470)
- 省(17307)
- 院(17255)
- 室(16749)
- 业(16725)
- 科学院(16591)
- 北京(16477)
- 经(16111)
- 基金
- 项目(98567)
- 科学(75710)
- 基金(72852)
- 家(69117)
- 国家(68599)
- 研究(60160)
- 科学基金(56082)
- 自然(40189)
- 基金项目(39318)
- 自然科(39309)
- 自然科学(39288)
- 社会(38942)
- 省(38829)
- 自然科学基金(38624)
- 社会科(36926)
- 社会科学(36915)
- 划(33935)
- 资助(28893)
- 教育(27032)
- 重点(23043)
- 计划(22643)
- 编号(21093)
- 部(20908)
- 科技(20790)
- 创(20717)
- 发(20543)
- 科研(19999)
- 创新(19535)
- 业(19339)
- 农(18002)
共检索到17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沛东 常冬冬 兰波 杨迎青 李湘民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
关键词:
烯丙苯噻唑 稻瘟病 防御酶 防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沙月霞 黄泽阳 马瑞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稻叶片,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该菌株对稻瘟病菌以及对镰孢菌、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BJ-A5和草莓黑斑病菌(A. alternata) BJ-ST24等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并检测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以及发酵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盆栽法检测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验证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促生效果,采用基于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发酵液喷施3次对胁迫激素、细胞分裂素等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及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8.26%,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5.07%—83.67%和62.79%—75.09%,对叶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有显著差异,对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无显著差异。菌株Ej2对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茄镰孢(F. solani)、串珠镰孢(F. moniliforme)、草莓炭疽病菌、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和草莓黑斑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与清水对照相比,Ej2发酵液显著增加水稻种子萌发率、株高和穗重;喷施3次后,植物胁迫激素中的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分裂素中的玉米素核苷(czR)、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和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R)激素含量显著下降,植物生长素(IAA)、茉莉酸(JA)、顺反茉莉酸类激素(cis-OPDA)、茉莉酸-异亮氨酸(JA-LIE)、顺式玉米素(cZ)、反式玉米素(tZ)、异戊烯基腺嘌呤(iP)、水杨酸(SA)等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具有防病、促进作物生长及增强水稻植株抗逆性的作用,是一种可以防治稻瘟病等真菌病害的生防微生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华 周明国 叶钟音 方中达
烯丙异噻唑对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马忠华周明国叶钟音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APREIIMINARYSTUDYONANTIFUNGALACTIVITYOFPROBENAZOLEAGAINSTPYR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芽 刘思乡 罗琼 谷松林 梁秋月
采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控制湖南省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测定单一病虫为害损失和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病虫害致水稻有效穗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其复合损失,造成早稻减产率分别为8.5%、9.0%、8.5%、5.3%、17.4%;晚稻分别为7.5%、11.4%、10.6%、5.7%、19.2%.
