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8)
2023(16278)
2022(14047)
2021(13425)
2020(11023)
2019(25494)
2018(25454)
2017(47566)
2016(26344)
2015(29862)
2014(30126)
2013(28954)
2012(26592)
2011(23999)
2010(24341)
2009(21875)
2008(20860)
2007(18424)
2006(16231)
2005(13750)
作者
(72430)
(60006)
(59565)
(57231)
(38215)
(29039)
(27299)
(23594)
(23190)
(21369)
(20671)
(20190)
(18948)
(18763)
(18650)
(18108)
(18063)
(17694)
(17176)
(17164)
(15062)
(14789)
(14344)
(14071)
(13443)
(13425)
(13369)
(13275)
(12040)
(11975)
学科
(99297)
经济(99102)
管理(69257)
(67917)
(54240)
企业(54240)
方法(46182)
数学(39429)
数学方法(38839)
(36017)
中国(31512)
(25610)
(25111)
业经(24767)
教育(24075)
农业(23832)
理论(20786)
地方(20686)
(18795)
(16405)
技术(15838)
(15567)
贸易(15556)
(15176)
财务(15094)
财务管理(15061)
(15059)
(14616)
环境(14535)
(14379)
机构
大学(365621)
学院(361144)
管理(140963)
(135648)
经济(132349)
理学(122469)
理学院(121055)
研究(118992)
管理学(118718)
管理学院(118014)
中国(83834)
(77706)
科学(73350)
(62500)
(57875)
(57745)
(57104)
师范(56679)
中心(55303)
(54376)
业大(52983)
研究所(52690)
财经(50280)
北京(49111)
师范大学(46095)
(45762)
农业(43990)
(43768)
(43028)
教育(42172)
基金
项目(248961)
科学(197052)
研究(188644)
基金(178604)
(153694)
国家(152225)
科学基金(131312)
社会(118226)
社会科(110993)
社会科学(110959)
(98351)
基金项目(94542)
教育(92414)
自然(83761)
(83494)
自然科(81799)
自然科学(81779)
自然科学基金(80270)
编号(79719)
资助(72516)
成果(66469)
课题(56122)
(56074)
重点(56003)
(53097)
(51442)
教育部(48938)
项目编号(48542)
大学(47707)
创新(47653)
期刊
(149681)
经济(149681)
研究(111677)
中国(75115)
教育(67468)
(56408)
学报(56250)
科学(51458)
管理(49038)
(47412)
大学(44567)
学学(40396)
农业(38033)
技术(34619)
(28646)
金融(28646)
业经(26634)
财经(24230)
经济研究(21954)
图书(21626)
(20701)
问题(19537)
(18004)
理论(16910)
(16802)
职业(16672)
科技(16408)
技术经济(15912)
实践(15677)
(15677)
共检索到530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媛  曲铁华  
本研究以地处江苏省中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行政村——石村为田野地点,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综合采用口述史、教育叙事以及教育史研究中经典的文献研究法,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建国后石村社会教育60年的嬗演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反思当今乡村教化的渴与求,并对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向进行一定的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台文泽  
祠神祭祀空间结构的考察是理解乡村社会空间建构的一个重要途径。田野访谈、地方民间文献(碑刻、科仪书)及正史资料的系统剖析,呈现了以龙王神崇祀为中心的社会空间"旗"的演成轨迹:它最初源自明代边防军屯中的"旗甲",属于"军事型"国家基层区划,继而又在"清初改制"中变身为具有特殊政治经济功能的"民里化"基层行政区划,延至民国则在保甲制度推行中被取缔了作为国家基层行政区划的身份,从此成为纯粹的祠神祭祀空间。围绕这一嬗变历程的讨论与以往证实的明清以降祠神祭祀空间多源于明初建立的基层组织"里社"系统的研究结论形成了对比,揭示了长时间段历史进程中乡村社会空间建构对国家军事型区划的继承事实及相关之变动,启示我们要更好地理解西北境内地域社会以祠神为中心的祭祀圈社会空间建构,既需要在动态的、长时间段的疆域史视域中特别重视国家制度因素的潜在性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制度与地方性、民间性因素作用关系的历史呈现与变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益龙  
本文在田野工作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 ,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生育心态及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诸如“效用最大化”、“传统文化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论”以及“养儿防老”等理论假设所包含的限制性条件。笔者认为 ,当前农民生育心态的基本特征是生男追求 ,而不是多生追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在现时性的生活场域中所形成的兴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可  
谈及人类学的观照(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必然涉及整体观。人类学上的整体观与马赫主义(Machism)有关系。该说主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各部分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功能关系。另一个来源是英法社会学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其创始人为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和涂尔干(Emile Durkheim)。斯宾塞将社会比喻为生物有机体。社会各部门如生物体内的器官和系统,互相关联。涂尔干在他的社会分工讨论中,提出"有机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可  
谈及人类学的观照(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必然涉及整体观。人类学上的整体观与马赫主义(Machism)有关系。该说主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各部分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功能关系。另一个来源是英法社会学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其创始人为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和涂尔干(Emile Durkheim)。斯宾塞将社会比喻为生物有机体。社会各部门如生物体内的器官和系统,互相关联。涂尔干在他的社会分工讨论中,提出"有机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可  
