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4)
- 2023(347)
- 2022(284)
- 2021(298)
- 2020(225)
- 2019(428)
- 2018(463)
- 2017(850)
- 2016(442)
- 2015(496)
- 2014(359)
- 2013(365)
- 2012(325)
- 2011(324)
- 2010(310)
- 2009(354)
- 2008(229)
- 2007(162)
- 2006(124)
- 2005(141)
- 学科
- 济(1598)
- 经济(1598)
- 管理(795)
- 方法(638)
- 业(599)
- 数学(588)
- 数学方法(587)
- 贸(551)
- 贸易(551)
- 易(546)
- 关系(540)
- 中国(504)
- 企(439)
- 企业(439)
- 农(434)
- 对外(394)
- 学(392)
- 经济关系(376)
- 外经(373)
- 对外经济(367)
- 环境(365)
- 及其(281)
- 出(268)
- 制(265)
- 发(256)
- 农业(251)
- 业经(242)
- 财(231)
- 划(224)
- 银(224)
- 机构
- 大学(5633)
- 学院(5608)
- 济(2720)
- 经济(2696)
- 研究(2377)
- 管理(1848)
- 中国(1815)
- 理学(1623)
- 理学院(1607)
- 管理学(1591)
- 管理学院(1585)
- 科学(1444)
- 所(1176)
- 京(1165)
- 研究所(1127)
- 农(1065)
- 财(1046)
- 经济学(954)
- 院(947)
- 中心(932)
- 农业(911)
- 财经(880)
- 经济学院(874)
- 研究院(827)
- 经(816)
- 科学院(763)
- 业大(743)
- 北京(691)
- 范(687)
- 发(670)
共检索到7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家旺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史晓丽 卢霞 冯亚萍 王军 王明珠 孟宪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家旺 孟宪红 孔杰 史晓丽 栾生 罗坤 董丽君 陈宝龙
为了研究对虾免疫致敏过程中Dscam基因的表达规律,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中国明对虾FcDscam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Dscam基因的cDNA全长为6624 bp,其中包括171bp的5′端非编码区,459 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5994 bp,编码1996个氨基酸。推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10个Ig结构域、6个FNⅢ功能区、1个胞质尾区和1个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Dscam基因与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关广阔 刘庆慧 黄倢
TeTraspanin-3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在信号转导和免疫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TeTraspanin-3(FcT_3)的大胞外环区(Large exTraceLLuLar Loop,LeL)基因片段克隆,与原核表达载体p BaD/gⅢa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BaD/gⅢa-T3L,转化入大肠杆菌Top 10中,用L-阿拉伯糖(L-araB)诱导并经钴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重组蛋白。质谱分析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为FcT_3。用地高辛将FcT_3L标记并与WssV作用,Far-WesTern分析显示,FcT_3L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铭 葛倩倩 李健 葛红星 翟倩倩 赵法箴
以50、100和150 mg/kg磺胺二甲嘧啶连续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5 d,于给药期间第1、2、3、4、5天及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2、3、4、5、7、10天取样,测定中国明对虾免疫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磺胺二甲嘧啶不同给药剂量对酶活性的作用效果不同,投喂渔药期间(0–5 d),低浓度组sod和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kp活性于投药第2、3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升高,于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Zm...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中国明对虾 非特异性免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政夫 林晓菲 葛蕾蕾 朱伟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 d(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修芳 刘庆慧 吴垠 黄倢
coat-ε基因表达的蛋白是组成coPⅠ的coatomer复合体的一个亚基,为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oat-ε基因全长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扩增出coat-ε基因的3端和5端,测序结果经Dnaman比对拼接得出coat-ε基因全长,基因全长1402 bP,5非编码区(utr)84 bP,3'非编码区(utr)310 bP,开放阅读框1008 bP,预测编码335个氨基酸,其中,第230–300的氨基酸属于tPr超家族,signal P 3.0 server预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玉英 李少飞 王清印 李健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FC GDh)。FC GDh基因全长1779 bp,包括1个165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5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61.3 k DA,理论等电点为6.54。同源性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高度保守,其中,与凡纳滨对虾最为相似,高达98%,其次为中华绒螯蟹,为8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GDh聚为一支,之后依次为:中华绒螯蟹、黑腹果蝇、埃及按蚊。组织表达分析发现,FC GDh基因在肌肉、鳃、肝胰腺、胃、肠、淋巴和血淋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钱佳慧 栗志民 叶宁 刘建勇 胡志国 郑开江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法(RSM),研究了温度(16–35℃)和盐度(5–29)对墨吉明对虾生长与存活的联合效应。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和二次效应对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墨吉明对虾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盐度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5)。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建立了温度和盐度对墨吉明对虾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影响的模型方程,该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014、0.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号 氨氮胁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伟 林群 王俊 孙坚强 陈瑞盛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分析了采自同一养殖池塘的150尾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腹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当中国明对虾的体长在5.5~11.3 cm,体重在1.822~17.555 g之间,中国明对虾溶菌酶活性和血淋巴THCs与体长和体重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但腹肌SOD活性与体长和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43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