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3)
- 2023(4774)
- 2022(4135)
- 2021(3791)
- 2020(3196)
- 2019(7003)
- 2018(6630)
- 2017(11528)
- 2016(6654)
- 2015(7342)
- 2014(6694)
- 2013(6191)
- 2012(5507)
- 2011(5021)
- 2010(4895)
- 2009(4637)
- 2008(4176)
- 2007(3590)
- 2006(3077)
- 2005(2483)
- 学科
- 济(16756)
- 经济(16732)
- 管理(14890)
- 业(13069)
- 企(10547)
- 企业(10547)
- 学(7739)
- 农(6369)
- 方法(6201)
- 中国(5295)
- 财(5040)
- 数学(4973)
- 数学方法(4856)
- 业经(4484)
- 农业(4234)
- 环境(4072)
- 贸(3949)
- 贸易(3943)
- 易(3830)
- 理论(3465)
- 制(3430)
- 地方(3412)
- 和(3410)
- 务(3389)
- 财务(3378)
- 财务管理(3372)
- 企业财务(3127)
- 划(2998)
- 银(2915)
- 银行(2874)
- 机构
- 学院(85777)
- 大学(82031)
- 研究(33681)
- 科学(27253)
- 农(25032)
- 管理(24971)
- 济(24727)
- 经济(24097)
- 中国(23525)
- 理学(21560)
- 理学院(21185)
- 管理学(20469)
- 农业(20466)
- 管理学院(20339)
- 所(19802)
- 业大(18946)
- 研究所(18622)
- 京(18172)
- 中心(14865)
- 室(14165)
- 技术(13882)
- 江(13652)
- 实验(13241)
- 农业大学(13230)
- 省(12907)
- 实验室(12809)
- 院(12510)
- 重点(12133)
- 科学院(11830)
- 范(11715)
- 基金
- 项目(63926)
- 科学(48025)
- 基金(44049)
- 家(41971)
- 国家(41616)
- 研究(40756)
- 科学基金(33391)
- 省(27767)
- 自然(24825)
- 自然科(24187)
- 自然科学(24180)
- 划(23791)
- 自然科学基金(23675)
- 基金项目(23033)
- 社会(22192)
- 社会科(20850)
- 社会科学(20848)
- 教育(18724)
- 资助(17524)
- 编号(16596)
- 重点(15764)
- 计划(15745)
- 科技(14722)
- 发(14435)
- 创(13693)
- 科研(13332)
- 成果(12935)
- 创新(12895)
- 课题(12613)
- 专项(12435)
共检索到12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为观 杨寅桂 魏跃 孟佳丽 陈劲枫
选用2个黄瓜热敏材料和2个耐热材料研究了黄瓜幼苗在不同温度热胁迫下的生理表现,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黄瓜热激蛋白CSHSP70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增高,黄瓜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严重,膜伤害加剧,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增强,CSHSP70被诱导增强表达,耐热材料与热敏材料间表达存在差异。
关键词:
黄瓜 热激蛋白 耐热性 基因型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丽嫱 李春香 乔永旭 高凤菊 卢红
为研究壳聚糖(CTS)对黄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黄瓜"秋宝1号"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150 mg/L CTS后,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水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相比,CTS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了6.7%,叶片相对水含量增加了27.9%,CAT活性提高了49.0%,MDA含量降低了53.7%,游离脯氨酸增加了144.2%,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6.1%和17.3%。总之CTS可以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光合利用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少干旱胁...
关键词:
壳聚糖 抗旱性 黄瓜幼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中 郭世荣 陆晓民 王丽萍 阳燕娟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低氧耐性较弱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了外源钙和钙调素(Ca.M)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对根际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下植株的生物量显著下降,施加外源Ca2+后生物量显著增加,而施加TFP后则在低氧胁迫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植株的生物量。植株的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氧下降低而在添加了Ca2+后升高;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氧下升高,添加Ca2+后可溶性蛋白在处理6 d和9 d时高于低氧和对照处理;施加TFP后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均下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在根系中至少有9种蛋白表达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征 王华 吴凤芝 刘博
以特选山东密刺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施用的最佳时期和最适浓度。结果表明,苯丙烯酸能够相对提高盐分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细胞的质膜透性,缓解对细胞膜的伤害,抑制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同时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黄瓜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两叶一心期为苯丙烯酸的最佳处理时期,50μmol.L-1苯丙烯酸为最适处理浓度。
关键词:
盐胁迫 黄瓜 苯丙烯酸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雯雯 李文滨 韩雪 高慕娟 王继安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晓民 孙锦 郭世荣 何立中
以黄瓜品种‘中农6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施用EBR后缓解了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使黄瓜幼苗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氧胁迫根系中出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96×103的新蛋白条带,有11种蛋白表达量增强,其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89.95、82.53、66.21、60.42、56.17、38.44、34.71、3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志雯 秦素平 陈于和 郭艾英 秦玲 林小虎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小麦铬、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以普通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硅(Na2Si O3)对K2Cr2O7(0.6 mmol/L)、Cu SO4(0.8 mmol/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外源硅能显著降低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Na2Si O3浓度为1.5 mmol/L时,效果最明显;外源硅能显著提高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Na2Si O3浓度为1.0mmol/L...
