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8)
- 2023(7558)
- 2022(6292)
- 2021(5761)
- 2020(4677)
- 2019(10264)
- 2018(10024)
- 2017(19343)
- 2016(10600)
- 2015(11279)
- 2014(10853)
- 2013(10792)
- 2012(9805)
- 2011(8930)
- 2010(8805)
- 2009(8132)
- 2008(8001)
- 2007(7287)
- 2006(6436)
- 2005(5361)
- 学科
- 济(45837)
- 经济(45785)
- 农(44476)
- 业(38076)
- 农业(29429)
- 管理(24033)
- 方法(17561)
- 企(16973)
- 企业(16973)
- 数学(16353)
- 数学方法(16251)
- 业经(14909)
- 中国(10913)
- 贸(9803)
- 贸易(9801)
- 农业经济(9780)
- 易(9618)
- 财(9422)
- 制(9333)
- 村(8893)
- 农村(8887)
- 发(8725)
- 地方(8638)
- 学(8344)
- 技术(7382)
- 收入(7352)
- 策(7340)
- 发展(7263)
- 展(7259)
- 人口(7190)
- 机构
- 学院(153391)
- 大学(147903)
- 济(66807)
- 经济(65812)
- 管理(58444)
- 农(57480)
- 研究(52510)
- 理学(52260)
- 理学院(51755)
- 管理学(50853)
- 管理学院(50621)
- 农业(44682)
- 中国(40688)
- 业大(36621)
- 科学(35136)
- 京(29311)
- 农业大学(28264)
- 所(27864)
- 研究所(25798)
- 财(25327)
- 中心(25094)
- 业(22141)
- 江(21990)
- 财经(20857)
- 经济管理(20079)
- 经济学(19831)
- 省(19511)
- 经(19281)
- 科学院(18740)
- 经济学院(18306)
- 基金
- 项目(111166)
- 科学(86772)
- 基金(81900)
- 研究(75526)
- 家(74484)
- 国家(73761)
- 科学基金(61932)
- 社会(50554)
- 社会科(47615)
- 社会科学(47602)
- 省(45084)
- 基金项目(44469)
- 自然(41076)
- 自然科(40149)
- 自然科学(40133)
- 自然科学基金(39449)
- 划(36878)
- 农(32744)
- 教育(32044)
- 资助(31587)
- 编号(29631)
- 发(25190)
- 重点(24710)
- 部(24423)
- 业(24410)
- 创(23590)
- 计划(22331)
- 创新(22080)
- 科研(21774)
- 国家社会(21565)
- 期刊
- 济(74239)
- 经济(74239)
- 农(62493)
- 农业(42301)
- 研究(36964)
- 学报(33110)
- 中国(28341)
- 科学(27971)
- 大学(24832)
- 学学(24485)
- 业经(20311)
- 业(19515)
- 财(16424)
- 融(15910)
- 金融(15910)
- 管理(14971)
- 农业经济(13144)
- 农村(12952)
- 村(12952)
- 问题(11690)
- 业大(11576)
- 版(11178)
- 农业大学(10527)
- 经济研究(10245)
- 技术(10064)
- 世界(9817)
- 财经(9411)
- 农村经济(8692)
- 经济问题(8613)
- 科技(8242)
共检索到213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雪斐 伊松林 冯小江 张齐生
该研究首先从农作物秸秆的热解设备入手,研制出了一套容量为0.18 m3的秸秆热解设备;然后选择在中国产量较大的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秸秆等为试验原料,在热解最高(终点)温度分别为450、600和750℃,平均升温速度为150℃/h的条件下,对各热解产物的得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秸秆炭的平均得率逐渐下降,而秸秆醋液和秸秆煤气的得率则逐渐上升。从变化的趋势可知,秸秆煤气产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幅度大于秸秆醋液增加的幅度。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热解 秸秆炭 秸秆醋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小江 伊松林 张齐生
该文通过对棉秆炭、稻草炭、玉米秆炭的含碳量、比表面积、热值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热解条件与秸秆炭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秸秆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热解终点温度分别为450、600、750℃,平均升温速率为150℃/h,升至终点温度的保温时间为1 h的热解条件下获得上述秸秆炭。结果表明:在试验选定的热解条件下,棉秆炭、稻草炭、玉米秆炭含碳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14%、60.01%、69.91%;比表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219、1191、73 m2/g;热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1 471.552、6 490.282、2 816.82 J/g。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热解条件 秸秆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雪莉 高建民 于雪斐 伊松林
该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小型热解试验装置,以沙棘枝干为试验材料,在热解终点温度分别为450、600和750℃,平均升温速率为150℃/h的热解条件下,对沙棘枝干进行热解处理;然后以热解全程收集的沙棘醋液为研究对象,对其得率、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沙棘醋液的得率呈上升趋势,醋液得率的平均值为45.61%;沙棘醋液是一种组分相当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水,已检出主要有机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平均值为:有机酸20.52%、酚类25.51%、醛类7.97%、酮类14.46%、醇类3.43%、酯类3.64%。在试验选定的热解条件下,沙棘醋液中的主要成分基本一...