谈及人类学的观照(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必然涉及整体观。人类学上的整体观与马赫主义(Machism)有关系。该说主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各部分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功能关系。另一个来源是英法社会学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其创始人为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和涂尔干(Emile Durkheim)。斯宾塞将社会比喻为生物有机体。社会各部门如生物体内的器官和系统,互相关联。涂尔干在他的社会分工讨论中,提出"有机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容中逵  阴祖宝  
在我国乡村社会教化相对式微的情状下,现代乡贤不仅能够成为乡村社会教化的承载主体,而且具有实施乡村社会教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由于对乡贤基本属性认识的偏差,造成了现代乡贤判定中的地域界定分歧性、标准依据多重性、人员构成泛化性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振兴中的乡贤社会教化实践难以附体。为使现代乡贤切实承担乡村社会教化职责,需立足乡贤本质属性,将空间在地性、内容文化性、功能实效性作为乡贤判定的基本依据,从乡村社会教化的价值向度出发,明确在地行政官员、在地族老村贤、在地乡村教师三类乡贤主体的社会教化地位及其功用分殊,使其在侧重政治教化、道德教化、知识教化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同质同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爱瑜  
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呈现研究对象多元化、理论视角多维、研究成果多产的繁荣局面,部分研究成果亦呈现学科边际无限扩大、理论研究缺乏对图书馆实践工作的有效揭示与指导等诸种不足。文章提出从加强图书馆学学科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深度的挖掘、加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等方面提升当代图书馆学研究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新权  
我很有幸拜读了黄晓勇教授主编的《经济大国的寂寞?——诺贝尔经济学奖何时花开东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4)。该书从跨学科的视角梳理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特征、现代经济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动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成绩和问题;揭示了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学发展可借鉴的经验及其教训,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同学  
在当代乡村青年中出现了一股"穿越小说热",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着一种时间、社会地位颠倒的逻辑。它既与阶层继替有关,又与循环史观相连。改变阶层地位而不得,又受消费主义刺激,现实批判无力,使得"穿越"小说成了部分乡村青年的人生"镜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国胜  彭科  王伟强  焦胜  
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宏观背景下,如何理解存在于当前与历史中的各种乡村建设实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乡村建设者的视角,对中国乡村建设实践展开类型学考察,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政府主导型乡村建设、农民内生型乡村建设和社会援助型乡村建设,并从乡村建设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各类型乡村建设的特征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类型乡村建设的历史发展情况及现实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应走向一种合作治理的乡村建设模式,鼓励政府、农民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杰远  
人力资源的生长过程往往是一种个体自组织的适应性演化过程。通过对两个人力资源生长案例的田野考察,描述了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自发的、根据特定情景作适应性调整与选择的过程。谕示人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展现人力资源生长过程中的自组织性、非线性以及生命的灵动与旺盛、现实与超越。提出学校教育应为人力资源生长提供一个有助于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场域,一种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生长的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宋谱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而社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纳性、包容性、开放性的教育类型,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和核心枢纽。尤其在我国步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教育更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中国社会教育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的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演进,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蕴含的内容、功能和形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深刻影响其今后的发展。首先要对中国社会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演进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晔   黄小青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对1980年代以来义村小学与社区之间的人际互动、校社互动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村学与社区由非正式的感性互动转向制度性的规范互动。村学与社区的具体互动及其变化反映出二者关系的变迁历程,即由感性崇敬的“虔诚”关系至安闲和睦的“自在”关系,再至体现工具理性的“效率”关系,进而转变为彰显价值理性的“协同”关系。在此过程中,教育也经历了融入村落生活情境、逐渐追求外在结果、重新观照人的存在的流变。村学与社区关系的变迁脉络与图景,既是村学教育权威的渐失与重构的过程表征,也是村学、乡村社区与社会结构互构的动态过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靖野  
作为犍为盐场"炭进盐出"的航运总口,五通堰不仅维系着岷江下游地区的食盐运销,其自身的产权和经营制度也历来是宗族、商帮及国家权力交织和博弈的节点。从方志、档案和田野材料来看,一方面,民初川盐取消官运无疑是五通堰的经营权由"五帮轮值"逐渐向"两帮轮值"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当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地方社会内生性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商、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成为了左右人群竞争中各方力量配置的主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