关键词:
水稻 病虫 产量损失 化学防治 耒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方式 除草剂 杂草 水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田 王刘庆 廖美德
【目的】研究类芽孢杆菌PS04菌株及其代谢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探索PS04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机理,为PS04菌株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幼苗为供试材料,用带菌谷粒接种法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别以PS04菌株发酵液、浓缩液和乙醇粗提物为药剂,保护性试验于接种前24h施药,治疗性试验于接种后24h施药,施药10d后调查统计防效;同时喷施发酵液与接种水稻纹枯菌进行防御性酶诱导试验,分别于接种后1,2,3,5,8d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药效试验表明,PS04菌株发酵液兼具保护性和治疗性作用,其防效分别达93.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张艳芝 王辉 王昌华 赵家铭 陈温福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抗性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接种带毒灰飞虱,测定其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抗病品种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参试3个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均有升高;但抗病品种酶活峰值高,而感病品种酶活峰值较低或无峰值出现。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 防御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明 周明国 叶钟音
网室盆栽水稻苗接种稻瘟病菌24h后,病菌附着胞中黑色素已完全形成,此时施用三环唑仍有60%左右的防效。三环唑可抑制病斑扩展及产孢,还可诱发水稻叶片内POX酶活性的提高。放线酮对三环唑防效具有拮抗作用,表明三环唑不仅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抗侵入剂,而且能诱导寄主提高抗病性。
关键词:
稻瘟病 三环唑 作用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丽娜 朱天辉 彭艳 郑磊 赵芳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达 郭嗣斌 涂爱萍 张遵霞
为了明确48%毒死蜱乳油(EC)的使用剂量及持效期,设3种浓度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幼虫高峰期用药450、6007、50 g/hm2,药后10 d和25 d杀虫效果分别为87.95%、92.78%、97.19%和89.69%、94.35%、98.45%,药后25 d保叶效果为88.48%、93.85%、96.44%,均显著优于30%敌百虫562.5 g/hm2。水稻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重和实际产量随着48%毒死蜱乳油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30%敌百虫562.5 g/hm2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和千粒重在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祥 刘二明 黄红梅 李小娟 高必达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瘟性 防御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自强
为了探索机动药械喷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经济、安全、高效技术方案 ,采用泰山 - 18BC型背负机水平沉积法喷洒 2 0 %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双季早稻稻瘟病 ,分别用药 0 .9,1.2 ,1.5 kg/ hm2 ,分 5 ,10 L 喷量 ,选择 2和 4开度规范行走施药 .结果表明 ,以 1.5 kg/ hm2 ,喷量 10 L 对叶瘟和穗瘟药后第 7天和第 14天的防效最好 ,与低药量、低喷量处理和手动喷雾器 10 0 g,喷量 40 L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机动药械喷洒比手动大容量喷洒可减少农药用量 30 %~ 40 % ,节省用水量 75 % ,工效提高 10倍以上
关键词:
机动药械 稻瘟病 用药量 喷量 防治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新才 阎耀林 黄志农 张宁
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是一种全新剂型的农药杀菌剂,具有有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低及低成本等优点。笔者于2000年6月份在广东省连州市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用量为450g/hm2,7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53.08%,75.03 %。而23 %噻氟酰胺(满穗)胶悬剂在用量为225 mL/hm2时防效为77.43 9/6。结果显示用量为7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的防效明显高于用量为4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的防效,而与用量为225 mL/hm2的23 %噻氟酰胺胶悬剂防效相当。因此,20 %井冈霉素水溶性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智慧 聂燕芳 何磊 李云锋 王振中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
关键词:
水杨酸 水稻 防御酶 PR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华飞 杨红福 姚克兵 庄义庆 束兆林 陈志谊
【目的】发掘并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生物膜形成调控新基因,检测其对Bs916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Z基因位点的单敲除突变株,通过干重分析法来验证其生物膜形成的缺陷;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中影响防治效果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利用绿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Bs916与fliZ突变株的GFP标记菌株,观察两者在水稻茎秆定殖能力变化;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fliZ位点单敲除突变株,与对照组Bs916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膜相比仅能形成平面二维结构生物膜,呈现破碎状态,证明其生物膜形成存在显著缺陷;对生物膜干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fliZ突变株生物膜干重仅为对照组Bs916的23%,进一步验证了fliZ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游动性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扩展直径仅为Bs916的32%,证明fliZ突变株的游动能力显著下降;抑菌试验显示两者抑菌带宽基本一致,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能力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成功检测了fliZ突变株和Bs916合成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fliZ突变株中杆菌霉素L相对产量显著增加1倍,而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相对产量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定殖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数量显著低于Bs916,在水稻纹枯病病斑附近不出现显著的聚集效应,呈现无序分布状态,证明fliZ突变株与Bs916相比在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显示,fliZ突变株第6—15天防治效果介于6.0%—20.7%,显著低于Bs916的36.0%—57.6%,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结论】鉴定的Bs916生物膜新调控基因fliZ位于控制鞭毛运动的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菌体的游动与扩张,显著单一调控生物膜形成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