关键词:
沙棘 热解 沙棘醋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中青 张齐生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树种。采用热化学转化法,可制取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和生物油等高品质燃料。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开展了热解温度(400,500,600和700℃)对马尾松慢速热解过程产物产率和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气体产率逐渐增加,炭产率和生物油产率逐渐减少;在700℃时,可燃气的最高热值为12.11 mJ·n~(-1)·m~(-3),气体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为二氧化碳Co_2(24.00%),一氧化碳Co(25.00%),甲烷CH4(15.50%),氢气H_2(25.50%)和烃类气体CnHm(2≤n≤4)(0.97%);炭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建辉 谢祖琪 姚金霞 易文裕 程方平 庞启成 应婧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5种农作物收获后,在田间对稻秸和麦秸采用机械收集打捆,对玉米秸、油菜秸和棉花秸采用人工捡拾打捆,并将这5种秸秆捆储存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跟踪测试秸秆燃料性能基本参数——含水率、热值、温度和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四川省2009年至2011年的正常年份下,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这4种秸秆捆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均可安全储存并作燃料,唯有水稻秸秆捆储存期间发生霉变,不适合作燃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江丽 陈鑫 汪芳甜 安萍莉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雨 徐佳佳 马中青 王浚浩 李文珠 张文标
以小径级竹材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控温管式炉、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和快速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等开展方竹烘焙与热解试验,探究烘焙温度(210, 240, 270和300℃)对热解(550℃)过程中气、固、液三态产物特性的影响,分析方竹烘焙后固体产物热解机制。结果表明:随烘焙温度升高,固体产物中碳元素及固定碳相对含量显著提高,氧元素及挥发分相对含量明显降低,氧碳比由0.72减小到0.53,热值由18.32 MJ·kg-1增加到21.65 MJ·kg-1,竹材能量密度显著提高。热解气体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一氧化碳(CO)、甲烷(CH4)和氢气(H2),其中CO2产量最大;随烘焙程度加深,CO2, CO,H2O, CH4产量均减小,H2增加。热解液体产物主要有酸类、酚类、呋喃类、酮类和醛类等,其中酸类、酚类以及呋喃类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12.69%, 34.72%和29.80%,酮类及醛类相对含量较少,分别为9.32%和11.87%;随烘焙温度升高,酸类、醛类及呋喃类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酚类及酮类逐渐增加。图6表1参2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龙 伊松林 高建民 陆志兴 王霞
该研究以稻壳为原料,采用热解的方法对稻壳进行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在100~300℃范围内,气态产物的产量和产率较高,其低位热值大约为10 792 kJ/m3左右,属中等热值的可燃气,可直接作为民用燃气使用;热解温度在100~300℃范围内,液态产物的产出量和产出率也都最高,但绝对产量都相对较少,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效果不明显;固态产物主要是稻壳炭,随温度的升高,产量和产率逐渐减小,并趋于恒定,稻壳炭也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关键词:
稻壳 热解产物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孙丽英 孟海波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本文从总量、经济性、空间和时间分布等角度评价秸秆资源,建立农作物秸秆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户问卷调查与的农作物收获时直接采样测试草谷比等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调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有利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关键词:
秸秆 资源 调查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周珂 王莹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关键词:
秸秆禁烧 秸秆焚烧 政策 控制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钰 陆鑫达 李恋卿 郑金伟 潘根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木醋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将不同稀释倍数(100、300和500倍)的木醋液对辣椒进行叶面喷施温室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考察木醋液对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含有酚类和烯-酮类等物质。叶面喷施木醋液能提高辣椒的株高、产量以及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其中稀释300倍的木醋液叶面喷施对增加辣椒株高及维生素C含量效果最好,而喷施稀释500倍的木醋液对辣椒增产效果最好,表明木醋液含有植物生长促进物质,具有开发为农用叶面喷施制剂的应用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宣佐 姚宗路 赵立欣 丛宏斌 宋锦春 霍丽丽 任雅薇
为进一步明确秸秆热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本研究系统分析2000—2018年国内外秸秆热解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秸秆热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数值模拟分析的角度对影响秸秆热解过程的因素进行归纳分类,分析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其应用,如基于非稳态数值模拟可实时监测秸秆热解过程中装置内部瞬时温度分布、挥发分流动路径、秸秆颗粒流动规律及浓度分布等瞬态物理量变化。阐述将CFD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理论推导相结合来研究秸秆热解的必要性,并分析此种研究方式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彦 王亚静 毕于运 莫际仙 高春雨
为定量评价秸秆热解多联产工程的环境影响,借鉴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秸秆热解多联产系统工程建设单元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及其环境排放纳入系统边界,对年秸秆处理能力1.0×10~4 t的秸秆热解多联产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产出品的替代减排,该系统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175.53。其中,工程建设单元、运行单元和产物利用单元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占18.10%、78.75%和3.15%。钢材和PVC管等物料的环境排放合计占建设单元环境排放综合潜值的93.49%,电力消耗排放占运行单元环境排放综合潜值的93.86%。从资源替代角度看,秸秆燃气替代煤炭、秸秆炭和木醋液分别减施化肥和农药情景下,该项目功能单位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496.86。秸秆热解多联产系统通过资源替代可有效减少环境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减排效应。在未来秸秆热解多联产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选择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降低运行电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腾 张震 邹琦 张钱双燕 李姝蓉 周娜 沈元媛 尹冬辰 张峻松 梁淼
【目的】研究典型黄斑污染物对卷烟纸热解产物释放的影响,为污染源分类识别提供方法借鉴。【方法】利用自行设计搭建的温控热解装置捕集卷烟纸热解粒相物,结合气质联用分析不同卷烟纸样品热解成分的差异,基于热解产物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污染源分类。【结果】不同黄斑污染物侵染卷烟纸后改变了微观纤维表面形态,4种黄斑污染物侵染卷烟纸的热解产物色谱图与空白卷烟纸相比差异较大,相似度均不高于0.417;空白卷烟纸热解产物中含有包括酮类、酚类、苯系物、醛类、呋喃类、醇类、杂环类等在内的78种物质,不同黄斑污染物侵染卷烟纸的热解产物既有与空白卷烟纸共有成分,也存在较多各自特有的热解成分,且各类热解成分中物质数目及含量分布有较大差异。红钼超和诺德克润滑脂侵染卷烟纸后显著降低了酚类热解产物的生成,其相对含量由36.07%分别降至5.58%和8.32%,烃类物质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但2者烃类物质组成和分布差异较大。香精糖料类污染物降低了醛酮类、酚类、苯环类及杂环类热解成分含量,但其自身特有的丙二醇/丙三醇或酯类香精成分可蒸发转移至粒相物。基于热解产物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污染物侵染卷烟纸均能够与空白样品有效区分,层次聚类分析显示润滑脂类污染样品可聚为一类,香精糖料污染卷烟纸可归为一组。【结论】基于搭建的温控热解装置捕集烟气粒相物,利用黄斑卷烟纸热解产物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可为黄斑污染源分类与识别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