关键词:
硅 重金属 小麦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丽嫱
通过水培研究壳聚糖对铬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增加了铬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从而降低铬对细胞的伤害,提高番茄幼苗对重金属铬的抗性。
关键词:
壳聚糖 铬胁迫 番茄幼苗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昶琰 金昕 李岩 石晓倩 刘慧冉 徐阳春 董彩霞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缺铁胁迫下杜梨幼苗铁素吸收与转运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的差异,为解决梨树生产中极易产生的缺铁黄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梨幼苗为试材,采用全根及分根水培法,设置正常供铁(4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及缺铁(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分根供铁(1/2根供40μmol·L~(-1) FeNa-EDTA、1/2根供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 SR和-Fe SR)处理,研究铁素对杜梨幼苗的根系形态、质外体铁、有机酸含量等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处理12 d时,-Fe、+Fe SR和-Fe SR处理的总根长分别是相应处理0 d的1.76、3.02和3.20倍;不同铁处理根际pH值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均比+Fe处理缓慢;Fe~(3+)还原酶活性随不同铁处理时间先增强后下降;缺铁处理下根和叶中有机酸含量始终高于正常供铁处理。缺铁处理下铁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并随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根系IRT1、FRO2、HA7基因2 d即显著上调表达,NRAMP1在中、后期(6 d)显著上调表达;CS1、CS2和NAS1在根系和叶片均表达,而NAS2和FRD3仅在根系表达;YSL3仅在叶中表达,且在8 d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缺铁胁迫显著改变杜梨的根系形态,根系铁吸收相关的基因表达加强,根系还原能力提高;同时,调控有机酸类物质合成和转运的基因也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铁螯合物由根系向地上部转运。
关键词:
杜梨 缺铁胁迫 根系 分根 基因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芹 刘子会 曹彩霞 刘云 郭秀林 宋炳彦
以津优3号、津优2号和bh-8三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三个黄瓜品种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末期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AI)的关系,结果发现:初果期抗旱指数高的津优3号经水分胁迫后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且增加幅度大,丙二醛含量低,增加幅度小;抗旱指数低的hb-8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增加幅度小或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高,增加幅度大。盛果期,结果末期三个黄瓜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吻合较差。整个生育期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均不明显。综合认为: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黄瓜的抗旱性,因此可以作为黄瓜品种抗旱性的辅助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黄瓜 生理生化 抗旱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 王萍 赵清岩 张岩
以三叶一心期的籽用西瓜幼苗为材料,采用10℃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黑籽瓜兰州大片(wb10)和红籽瓜巢湖红(wb7)随着处理天数的延长幼苗的耐冷性、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探讨籽用西瓜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从而为籽用西瓜的引种栽培和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用西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Tr、Gs、Ci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ro、MDA、相对电导率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两品种的冷害指数存在一定差异,耐冷性表现为wb10>wb7。低温胁迫下,耐冷性较强的wb10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Pn、Tr、Gs、Ci均高于耐冷性较弱的wb7,而耐冷性较强的wb10...
关键词:
籽用西瓜幼苗 低温胁迫 耐冷性 光合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阳燕娟 郭世荣 李晶 杜长霞 陈丽芳 王丽萍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葫芦为砧木,以小型西瓜为接穗,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嫁接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可使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鲜重、叶面积和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大量可溶性蛋白表达增强,并出现247.7×103和107.9×103两种新蛋白;而盐胁迫下自根苗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至少有12种蛋白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其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244.7、240.0、74.2、61.2、58.1、45.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雁军 刘建辉
为了解抗寒性不同的厚皮甜瓜品种“玉金香”和“白兰瓜”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生理反应,以20℃为对照温度,分别在4,6,8℃下低温胁迫6 h,在6℃下低温胁迫2,4,6 h后,测定幼苗叶片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种随温度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但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下的电导率较低,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较高,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在6℃下胁迫6 h后,抗寒性强的“玉金香”电导率较对照增加幅度比抗寒性弱的“白兰瓜”低69%;在4℃下胁迫6 h后,“玉金香”CAT活性较对照增加幅度比“白兰瓜”高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世华 高双成 胥华伟 张红晓 常会庆
为了探明外源纳米硅对缓解植物Cd毒害的分子机制,本文以核基因延伸因子(EF-1α)作为内参,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Cd胁迫下的水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γ-ECS基因在水稻的叶、根中均表达,外源纳米硅不同时间处理后水稻叶片和根中γ-ECS基因的表达稍微有所增强。研究表明,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水稻基因表达,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和可靠性强的优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伏中 蔡青 宋江燕 胡龙兴 吴根义
为筛选水稻参与氰化物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采用Agilent4×44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氰化钾和铁氰化钾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氰化钾和铁氰化钾处理下,从水稻根系中分别筛选到1841和3037个差异表达基因,从水稻叶片中分别筛选到734和1805个差异表达基因;氰化钾处理下,细胞壁代谢和抗逆相关的基因在根中显著上调表达;铁氰化钾处理下,水稻叶中解毒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说明氰化物能诱导水稻基因差异表达;与细胞解毒作用和抗逆相关的基因、与细胞壁和次生代谢途径以及转录因子类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表明2种氰化物处理下水稻根系和叶片均可能通过调节其体内的一些代谢途径和一些酶的催化活性来应对氰化物的胁迫,积极诱导与防御相关的基因,并通过主动吸收和转运等代谢过程将氰化物代谢解毒,以降低对植物的伤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